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村上春樹公式的標題,可能就是我的一種狀態的心境展示。
我應該屬於在我這個年齡段裡面特殊的例子,身邊的同學朋友多數還是朝九晚五的工作,雖然工作性質不同,體制內的公務員,BAT摸魚黨,996的創業者。雖然我嚴格意義上說起來是一個創業者,更多感覺並不像其他創業者那麼的忙碌,感覺是一種苦心修習和恣意妄為的狀態中。
閱讀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好像似乎想不起來書中的內容了。大抵上還記得有個關於美津濃品牌的翻譯梗,還有就是美國有個地方叫劍橋,記得後者還是因為我最近有接觸到這個地方。
有人評估過村上春樹的非虛構文學寫作的水准遠低於那些他的虛構類小說。可能是村上先生把自己抽離出來真正開始講述自己的時候,總顯得那麼得羞澀。
我最近閱讀過的村上小說是《刺殺騎士團長》,時間間隔應該也有2年了,不記得譯者是哪個版本了,印象中並不是國內的版本,買的亞馬遜平臺上面的kindle版本。
故事是有趣且生動的,也解答了我曾經很久的一些類似境遇,這些共同性可能讓我記憶更加深刻一些。這部分我可以找個時間單獨來說一說。
因為我這一兩年中出現了一些家庭變故,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些問題。
回到跑步上來說,首先對於一個中年人,雖然打開百度一搜我還算是青年人,沒辦法面相老成比較吃虧,身體健康現在變得尤為重要。教員說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本錢靠白嫖操作起來難度太大了。
這幾年跟醫院打了不少交道,最近被宣告的是:右手手腕腱鞘炎、左手中指末端關節勞損、牙周炎、還有那麼幾顆不那麼安分的智齒。
人一到了某個時間點,就發現身體那麼部件就沒那麼好用了,畢竟自己不是波士頓動力,可以換個金屬件就可以繼續幹活了,腦機介面產品的可用性還沒那麼强。
是時候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了。
健身還是要提上日程的,還是要規律睡眠的。
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全的精神。不僅要身體上的健康,更要精神上的强健。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本來想從三觀上談下,自己百度了下發現三觀還有好多種,自己孤弱寡聞了。弱弱的只敢聊下世界觀,到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呢?
我們現在瞭解的世界可能是個球,也可以是星辰大海的征途。
古時候我們可不敢說世界是個球,綁在柱子上燒死的可不是一兩個人了。
現在看來世界就是個地球儀,其中還有很大的體積是深不見底的海洋。
我們的國家是什麼什麼時間叫作中國,那時候他是哪些疆域。
為什麼我們一年365天,一年12個月,春節為什麼每年不是同一天,春節是從什麼時候就有了,元旦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有得呢?
三維的空間問題加上一個時間軸,這麼個四維的模型再去思考這麼幾個很簡單的問題就變得很難。
越是簡單的問題越是難度巨大的問題。
好像我們九年義務教育歷史課本也告訴我們文字和曆法在任何一個古代王朝都是重要的。
中國的文字是什麼時候開始變成這樣的,篆隸楷草是依次形成的嗎?我也是這幾年才意識到這個問題,得益於我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在一個茶室裡面翻到他們放在茶桌上一本關於魏晋時期中國書畫宗教(儒釋道)的框架形成,書名已經記不起了,但是我想這個時期的專著大部分都會詳細論述。
還有就是關於曆法的,我也是在看了《山海經》才瞭解其中的很多知識。正因為朝代更迭、秦時期的統一、漢董仲舒罷黜百家之後很多資訊都埋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很多常理認為的事物的本源已經遺失。
談及喜好、愛好和嗜好。
我大概是沒有什麼嗜好的,似乎沒有什麼事情真的可以佔據我所有的時間讓我那麼癡迷了。
愛好可能還有些,看電影(電視劇、視頻)算是其中一個,大概是因為曾經用力過猛,以致於現在並沒有那麼多好電影我沒有看過,中國電影工作者也沒有那麼努力拍出那麼多叫好的電影。
我本著查缺補漏還是會看些老電影,或者當年沒看過的一些商業片,每個人的時間都很有限,所以還是會選擇下。
說起來蠻搞笑的,我最近收了臺隨身CD機,還有一些“塑膠垃圾”CD唱片。大概是淘寶上面的賣的這些塑膠垃圾也是有產業鏈,而且都在我周邊,我本著開盲盒的精神買了些,果然大部分都是垃圾,不過也有些飛鳥涼,YMO等質量不錯的。
打遊戲還算是個愛好吧。畢竟玩了這麼多年,從PC電腦顯示器是12寸的年月玩到現在了。不過最近兩年PS4也沒怎麼開機了,主要一開機還得陞級系統老半天。Xbox XGPU會員一直開著,一直沒玩,真是浪費錢啊,可是萬一哪天想玩,隨時就能玩。最近也就玩個黑魂3,畢竟故事還是不錯的,難度低了點,重新開了個檔無用之人,還是無雙遊戲。
吃好吃的東西,喝好喝的東西算是我的愛好了。
可我算是個窮人,可能我的樂趣在探究這些好吃好喝的東西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好奇心真是個永動機。
消費主義和試錯成本。
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推薦算灋多數是比你更瞭解你自己。
我們怎麼才能躲過網紅店的陷阱,防不勝防。
蜜雪冰城那個馬三立的懷抱琵琶一起跑實屬洗腦到了一定程度了。
這方面還是我的同鄉人性輔導老師史玉柱老師玩的好,你一想到保健品估計滿腦子都是老頭老太太今年不收禮。
我對消費主義的態度大概是那種我有原則,我的原則是看心情的管道。
看心情真的很大程度是解决了很多問題,去消費一個東西買了之後心情立刻不好,那多半是失敗的購物。像我這種理智消費的人的心情,大部分想買的東西是真的喜歡的。
我多半還是會使用各種評估軟件看推薦,我是個愛看評論的人,還比較愛看一些細節,比如一些店的實拍圖。看評論我是愛看差評的人。所以你懂了吧。
我是個願意花錢買產品和服務的人,當然這裡要對等。花100買到120分我自然很開心,花100買到100分也是OK,甚至80我也可以很nice。但是花200買到120分我就只能吐槽了。多半這些我會一開始就被我過濾掉了。
我本著努力賺錢、努力花錢的態度活到了現在。
視頻學習和讀書學習的討論,我有看到阮一峰最近也有說到。我自己也算是個有親身經歷的人。
我覺得這個話題可以再放大一點,視頻學習,讀書,讀書評節選(聽書),樊登讀書,知識星球(小密圈),知識付費。
為什麼很多人寧願看視頻,也不想讀書。
舉例來說,我遇到身邊人跟我說:我想學習XX,你有什麼好的視頻教程推薦下,我通常會告訴他什麼書不錯,一般都會被答覆,我覺得視頻學起來更快,書不好懂,看起來太慢了。
我也常感到困惑,明明是讀書的學習效率更高,為什麼別人不這樣想?
按照阮一峰那篇文章中轉述的觀點,人類學習效率最高的管道,不是“讀書+思考”,而是“觀察+模仿”。前者需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投入,後者只需要短時間注意力,更符合人類的天性。
入門管道適合用視頻,深入學習,文字和書籍的效果可能好於視頻。
這裡要推薦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翻譯者是郝明義老師,我非常認同這部書裡面的觀點,只有你閱讀了這本書,找到了你所不知道的資訊,並從中理解了作者意圖,或者在此基礎上延展了某些想法,這些資訊才被你理解和吸收。
視頻用以學習某些技能(skill)是可以勝任的,但是難在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教程視頻就變得十分的麻煩。
舉例:比如Photoshop教程,對於我所熟知的教程現在全網現存的可能還是10多年前就存在的李濤的PS視頻是我覺得最好的。從真正的Photoshop的用戶,數字媒體工作者的美學角度來說明原理和操作的意圖。這好比一個數位藝術家會創造好的PS作品也可以擴展程式設計思維做些挿件,但是多數程式師即使是圖形學大佬,用程式碼在顯卡上畫出來的大概率都是分形圖案,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其他的視頻大多是講講每個功能是做什麼用途的,然後糅合一兩個案例說一下。甚至這些功能教程都不如Photoshop自帶的教程。
軟件自帶的教程現在是有操作說明和解釋,還有附帶一個案例檔案,不過我想很多盜版用戶用的Photoshop把這部分資源給删除了,所以也沒有注意到。
視頻課程,數位星球,知乎課程這類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大多數的鑒別過程都太浪費時間,一個視頻教程可靠不可靠,都需要我看完一段時間才能明確瞭解。
我還有個觀點就是,大部分技能都需要學習的完成度達到及格分才可以產生價值,所以不存在什麼入門看一個簡單的視頻,等技能上升了一點再換一種管道來學習。
如果都是需要深入學習,變成自己的技能,可能都是自己賴以生存的技能時,還是看書輔以高品質教程的管道比較好。
書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快速看目錄來獲取全書內容,在一些你關心的章節來驗證這本書的質量。
獲取資訊和存儲資訊
我非常討厭推薦算灋,尤其討厭不能點黑名單功能的推薦算灋,知乎能點不敢興趣已經是很讓人討厭了,B站這種不能點不喜歡的更鬧心了,現階段我的這個述求跟他們的利益價值相左(這裡以後可以詳細說,我跑一些B站數據出來),不可能做出來這樣的功能的,我只能對他們的產品經理保持微笑。
資訊的獲取我還是比較原始用RSS採用主動訂閱,說白了就是我主動獲取,想瞭解的資訊也就這麼多,八卦資訊靠朋友圈就能天下全知道了。不過唯一不好的就是無法自我擴展,畢竟好用RSS用戶端國內幾乎沒了,原因不表述了。
存儲資訊,我用過印象筆記,Onedrive(Office365企業),後來覺得煩就直接換成Notion了。
編寫一個目錄存儲自己的收集、所思所想,都是一個收穫。大多數經過自己思考的資訊對自己來說,都是非常有價值的資訊。
我寫這個文字的目的也在此。
大概率,我願意畫時間寫出來的東西,都是要經過思考,然後在記錄在這裡。今天這篇我還寫了個幾十字的腦圖提綱。
工作方面我暫時沒有太多話要說,畢竟嚴格說我是今年春節後正式在家,算是創業,也算是停下來思考一下,怎麼才能把公司做大做强。現階段公司是剛過盈利線,能負擔我的日常生活開銷,還有辦公場所的各種費用。
我最近思考的還是盈利模式,更多是未來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架構,每個公司的老闆肯定都想過把自己複製很多個給自己打工就解决了所有的問題。這是肯定實現不了的。
我在梳理工作層面的流程和需要完成的名額及如何完成這件事。站在公司管理者和員工兩個角度來思考如何平衡這件事。
我如果是員工在拿著高於市場同行的薪水的時候,有一整套流程能輔助我完成工作,工作量不超負荷,還能學習成長的話,我想這事應該能成。
站在老闆的角度,我只需要關注投入產出是否是我接受的閾值。我可以接受一個較長期的成長,但是公司是做一個大方向上沒問題的行業順勢而為即可。
最後說說個人責任和對他人的責任,社會責任我只能到了我公司納稅光榮榜上有了估計才好體現。
個人責任不外乎賺錢,賺錢不寒磣,但是不能寒磣賺錢。
他人,我還是希望對未來的員工有一個基礎的責任感,我並不希望在工作上成為員工的朋友,但是希望他們即使未來離開了我的公司,也能說這個老闆在職場上讓我成長並賺到了錢。我對我曾經的BOSS們大多都是這樣的評估,而且私下都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