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卡下,情敌的友谊

     

图片发自App

        假如15岁生日这天,玛丽雅姆没有只身离开她和母亲居住的那直不起身来的泥屋,跑到赫拉特去寻找她的父亲,那么,她的母亲就不会因为绝望而吊死在柳树上。也许,她的一生就会和普通的阿富汗乡间妇女一样,母亲会为她寻个相仿的小伙子,生儿育女,过完平淡的一生。

        但因为她是个哈拉米(私生子),她不能忍受他的父亲——赫拉特城里的富人,每个星期四对她定期的探望。她要到父亲的家里,那个母亲曾经作女佣的家里去,她梦想着坐在父亲开的电影院里,和她的那些同父异母的姐妹们一起吃着爆米花一起亲密地看电影,虽然,这些姐妹们来自于她父亲的三个妻子。

      想到这些,她不能在生日那天傻傻地等待了,她要去赫拉特!

      人生地疏,寻路问路,终于来到父亲家门口。没有欢迎,迎接她的是父亲避而不见的冷漠。送返家里,迎接她的是母亲吊在树上的身影。

        父亲和她的三个妻子迫于无奈接受了丧母的玛丽雅姆,但很快又如扔烫手山芋般把她嫁到了远远的喀布尔——必须远远地,因为,她是她们的羞辱,——这个她们丈夫和女佣生的哈拉米。

        不知道玛丽雅姆坐上离开赫拉特的汽车时心情是不是充满了悔恨。几天前,她还和母亲有说有笑的在泥屋中生活。几天后,她和一个大她二十多岁的鞋匠远赴喀布尔,离开了她的家乡,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和拉希德的生活刚开始还算平静吧,虽然他肥胖,粗鲁,看不起女性。但他也偶有善待玛丽雅姆的时候,带她坐车去逛一逛,虽然是让她穿上严严实实的布卡。拉希德迫切地希望玛丽雅姆给他生一个儿子,他曾经有一个妻子和儿子,但那个孩子五岁时被水带走了,也带走了他的妻子。天知道,他曾经多么痛苦。

        玛丽雅姆怀孕了。但好运并没有降临,在澡堂,她流产了。而且,这种流产在她今后的怀孕中成为常态,直至,她再也没有怀孕。伴随而来的,是拉希德的情绪暴躁,训斥打骂。

        这样的日子,过了十八年。

        一颗颗炮弹,将喀布尔炸的面目全非。炸毁了房屋,炸毁了经济,也炸毁了拉希德对面邻居莱拉的家庭。十八岁的少女莱拉在这次轰炸中,失去了疼爱她的双亲。拉希德和玛丽雅姆救了她。处在意识边缘的莱拉的脑海里闪现的是父亲被抛向天空后又砸在地上的身体,是青梅竹马的塔里克最后离开喀布尔时对她苦苦的哀求——和我走吧,莱拉,离开这儿。

        ‘不,我不能,我不能抛下我父母,我母亲不愿意离开。’莱拉痛苦地对他说。

      意识混沌中,药片和水被玛丽雅姆喂到了莱拉口中。

      自从有个自称认识塔里克的陌生人来家里之后,玛丽雅姆就知道拉希德打的什么主意了。陌生人告诉莱拉,他在医院遇到了塔里克,他深受重伤后不久就死了,临死前曾经和这个陌生人谈起过最多的话题就是莱拉。玛丽雅姆注意到了莱拉美丽脸上的哀伤和绝望。

        莱拉成了拉希德的又一个妻子。两个女人之间关系微妙。玛丽雅姆憎恨莱拉,虽然她并不爱拉希德,但,毕竟,没有一个女人,愿意在自己的家里,在自己的地盘上,伺候丈夫的另一个女人。但莱拉没有一点争宠,因为,在讨厌拉希德这一点上,她和玛丽雅姆完全一致。之所以这么快答应和拉希德结婚,是因为,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是和塔里克分手时的,塔里克留给她在人世间的纪念,她要给这个孩子找个父亲。

        好运也没有降临给莱拉,她生了个女孩。而且敏感的拉希德意识到这个漂亮的女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嫌弃,对两个妻子的拳打脚踢,让玛丽雅姆和莱拉迅速站在了一起,她们彼此关爱,彼此分享了秘密,共同照顾同样孩子。在这段生活中,莱拉和拉希德的儿子出生了。拉希德不是一个好丈夫,但他绝对是一个好父亲,他对儿子总是充满了满满爱意,甚至不惜借钱为儿子买玩具。

        但极速变换的阿富汗形式带了的不仅是对妇女的越来越不平等对待,还有饥饿。当拉希德也失业后,阿兹莎,莱拉的女儿被迫被送到孤儿院,想到在也不能闻到她身上的味道和抱着她软软的身体,玛丽雅姆和莱拉的心碎了。

        阿富汗要求妇女出门要有丈夫陪同,一次次去探望阿兹莎,莱拉总请求拉希德陪同,但总是遭到他的拒绝。莱拉总是冒着危险,忍受路上塔利班的毒打独自上路去探望女儿,即使,有很多次被半路赶回来。

      塔里克出现了。在拉希德家门口。原来他并没死,也并不认识传话给莱拉的人。她们终于知道,这一切都是拉希德的圈套,为了让莱拉嫁给他而做的圈套。

        拉希德也从儿子口中知道有一个叔叔经常在爸爸不在家时找妈妈,而玛丽雅姆就带着他在楼上玩儿。他暴怒了,拳头打向了莱拉和玛丽雅姆。当他仅仅扼住莱拉脖子的时候,玛丽雅姆用一把铁锹从后面结束了他的生命。

        迅速收拾尸体后,玛丽雅姆把生的机会留给了莱拉和塔里克,让他们带着两个孩子远走高飞。她拒绝了莱拉邀她同走的要求,毕竟,丈夫死亡,两个妻子和孩子失踪是令人奇怪的事情。

        玛丽雅姆在塔利班处决她的时候,最后望了一眼这个世界。虽然不曾带给她温暖,但毕竟和莱拉及两个孩子有过些许快乐。而远在穆里的和丈夫塔里克及孩子过着舒适安宁生活的莱拉,却深切的感受到,玛丽雅姆给予她的温暖却如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联合国军队把塔利班赶出了阿富汗各大城市。莱拉执意带着全家回到了喀布尔,她回到了玛丽雅姆的家乡,在她曾经居住过的那间直不起身的泥屋中寻找玛丽雅姆曾经生活过的痕迹,去拜访她曾经的旧邻友人,代玛丽雅姆读了她父亲给她的忏悔信。让远在天堂的玛丽雅姆知道,有亲情一直眷顾着她,有友情一直怀念着她。她想好了为她将出世的她和塔里克的女儿的名字,就叫玛丽雅姆。

        安好,玛丽雅姆!

        这是两个女人的友谊:亲如母女,近如闺蜜。

        这是《追风筝的人》作者的胡塞尼的第二本小说《灿烂千阳》。

图片发自App

      空闲时间断断续续的读完了这本小说。距离读完他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已有五年。但它带给我的震撼是一样的。它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世界。塔利班组织,本拉登,严酷的妇女法令,贫困,饥饿,曾经在屏幕中的新闻真切地落到了两个女人的身上。书中每一个章节的时间都让我对应着现实生活中自己的生活。当我工作时,当我结婚时,当我们的国度处在平安幸福、富足快乐时,阿富汗的人民正处在炮火连天,贫困饥饿中。

        布卡下,是阿富汗妇女惊恐的眼睛。

        愿世界和平,永无战争!

你可能感兴趣的:(布卡下,情敌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