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敢于拒绝皇上临幸的妃嫔吗?


此问题似乎有点二,不论言之凿凿的正史记载,还是真伪莫辨野史逸闻里,以及数不胜数的历代宫怨诗中,皆绝有否定回答。“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三千宫女燕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白居易《后宫词》)几乎所有内容都是失宠或不得宠而生的怨望,眼巴巴如大旱之年的甘霖之望,哪里还敢幸福来临之时还敢拒召?皇上的后宫妃嫔众多,通常情况下妃子们为得到皇上的临幸,只能不择手段恶斗争宠,都以能获皇上的召幸为最大的奢望。道理很简单,只要得到皇上的宠幸,至少身份可以提升好几个等级,就可取得荣华富贵,就可拥有一切。相反,如果错过时机,那就彻底玩完,青春一旦老去,对不起,冷宫里呆着去吧,直到永远。

但真有拒绝召幸的。

据《隋遗录》记载,隋炀帝生性好色多情,又自视甚高,自命风雅。炀帝再起晚年时,曾建造了一座迷楼,此楼之豪奢远超秦始皇的阿旁宫,“楼阁高下,轩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栏朱楯,互相连属,回环四合,曲屋自通。千门万牖,上下金碧,金虬伏于栋下,玉兽蹲于户傍,璧砌先光,琐窗射日,工巧之极,自古无有也。费用金玉,帑库为之一虚。人误入者,虽终日不能出。”(唐韩偓《迷楼记》)。迷楼建成后,广为挑选美色、多情、多才的女子充入其中。一个名叫罗罗的是后宫宫女之一,有一天,隋炀帝喝醉酒后,巡幸诸宫,偶然碰上宫女罗罗,隋炀帝一见天仙般的罗罗当即喜上眉梢,尤为喜爱,即刻召幸。

意外出现了,罗罗没有赴召。再召,还是无应。借口是正逢“月事”,没有办法。

平素暴虐的隋炀帝也很无奈,摇摇头,用诗解嘲: “个人无赖是横波,黛染隆颅簇小蛾。 幸得留侬伴成梦,不留侬住意如何。” 从诗的口气里看,隋炀帝也知其中原委。那这位残暴圣上的顾忌又何在呢?答,主要是在意萧皇后的感受。应该说萧皇后聪明贤惠,深明大义,屡屡劝杨广不要一味地沉溺在温柔乡里——这正是隋炀帝的顾忌所在——不过,女人就是女人,面对横刀夺爱,那就不惜手段了。在罗罗拒幸的不久前,一个叫韩俊娥的嫔妃就蒸发人间,不见踪影,谁也不知其去向,明眼人都知道韩俊娥已经上了西天。为啥?就是萧皇后使的坏,韩俊娥吸引到隋炀帝的注意力了。或者说,前者的美貌被后者给迷住了。

这就是罗罗拒幸的真正原因,比起一夜宠幸来,性命自然更要紧。

除了嫔妃外,皇后也有拒“夫妻生活”的——当然,这不叫拒幸,皇上皇后滚床单,那是本分嘛。

元朝开国皇上元武帝忽必烈的皇后叫弘吉剌·察必,据《元史》,此人生性节俭勤奋,豁达开朗,一次,察必随元武帝出京巡视,途中,元武帝派内官传旨,想接见剌后,察必以夜太深加以推辞。内官回报元武帝,元武帝再命内官说清是侍寝皇上,反复几次,察必始终也没有答应。

那察必拒侍寝的原因又何在呢?史籍里没有直接回答,但通过察必的性格和处世原则,不难揣测出来。

弘吉剌·察必,济宁忠武王弘吉剌·按陈之女,中统初年立为皇后。至元十年(1273年),上尊号“贞懿昭圣顺天睿文光应皇后”。至元十八年(1281年),察必去世,谥号“昭睿顺圣皇后”。察必禀性聪明,善于把握事业成败契机,在元朝建立之初,成为元世祖的左右助手和贤内助。从下面的一件事上可以看出察必的高超境界。《元史·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一》:十三年,平宋,幼主朝于上都。大宴,众皆欢甚,唯后不乐。帝曰:“我今平江南,自此不用兵甲,众人皆喜,尔独不乐,何耶?”后跪奏曰:“妾闻自古无千岁之国,毋使吾子孙及此,则幸矣。”意思是:至元十三年(1276年),忽必烈平定宋朝,宋幼主赵昺到上都朝见元世祖,元世祖大宴群臣,众皆欢乐。只有察必沉默不语,元世祖问她:“我今平定江南,自此以后不再兴兵打仗,大家都欣喜若狂,唯独你不高兴,是何缘故?”察必跪奏道:“妾闻自古无千岁之国,将来能使我们子孙不像宋朝皇帝那样成为亡国之君就幸甚了。”

这样的一位皇后,堪为皇上的老师了。其所决定了事情,只要不是原则问题,皇上也不好否定的,再加之忽必烈作为一代开国英主,善纳众见,皇后既然不乐意,那就算了。那具体原因呢无非是,要么太晚了,皇后觉得皇上休息好更为重要,毕竟只是枕畔纵情乐之事嘛;要么自己这厢真的有所不便,所以拒绝。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上有敢于拒绝皇上临幸的妃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