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总结

spring

1、Spring是什么?
Spring是一个轻量级的分层容器框架。是为Java应用程序提供基础性服务的一套框架,目的是用于简化企业应用程序的开发,它使得开发者只需要关心业务需求。

2、Spring 的优点?
(1)spring属于低侵入式设计,代码的污染极低;

(2)spring的DI机制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交由框架处理,减低组件的耦合性;

(3)Spring提供了AOP技术,支持将一些通用任务,如安全、事务、日志、权限等进行集中式管理,从而提供更好的复用。

(4)spring对于主流的应用框架提供了集成支持

2、IoC是什么
即“控制反转”,是一种设计思想。在Java开发中,Ioc意味着将你设计好的对象交给容器控制,而不是传统的在你的对象内部直接控制,IoC 容器控制了对象,主要控制了外部资源获取(不只是对象包括比如文件等)
2.1、IoC能做什么
其实IoC对编程带来的最大改变不是从代码上,而是从思想上,发生了“主从换位”的变化。应用程序原本占主导地位,要获取什么资源都是主动获取,但是在IoC/DI思想中,应用程序就变成被动的了,被动的等待IoC容器来创建并注入它所需要的资源了。

3、DI(依赖注入)
IoC的一个重点是在系统运行中,动态的向某个对象提供它所需要的其他对象。这一点是通过DI(Dependency Injection,依赖注入)来实现的。

4、Spring的AOP理解:
AOP,一般称为面向切面,作为面向对象的一种补充,用于将那些与业务无关,但却对多个对象产生影响的公共行为和逻辑,抽取并封装为一个可重用的模块,这个模块被命名为“切面”(Aspect),减少系统中的重复代码,降低了模块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用于权限认证、日志、事务处理。

5、Spring通知(Advice)有哪些类型?

(1)前置通知(Before Advice):在连接点(Join point)之前执行的通知。

(2)后置通知(After Advice):当连接点退出的时候执行的通知(不论是正常返回还是异常退出)。

(3)环绕通知(Around Advice):包围一个连接点的通知,这是最强大的一种通知类型。 环绕通知可以在方法调用前后完成自定义的行为。它也可以选择是否继续执行连接点或直接返回它们自己的返回值或抛出异常来结束执行。

(4)返回后通知(AfterReturning Advice):在连接点正常完成后执行的通知(如果连接点抛出异常,则不执行)

(5)抛出异常后通知(AfterThrowing advice):在方法抛出异常退出时执行的通知

5、Spring Bean的生命周期?
简单来说,Spring Bean的生命周期只有四个阶段:实例化 Instantiation --> 属性赋值 Populate --> 初始化 Initialization --> 销毁 Destruction

(1)实例化Bean:

对于BeanFactory容器,当客户向容器请求一个尚未初始化的bean时,或初始化bean的时候需要注入另一个尚未初始化的依赖时,容器就会调用createBean进行实例化。

对于ApplicationContext容器,当容器启动结束后,通过获取BeanDefinition对象中的信息,实例化所有的bean。

(2)设置对象属性(依赖注入):实例化后的对象被封装在BeanWrapper对象中,紧接着,Spring根据BeanDefinition中的信息 以及 通过BeanWrapper提供的设置属性的接口完成属性设置与依赖注入。

(3)处理Aware接口:Spring会检测该对象是否实现了xxxAware接口,通过Aware类型的接口,可以让我们拿到Spring容器的一些资源:

①如果这个Bean实现了BeanNameAware接口,会调用它实现的setBeanName(String beanId)方法,传入Bean的名字;
②如果这个Bean实现了BeanClassLoaderAware接口,调用setBeanClassLoader()方法,传入ClassLoader对象的实例。
②如果这个Bean实现了BeanFactoryAware接口,会调用它实现的setBeanFactory()方法,传递的是Spring工厂自身。
③如果这个Bean实现了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口,会调用set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方法,传入Spring上下文;

(4)BeanPostProcessor前置处理:如果想对Bean进行一些自定义的前置处理,那么可以让Bean实现了BeanPostProcessor接口,那将会调用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Object obj, String s)方法。

(5)InitializingBean:如果Bean实现了InitializingBean接口,执行afeterPropertiesSet()方法。

(6)init-method:如果Bean在Spring配置文件中配置了 init-method 属性,则会自动调用其配置的初始化方法。

(7)BeanPostProcessor后置处理:如果这个Bean实现了BeanPostProcessor接口,将会调用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Object obj, String s)方法;由于这个方法是在Bean初始化结束时调用的,所以可以被应用于内存或缓存技术;

以上几个步骤完成后,Bean就已经被正确创建了,之后就可以使用这个Bean了。

(8)DisposableBean:当Bean不再需要时,会经过清理阶段,如果Bean实现了DisposableBean这个接口,会调用其实现的destroy()方法;

(9)destroy-method:最后,如果这个Bean的Spring配置中配置了destroy-method属性,会自动调用其配置的销毁方法。
@Autowired 注解
@Autowired 注解提供了更细粒度的控制,包括在何处以及如何完成自动装配。它的用法和 @Required 注解一样,修饰 setter 方法、构造器、属性或者具有任意名称和多个参数的方法。

spring MVC

1-1-1:什么是Spring MVC ?简单介绍下你对springMVC的理解?
Spring MVC是一个基于Java的实现了MVC设计模式的请求驱动类型的轻量级Web框架,通过把Model,View,Controller分离,将web层进行职责解耦,把复杂的web应用分成逻辑清晰的几部分,简化开发,减少出错,方便组内开发人员之间的配合。

1-1-2:Springmvc的优点:
(1)可以支持各种视图技术,而不仅仅局限于JSP
(2)与Spring框架集成(如IoC容器、AOP等);
(3)清晰的角色分配: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 ,请求到处理器映射(handlerMapping),处理器适配器(HandlerAdapter),视图解析器(ViewResolver)。
(4) 支持各种请求资源的映射策略。

1-1-3:工作原理:
1、用户发送请求至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
2、DispatcherServlet收到请求调用HandlerMapping处理器映射器。
3、处理器映射器找到具体的处理器(可以根据xml配置、注解进行查找),生成处理器对象及处理器拦截器(如果有则生成)一并返回给DispatcherServlet。
4、DispatcherServlet调用HandlerAdapter处理器适配器。
5、HandlerAdapter经过适配调用具体的处理器(Controller,也叫后端控制器)。
6、Controller执行完成返回ModelAndView。
7、HandlerAdapter将controller执行结果ModelAndView返回给DispatcherServlet。
8、DispatcherServlet将ModelAndView传给ViewReslover视图解析器。
9、ViewReslover解析后返回具体View。
10、DispatcherServlet根据View进行渲染视图(即将模型数据填充至视图中)。
11、DispatcherServlet响应用户。

1-1-3:SSM框架中Dao层,Mapper层,controller层,service层,model层,entity层:
MVC即model view controller。
model层=entity层。存放我们的实体类,与数据库中的属性值基本保持一致。
service层。存放业务逻辑处理,也是一些关于数据库处理的操作,但不是直接和数据库打交道,他有接口还有接口的实现方法,在接口的实现方法中需要导入mapper层,mapper层是直接跟数据库打交道的,他也是个接口,只有方法名字,具体实现在mapper.xml文件里,service是供我们使用的方法。
mapper层=dao层,现在用mybatis逆向工程生成的mapper层,其实就是dao层。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持久化操作,他的方法语句是直接针对数据库操作的,而service层是针对我们controller,也就是针对我们使用者。service的impl是把mapper和service进行整合的文件。
(多说一句,数据持久化操作就是指,把数据放到持久化的介质中,同时提供增删改查操作,比如数据通过hibernate插入到数据库中。)
controller层。控制器,导入service层,因为service中的方法是我们使用到的,controller通过接收前端传过来的参数进行业务操作,在返回一个指定的路径或者数据表。
在实际开发中的Service层可能被处理为实体Service层,而不是接口,业务逻辑直接写在Service(Class,不是Interface)层中,Controller直接调用Service,Service调用Mapper。
当然了,Service之间也是可以互相调用!
1.Dao层:持久层,主要与数据库交互
DAO层首先会创建Dao接口,接着就可以在配置文件中定义该接口的实现类;接着就可以在模块中调用Dao的接口进行数据业务的处理,而不用关注此接口的具体实现类是哪一个类,Dao层的数据源和数据库连接的参数都是在配置文件中进行配置的。
2.Entity层:实体层,数据库在项目中的类
主要用于定义与数据库对象应的属性,提供get/set方法,tostring方法,有参无参构造函数。
3.Service层:业务层 控制业务
业务模块的逻辑应用设计,和DAO层一样都是先设计接口,再创建要实现的类,然后在配置文件中进行配置其实现的关联。接下来就可以在service层调用接口进行业务逻辑应用的处理。
好处:封装Service层的业务逻辑有利于业务逻辑的独立性和重复利用性。
4.Controller层:控制层 控制业务逻辑
具体的业务模块流程的控制,controller层主要调用Service层里面的接口控制具体的业务流程,控制的配置也要在配置文件中进行。
5.View层
此层与控制层结合比较紧密,需要二者结合起来协同工发。View层主要负责前台jsp页面的表示。
Controller和Service的区别是:Controller负责具体的业务模块流程的控制;Service层负责业务模块的逻辑应用设计

Spring BOOT

1、什么是springboot
用来简化spring应用的初始搭建以及开发过程 使用特定的方式来进行配置(properties或yml文件)
创建独立的spring引用程序 main方法运行
嵌入的Tomcat 无需部署war文件
简化maven配置
自动配置spring添加对应功能starter自动化配置
答:spring boot来简化spring应用开发,约定大于配置,去繁从简,just run就能创建一个独立的,产品级别的应用
2、springboot特点
1.创建独立的Spring应用程序
2.嵌入的Tomcat,无需部署WAR文件
3.简化Maven配置
4.自动配置Spring
5.提供生产就绪型功能,如指标,健康检查和外部配置
C:\Users\lpx>netstat –ano --查看所有端口号,找到8080端口对应的PID号C:\Users\lpx>taskkill -pid 688 –f --杀死688进程号
3.什么是Spring Boot Starter?
启动器是一套方便的依赖描述机制,SpringBoot有多个启动器,主要用来整合第三方框架,这些启动器官网已经定义完成排除了版本冲突等问题,用户使用时只需要少量的配置,真正做到了”开箱即用”

数据库

1、事务的四大特性(ACID)
1、原子性(Atomicity)

原子性是指事务包含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因此事务的操作如果成功就必须要完全应用到数据库,如果操作失败则不能对数据库有任何影响。
2、一致性(Consistency)

一致性是指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换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事务执行之前和执行之后都必须处于一致性状态。
  拿转账来说,假设用户A和用户B两者的钱加起来一共是5000,那么不管A和B之间如何转账,转几次账,事务结束后两个用户的钱相加起来应该还得是5000,这就是事务的一致性。
3、隔离性(Isolation)

隔离性是当多个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库时,比如操作同一张表时,数据库为每一个用户开启的事务,不能被其他事务的操作所干扰,多个并发事务之间要相互隔离。
  即要达到这么一种效果:对于任意两个并发的事务T1和T2,在事务T1看来,T2要么在T1开始之前就已经结束,要么在T1结束之后才开始,这样每个事务都感觉不到有其他事务在并发地执行。
4、持久性(Durability)

持久性是指一个事务一旦被提交了,那么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改变就是永久性的,即便是在数据库系统遇到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丢失提交事务的操作。
  例如我们在使用JDBC操作数据库时,在提交事务方法后,提示用户事务操作完成,当我们程序执行完成直到看到提示后,就可以认定事务以及正确提交,
即使这时候数据库出现了问题,也必须要将我们的事务完全执行完成,否则就会造成我们看到提示事务处理完毕,但是数据库因为故障而没有执行事务的重大错误。

  1. 数据库里索引的作用

主要作用是为了提高查询效率,它的执行也是有一定条件的,不是加了索引就一定能够加快查询的效率,由于索引的创建是需要占据内存空间的.以下不适合加索引:
1:如果每次都需要取到所有表记录,无论如何都必须进行全表扫描了,那么是否加索引也没有意义了
2、对非唯一的字段,例如“性别”这种大量重复值的字段,增加索引也没有什么意义
3、对于记录比较少的表,增加索引不会带来速度的优化反而浪费了存储空间,因为索引是需要存储空间的,而且有个致命缺点是对于update/insert/delete的每次执行,字段的索引都必须重新计算更新
4、mysql中通过Explain来查看索引的扫描次数

. 数据库里的字段约束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主键约束:实现实体的完整性(PK:主键),值唯一,不能为空,且使用主键的自增策略
外键约束:用于多表之间的查询该表组建作为另外张表的外键建立标语标志就的关系(FK)
非空约束:(NOT NULL)保证该字段的内容不能为空null
唯一约束:(UNIQUE)字段的值必须唯一的约束
检查约束:(CHECK)检查列的值是否满足一个boolean表达式
默认约束:(default)给指定的字段可以设置默认值,不设置值时使用默认值而不是null
  1. 数据库优化的方案有哪些

(1)查询时,能不用* 就不用,尽量写全字段名
(2)索引不是越多越好,每个表控制在5个索引以内
(4)多用explain 和 profile分析查询语句
(5)连接查询的性能上尽量使用小表驱动大表的原则
(6)查看慢查询日志,找出执行时间长的SQL进行优化
(7)尽量避免使用order by
(8)避免在where子句中使用or来连接条件
因为where子句后面的条件是执行顺序是从右到左,所以尽量把能过滤掉大部分数据的条件放在最后
使用varchar代替char
删除冗余和重复的索引
不要有超过5个以上的表连接

4隔离级别

事务隔离分为不同级别,包括

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 安全性最差,可能发生并发数据问题,性能最好
读提交(read committed) Oracle默认的隔离级别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MySQL默认的隔离级别,安全性较好,性能一般
串行化(Serializable) 表级锁,读写都加锁,效率低下,安全性高,不能并发

主键、外键和索引的区别?
定义上:主键–唯一标识一条记录,不能有重复的,不允许为空外键–表的外键是另一表的主键, 外键可以有重复的, 可以是空值索引–该字段没有重复值,但可以有一个空值
作用上:主键–用来保证数据完整性外键–用来和其他表建立联系用的。索引–是提高查询排序的速度
个数上:主键只能有一个;外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外键;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唯一索引

什么是脏读?幻读?不可重复读?

脏读(Drity Read):某个事务已更新一份数据,另一个事务在此时读取了同一份数据,由于某些原因,前一个RollBack了操作,则后一个事务所读取的数据就会是不正确的。
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在一个事务的两次查询之中数据不一致,这可能是两次查询过程中间插入了一个事务更新的原有的数据。

幻读(Phantom Read):在一个事务的两次查询中数据笔数不一致,例如有一个事务查询了几列(Row)数据,而另一个事务却在此时插入了新的几列数据,先前的事务在接下来的查询中,就会发现有几列数据是它先前所没有的。

SQL 标准定义了四个隔离级别:

READ-UNCOMMITTED(读取未提交): 最低的隔离级别,允许读取尚未提交的数据变更,可能会导致脏读、幻读或不可重复读。
READ-COMMITTED(读取已提交): 允许读取并发事务已经提交的数据,可以阻止脏读,但是幻读或不可重复读仍有可能发生。
REPEATABLE-READ(可重复读): 对同一字段的多次读取结果都是一致的,除非数据是被本身事务自己所修改,可以阻止脏读和不可重复读,但幻读仍有可能发生。

SERIALIZABLE(可串行化): 最高的隔离级别,完全服从ACID的隔离级别。所有的事务依次逐个执行,这样事务之间就完全不可能产生干扰,也就是说,该级别可以防止脏读、不可重复读以及幻读。

什么是死锁?怎么解决?

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事务在同一资源上相互占用,并请求锁定对方的资源,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现象。

常见的解决死锁的方法

1、如果不同程序会并发存取多个表,尽量约定以相同的顺序访问表,可以大大降低死锁机会。

2、在同一个事务中,尽可能做到一次锁定所需要的所有资源,减少死锁产生概率;

3、对于非常容易产生死锁的业务部分,可以尝试使用升级锁定颗粒度,通过表级锁定来减少死锁产生的概率;

如果业务处理不好可以用分布式事务锁或者使用乐观锁
数据库三范式

第一范式: 确保每列的原子性,每列都是不可分割的最小数据单元
第二范式: 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要求每列都和主键相关
第三范式: 在第二范式的基础上,要求其他列和主键是直接相关,而不是间接相关

分别说一下范式和反范式的优缺点

1.范式化

优点:

减少数据冗余
表中重复数据较少,更新操作比较快
范式化的表通常比反范式化的表小

缺点:

在查询的时候通常需要很多的关联,降低性能
增加了索引优化的难度

2.反范式化

优点:

可以减少表的关联
更好的进行索引优化

缺点:

数据重复冗余
对数据表的修改需要更多的成本

数据库索引

索引 index
定义

索引是一种排好序的快速查找的数据结构,它帮助数据库高效的进行数据的检索。在数据之外,数据库系统还维护着满足特定查找算法的数据结构(额外的存储空间),这些数据结构以某种方式指向数据,这样就可以在这些数据结构上实现高效的查找算法。这种数据结构就叫做索引。

一般来说索引本身也很大,不可能全部存储在内存中,因此往往以索引文件的形式存放在磁盘中。目前大多数索引都采用BTree树方式构建。
分类

单值索引:一个索引只包括一个列,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列
唯一索引:索引列的值必须唯一,但允许有空值;主键会自动创建唯一索引
复合索引:一个索引同时包括多列

索引扫描类型

type:

ALL 全表扫描,没有优化,最慢的方式
index 索引全扫描,其次慢的方式
range 索引范围扫描,常用语<,<=,>=,between等操作
ref 使用非唯一索引扫描或唯一索引前缀扫描,返回单条记录,常出现在关联查询中
eq_ref 类似ref,区别在于使用的是唯一索引,使用主键的关联查询
const/system 单条记录,系统会把匹配行中的其他列作为常数处理,如主键或唯一索引查询,system是const的特殊情况
null MySQL不访问任何表或索引,直接返回结果

优点:

索引是数据库优化
表的主键会默认自动创建索引
每个字段都可以被索引
大量降低数据库的IO磁盘读写成本,极大提高了检索速度
索引事先对数据进行了排序,大大提高了查询效率

缺点:

索引本身也是一张表,该表保存了主键与索引字段,并指向实体表的记录,所以索引列也要占用空间
索引表中的内容,在业务表中都有,数据是重复的,空间是“浪费的”
虽然索引大大提高了查询的速度,但对数据的增、删、改的操作需要更新索引表信息,如果数据量非常巨大,更新效率就很慢,因为更新表时,MySQL不仅要保存数据,也要保存一下索引文件
随着业务的不断变化,之前建立的索引可能不能满足查询需求,需要消耗我们的时间去更新索引

视图View
概念

可视化的表,视图当做是一个特殊的表,是指,把sql执行的结果,直接缓存到了视图中。
下次还要发起相同的sql,直接查视图。现在用的少,了解即可.
使用: 1,创建视图 2,使用视图

索引失效原因:
1.like 已通配符开头(%abc)导致索引失效 (解决方法:使用覆盖索引)
2.少用or,用它来连接索引会失效
3.使用 is null 或者 is not null 也不能使用索引
4.使用不等于(!= 或者<>)不能使用索引
5.索引上面进行运算,或者使用函数

set集合可以存null值,但是最多只有一个*/
hashmap key和value都可以为null

SQL优化级执行顺序

1.对查询进行优化,应尽量避免全表扫描,首先应考虑在 where 及 order by 涉及的列上建立索引。

2.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 null 值判断,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s null
可以在num上设置默认值0,确保表中num列没有null值,然后这样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0

3.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或<>操作符,否则将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4.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or 来连接条件,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or num=20
可以这样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union all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20

5.in 和 not in 也要慎用,否则会导致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n(1,2,3)
对于连续的数值,能用 between 就不要用 in 了: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between 1 and 3

6.下面的查询也将导致全表扫描: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ame like ‘%abc%’

7.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表达式操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2=100
应改为: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0*2

8.应尽量避免在where子句中对字段进行函数操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substring(name,1,3)=‘abc’–name以abc开头的id
应改为:
一、sql执行顺序

from 
join 
on 
where 
group by(开始使用select中的别名,后面的语句中都可以使用)
 avg,sum.... 
having 
select 
distinct 
order by
limit 

mybatis

1.mybatis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它是一款半自动的ORM持久层框架,具有较高的SQL灵活性,支持高级映射(一对一,一对多),动态SQL,延迟加载和缓存等特性,但它的数据库无关性较低

2.什么是ORM?
Object Relation Mapping, 对象关系映射。对象指的是Java对象,关系指的是数据库中的关系模型,对象关系映射,指的就是在Java对象和数据库的关系模型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比如用一个Java的Student类,去对应数据库中的一张student表,类中的属性和表中的列一一对应。Student类就对应student表,一个Student对象就对应student表中的一行数据

3.为什么mybatis是半自动的ORM框架?

用mybatis进行开发,需要手动编写SQL语句。而全自动的ORM框架,只需要定义好ORM映射关系,就可以直接进行CRUD操作了。由于mybatis需要手写SQL语句,所以它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地对SQL进行定制,也因为要手写SQL,当要切换数据库时,SQL语句可能就要重写,因为不同的数据库有不同的方言(Dialect),所以mybatis的数据库无关性低。
4.#{}和 的 区 别 是 什 么 ? M y b a t i s 在 处 理 {}的区别是什么? Mybatis在处理 Mybatis{}时,就是把${}直接替换成变量的值。而Mybatis在处理#{}时,会对sql语句进行预处理,将sql中的#{}替换为?号,调用PreparedStatement的set方法来赋值;
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SQL注入,提高系统安全性。
5.Mybatis工作原理
本质上是封装了JDBC,简化了jdbc的操作并且是一个非常优秀的ORM框架.
1, mybatis应用程序通过SqlSessionFactoryBuilder从mybatis-config.xml配置文件
(也可以用Java文件配置的方式,需要添加@Configuration)中构建出SqlSessionFactory(SqlSessionFactory是线程安全的)
2, SqlSessionFactory的实例直接开启一个SqlSession
3, 再通过SqlSession实例获得Mapper对象
4, 执行Mapper映射的SQL语句,完成对数据库的CRUD和事务提交
5, 关闭SqlSession
说明:SqlSession是单线程对象,因为它是非线程安全的,是持久化操作的独享对象,类似jdbc中的Connection,底层就封装了jdbc连接。

  1. MyBatis中resultType和resultMap的区别

MyBatis中在查询进行select映射的时候,返回类型可以用resultType,也可以用resultMap,resultType是直接表示返回类型的(对应着我们的model对象中的实体),而resultMap则是对外部ResultMap的引用(提前定义了db和model之间的隐射key:value关系),但是resultType跟resultMap不能同时存在。
在MyBatis进行查询映射时,其实查询出来的每一个属性都是放在一个对应的Map里面的,其中键是属性名,值则是其对应的值。
(1)当提供的返回类型属性是resultType时,MyBatis会将Map里面的键值对取出赋给resultType所指定的对象对应的属性。所以其实MyBatis的每一个查询映射的返回类型都是ResultMap,只是当提供的返回类型属性是resultType的时候,MyBatis对自动的给把对应的值赋给resultType所指定对象的属性。
(2)当提供的返回类型是resultMap时,因为Map不能很好表示领域模型,就需要自己再进一步的把它转化为对应的对象,这常常在复杂查询中很有作用

  1. get和post请求的区别?
    get请求用来从服务器上获得资源,而post是用来向服务器提交数据;
    get将表单中数据按照name=value的形式,添加到action 所指向的URL 后面,并且两者使用"?“连接,而各个变量之间使用”&“连接;post是将表单中的数据放在HTTP协议的请求头或消息体中,传递到action所指向URL;
    get传输的数据要受到URL长度限制(1024字节);而post可以传输大量的数据, POST数据是没有限制的,上传文件通常要使用post方式;
    使用get时参数会显示在地址栏上,如果这些数据不是敏感数据,那么可以使用get;对于敏感数据还是应用使用post;
    get使用MIME类型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的URL编码(也叫百分号编码)文本的格式传递参数,保证被传送的参数由遵循规范的文本组成,例如一个空格的编码是”%20"。
    mybatis二级缓存的应用场景

    对于访问多的,实时性要求不高的查询请求,可以采用mybatis二级缓存技术。
    对于查询特别耗时的sql请求,且实时性要求不高(如查询前24小时或前一个月的消费统计)
    二级缓存如何应用:
    通过设置缓存刷新间隔时间flushInterval,由mybatis每隔一段时间自动清空缓存,可以根据数据变化频率设置刷新间隔,比如设置为30分钟、60分钟、24小时等,根据需求而定。

mybatis二级缓存

mybatis二级缓存的局限性

细粒度缓存就是,针对某个商品,如果要修改其信息,只修改该商品的缓存数据,缓存区的其他数据不动(不会因为某个商品信息的修改就直接清空整个缓存区)

mybatis二级缓存对细粒度级别的缓存实现不好,比如如下需求:
对商品信息进行缓存, 由于商品信息查询访问量大,但是要求用户每次都能查询到最新的商品信息,此时如果使用mybatis的二级缓存,就无法实现当一个商品信息变化时,只刷新该商品的缓存信息,而不刷新其它商品的信息。这是因为mybatis的二级缓存区域以mapper为单位进行划分,当一个商品信息变化时(使用这个mapper的任意一个sqlSession执行commt操作),会将所有商品信息的缓存数据全部清空。解决此问题,需要在业务层根据需求对数据进行针对性的缓存(三级缓存)。

MybatisPlus

1.MybatisPlus介绍
MyBatis-Plus (opens new window)(简称 MP)是一个 MyBatis (opens new window)的增强工具,在 MyBatis 的基础上只做增强不做改变,为简化开发、提高效率而生

2.特性:
无侵入:只做增强不做改变,引入它不会对现有工程产生影响,如丝般顺滑
损耗小:启动即会自动注入基本 CURD,性能基本无损耗,直接面向对象操作
强大的 CRUD 操作:内置通用 Mapper、通用 Service,仅仅通过少量配置即可实现单表大部分 CRUD 操作,更有强大的条件构造器,满足各类使用需求
支持 Lambda 形式调用:通过 Lambda 表达式,方便的编写各类查询条件,无需再担心字段写错
支持主键自动生成:支持多达 4 种主键策略(内含分布式唯一 ID 生成器 - Sequence),可自由配置,完美解决主键问题
支持 ActiveRecord 模式:支持 ActiveRecord 形式调用,实体类只需继承 Model 类即可进行强大的 CRUD 操作
支持自定义全局通用操作:支持全局通用方法注入( Write once, use anywhere )
内置代码生成器:采用代码或者 Maven 插件可快速生成 Mapper 、 Model 、 Service 、 Controller 层代码,支持模板引擎,更有超多自定义配置等您来使用
内置分页插件:基于 MyBatis 物理分页,开发者无需关心具体操作,配置好插件之后,写分页等同于普通 List 查询
分页插件支持多种数据库:支持 MySQL、MariaDB、Oracle、DB2、H2、HSQL、SQLite、Postgre、SQLServer 等多种数据库
内置性能分析插件:可输出 SQL 语句以及其执行时间,建议开发测试时启用该功能,能快速揪出慢查询
内置全局拦截插件:提供全表 delete 、 update 操作智能分析阻断,也可自定义拦截规则,预防误操作

3.MP理论流程(了解)
userMapper.insert(user); 用户调用接口方法,完成业务.

根据用户传递的对象,user.getClass(),获取的是类型.
Class userClass = user.getClass();

根据class类型,通过反射动态获取指定的注解
TableName tableName = (TableName) userClass.getAnnotation(TableName.class);

获取表名 String 表名 = tableName.value();

根据User的类型可以获取属性名称. 根据属性名称 可以获取注解 @TableField(“name”),
最终获取字段的名称.

拼接Sql: insert into demo_user(id,age,name,sex) value (user.getId()…)

最终将Sql 由MP交给Mybatis执行sql. 最终实现数据的入库操作.

代理机制

1.反向代理

反向代理服务器位于用户与目标服务器之间,但是对于用户而言,反向代理服务器就相当于目标服务器,即用户直接访问反向代理服务器就可以获得目标服务器的资源。同时,用户不需要知道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也无须在用户端作任何设定。反向代理服务器通常可用来作为Web加速,即使用反向代理作为Web服务器的前置机来降低网络和服务器的负载,提高访问效率。

特点:
1.反向代理服务器位于用户和服务器之间.
2.用户访问反向代理服务器,就可以获取真实的资源.
3.反向代理机制 用户无需了解真实的服务器信息.
4.反向代理保护了服务器端信息,也称之为服务器端代理.
2. 正向代理

正向代理,意思是一个位于客户端和原始服务器(origin server)之间的服务器,为了从原始服务器取得内容,客户端向代理发送一个请求并指定目标(原始服务器),然后代理向原始服务器转交请求并将获得的内容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才能使用正向代理。

特点:

  1. 正向代理服务器位于用户和服务器之间.

  2. 用户发起请求时,非常明确自己访问的服务器到底是谁

  3. 真实的服务器不清楚真实的用户是谁.保护了用户的信息.
    所以称之为客户端代理.

  4. 业务说明

网络地址: http://image.jt.com/2021/09/09/8a3e2666cfbc4f1c9f0136339d42a562.jpg
磁盘地址: G:/images/2021/09/09/8a3e2666cfbc4f1c9f0136339d42a562.jpg
如果用户直接通过网络地址进行访问,是无法直接获取图片信息. 如果需要获取图片则应该实现 域名与磁盘地址的映射.

Session和Cookie
1.3.1 Session介绍

Session:在计算机中,尤其是在网络应用中,称为“会话控制”。Session对象存储特定用户会话所需的属性及配置信息。这样,当用户在应用程序的Web页之间跳转时,存储在Session对象中的变量将不会丢失,而是在整个用户会话中一直存在下去。当用户请求来自应用程序的 Web页时,如果该用户还没有会话,则Web服务器将自动创建一个 Session对象。当会话过期或被放弃后,服务器将终止该会话。Session 对象最常见的一个用法就是存储用户的首选项。例如,如果用户指明不喜欢查看图形,就可以将该信息存储在Session对象中。有关使用Session 对象的详细信息,请参阅“ASP应用程序”部分的“管理会话”。注意会话状态仅在支持cookie的浏览器中保留。

小结:
1.Session称之为 “会话机制”
2.在浏览器中打开网页 就是一个会话.
3.用户的数据可以保存到会话中,但是有生命周期. 当会话关闭,则数据消失.
1.3.2 Cookie机制

Cookie,有时也用其复数形式 Cookies。类型为“小型文本文件”,是某些网站为了辨别用户身份,进行Session跟踪而储存在用户本地终端上的数据(通常经过加密),由用户客户端计算机暂时或永久保存的信息 [1] 。
说明:
1.cookie是一个小型的文本文件
2.cookie中存储的数据一般都是密文.
3.cookie中的数据的生命周期可控. 几天.几年!!!
1.3.3 session和cookie区别

1.session的数据是临时存储.cookie的数据可以永久保存. (生命周期不同)
2.sesion是浏览器中的一个内存对象!而cookie是一个实际的本地文件. (形式不同).
3.session一般存储是一些涉密数据.cookie一般存储相对公开的数据(免密登录). (安全性)

RestFul参数接收

1.3.1 RestFul介绍

REST 指的是一组架构约束条件和原则。满足这些约束条件和原则的应用程序或设计就是 RESTful。
定义: RESTFul 是一种请求的规则(语法/定义)
1.3.2 RESTFul说明

Get请求: http://localhost:8090/findUserByNS?name=王昭君&sex=女
信息: 1.查询请求
2.参数直观 name=xxx
3.请求的结构冗余. 不合适多个参数的写法.

请求优化:
http://localhost:8090/user/王昭君/女
优势:

  1. 用户不能了解请求的意图 规定:请求方法名称不能出现 “动词”,只能写名词.
  2. 参数保密, 只有后端服务器清楚参数的意义.
  3. 请求字节传输量少 简洁.
    注意事项:
  4. URL地址中参数与参数之间使用 /分隔.
  5. 请求的参数的位置一旦固定,不可轻易修改.
  6. 用户发请求时,就应该按照restFul的结构执行.
  7. restFul请求一般以get请求为主. put/delete/post

Nginx

Nginx (engine x) 是一个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web服务器,同时也提供了IMAP/POP3/SMTP服务。Nginx是由伊戈尔·赛索耶夫为俄罗斯访问量第二的Rambler.ru站点(俄文:Рамблер)开发的,第一个公开版本0.1.0发布于2004年10月4日。
其将源代码以类BSD许可证的形式发布,因它的稳定性、丰富的功能集、简单的配置文件和低系统资源的消耗而闻名。2011年6月1日,nginx 1.0.4发布。
Nginx是一款轻量级的Web 服务器/反向代理服务器及电子邮件(IMAP/POP3)代理服务器,在BSD-like 协议下发行。其特点是占有内存少,并发能力强,事实上nginx的并发能力在同类型的网页服务器中表现较好,中国大陆使用nginx网站用户有:百度、京东、新浪、网易、腾讯、淘宝等。
3.2 Nginx特点

nginx是非常优秀的反向代理服务器.
占用内存少 不到2M tomcat服务器占用多大内存 200M左右
并发(负载)能力强 3-5万次/秒
tomcat服务器并发能力 250-500次/秒
调优之后可以实现1000次/秒
nginx可以当作负载均衡服务器使用.

同源策略
规定: 浏览器要求在解析Ajax请求时,要求浏览器的路径与Ajax的请求的路径必须满足三个要求.则满足同源策略.可以访问服务器.
三个要求:
请求协议://域名:端口号都必须相同!!!
要素:
1.浏览器的请求路径.
2.Ajax请求的网址
什么是跨域

违反了同源策略的请求,就是跨域的请求.
跨域解决方法
JSONP(了解)

**JSONP(JSON with Padding)是JSON的一种“使用模式”,可用于解决主流浏览器的跨域数据访问的问题。**由于同源策略,一般来说位于 server1.example.com 的网页无法与不是 server1.example.com的服务器沟通,而 HTML 的

核心用法: 利用
返回值语法固定的: callback(JSON数据)
CORS方式

说明: CORS(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 “跨域资源共享”,现在的主流的浏览器都支持cors的方式. 如果需要跨域,则需要配置响应头信息.标识是否允许.

你可能感兴趣的:(spring,java,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