意净无染君子有终

今天看了《俞净意遇灶神记》,思绪良多。意净无染,君子有终这句话深深刻在脑海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为:孔子说,《诗经》诸多诗歌,用一句话总结,当是思想纯正。我粗浅理解:一切事情,只要用正念去思考,总能从中获益。不禁又想起孔夫子另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起初看这句话只觉得文邹邹,颇有文化底蕴。意思大概就是把他人都当做自己的老师,学习长处,以短处为鉴。但现在又有了新的感受。

所谓思易行难,要做到这种“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地步实是不易。总是会有种种障碍:比如傲慢,比如嫉妒。俞净意公最初也没能免俗。俞净意公,本名俞都,字良臣。幼年家中贫困,与父亲一同在冯姓富户家中做佃农。冯员外为人刻薄,其儿子也总是欺负小俞都。俞都因好读书,总是在学堂窗外偷听夫子讲课,又因天资聪颖,得夫子救济。父亲不久过世,幼年俞都与小妹一同被夫子收养。后与夫子之女善缘相合结为夫妻。照理说,少年得志,意气风发。蒙贵人相助加上天赋异禀,定当前途一片光明才是。但他却在中了秀才之后,连试不中,连连丧子,女儿痴傻,妻子瞽目。行至中年甚至老年人生都穷困潦倒。命运似乎总在跟他开玩笑,而他也在痛苦哀怨中挨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谜底揭晓的同时,也带给了我诸多思考。

一、念头和生活有什么因果关系

努力是成功的核心要素,学习和知识改变命运,这是铁定的事实。的确,曾听过一句箴言:如果你想去往对岸,是用力划着眼前的船过去,还是祈求神灵将对岸变到你的脚边?我们都知道,当然是用力划船过去。而念头是什么呢?我觉得,念头就是“船帆”。船帆可以借自然的风力而涨起来,能顺着特定的方向走过去。而“正念”无疑就是那正确的方向。这也是瑜伽中的“正念冥想”所提倡的理念,观呼吸,抑制杂念,从而使得思虑清晰。

俞净意公之所以改名“净意”,就是因自己往昔怨念深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负能量满满,导致诸事不顺:比如,他考试落榜,就怨天尤人。看见同学比自己才华高,不是自己好好努力以望其项背。而是心生怨怼,嫉妒极盛。念头时常在别人的过错上打转,学习时也妄念纷飞,自然浪费了更多自己研修思考的时间。有一本书叫《吸引力法则》中讲:快乐是你自己的事情,这取决于你的思维方式。“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告诉我们,事情总是会按照我们预示的方向发展。这些理念仿佛都玄乎其玄,但仔细想想也可以从常理理解:一切积极正向的想法会刺激大脑多巴胺的产生,从而令人快乐,行事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另外,杂念少了,做事自然注意力集中且效力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名人例如苹果的开创者乔布斯、《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和《今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原则》的作者雷·达里奥等等都以冥想作为日常的习惯。凡此种种,都印证了好的念头能够使事情进展地更顺利。

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在顺境逆境中分别怎样处之。是否在顺境中乐极生悲,而在逆境中又怨天尤人。如果真是这样,这跟宿命论者也没有什么差别。念头应当专注在事情上而不是他人和情绪上,这样才能提高效率。俞净意公遇灶神的故事同时表明:宿命论,无论是在有神论还是无神论中,都是站不住脚的。

二、善良是什么

俞净意遇灶神记讲的是一个神话的故事,俞净意因抑郁不得志想要轻生,蒙灶神救助,并告知其穷困原因是意恶固深。虽然看起来是个好人,但思想极其狭隘,所思所念甚至有些“恶毒”,总是想要别人倒霉,所以才会有种种不顺。俞公于是及时改过,修身养性,时时关照意念,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善人。

无神论有神论讨论了几千年,结果是谁也没有干掉谁。但我一直思考讨论有神无神的意义是什么?难道无神就可以不行善了,难道有神靠礼拜就能一夜变成大善人了?所以我的结论是,讨论有神和无神是“懒人”自己的纠结。纯粹的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根本不纠结。大家的共识是:道德束己。俞净意公礼拜灶神几十年,仍然穷困潦倒,是因并未走心。心心念念只想求富贵求福报,得不到就怨天尤人,不从根本上转换心境。一边讲着圣贤教育,另一边却做着有违圣贤教育的事情。

所以,我开始有点明白为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时候仿佛并不灵验。其实并不是不灵验,而是作为善恶的标准作为大前提弹性太大,很抽象,而作为行为事实的小前提又无法被全然知悉,人们行事的动机只有天知,地知,自己知。这样一来,道德束人就有道德绑架之嫌疑。事情和世界的复杂性太高了,总是以道德角度评判人难免有失公允。法律只评判行为,而道德评判动机。所以法律“束他”更有效,道德束己更靠谱。我思索,也许善良,是自我要求,是那一份发心。

三、结语

虽然想了这么多,但行为上我还远远地没有做到。俞净意公遇灶神的故事让我想到了一段话: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这就是波斯沃斯战役查理三世失掉整个英国的归因。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动机”其实就是那蚁穴。很多时候,因为一念没有控制,则一念成魔。轻则,一念未持,放纵自己耽误学业和工作。重则,一念未持,放纵自己违法犯罪。所以,念头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私意过盛,公意则衰。樊登老师曾讲过,演讲不紧张的良法之一叫做“去除私意”。这就是念头从“我想讲一些话得到你们的认同”到“我想讲一些我自己的感受利益你们” 的转变。所以,念头就是船帆,它能够使我们的行进更为顺畅。意愿越强烈则越顺畅。

灶神告诉俞公:意净无染,君子有终。俞公奉行到底,终获善果。这也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希望自己往后能尽力做到三省吾身,聆听圣贤教导,努力念念转正,息欲止争。

(谨以此文激励自己正念正语正思维)

你可能感兴趣的:(意净无染君子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