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新语〉之十八 天下大事做于细,莫叫蝼蚁溃长堤 ——说严谨


天下大事做于细

莫叫蝼蚁溃长堤 

          ——说严谨

    天下所有的事必起于一。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话要一句一句地说,事要一件一件地做……即便是惊天动地的事,也要从一做起,正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古往今来,对于“细小”的哲论比比皆是。“ 风起于青萍之末”,“灾起与星星之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泰山不择细土,终成其高;东海不择细流,终成其广”,“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等等,等等。

    因此,不要小视这“细小”,这“一”。历史上“因小失大”的事例太多了,如因错出一言而引来杀身之祸,因错用一人而失江山社稷,因漏一字而陪千金之财,因泄一密而溃千里之军,因失一足而成千古之恨……

    看来,事物积微成著是规律,防微杜渐也是规律。

    我们说要“严谨地生活”,就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与无数“细小”打交道之中,客观世界要求我们“圣人也者,本仁义,当事非,齐言行,不失毫厘”(荀况)。因此,即便是做大事,建大业,也要认识事物发展的“细微之要害”,做到“见微知著”,“明察秋毫”,不做因小失大的悔君子。

严格是人生的最好师长

  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少年时代拜80高龄的武岩和尚为师。

    “你要拜我为师,可以。”老和尚说,“不过你要自己出纸,用好的宣纸。”

    “是。”

    老和尚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说:“一毛二的宣纸不行,我这儿有好的,五块钱一张,你每次拿钱来就行了。”

    五块钱!一个职员的月薪。欧阳中石犯心思了。最后,他决定只来两次,学他个八九不离十便罢。

    第一次老和尚收下五元钱,写了个“岁”字,便抽出一张纸,叫欧阳中石去仿写。他接过纸一看,心里大叫上当:  这不就是一毛二分钱一张的宣纸吗?文具店的一张是四尺长,而这张才六分之一。心中虽忿忿,嘴上不敢吭声。

    欧阳中石迫于学费昂贵,原打算学两次就作罢。但去了两次后,便欲罢不能了,因为老和尚的“新艺法”令他目不暇接,眼界大开。

      在这五块钱的沉重压力下,欧阳中石学习格外用心,不敢造次。每次去无不饱飨而归。大约半年,老和尚教会了他石彖、隶、楷、行、方、圆、正、侧各种笔法,让他俯览了中国书法的各种风格流派及其笔法奥义,然后对他说:“你现在已经有了很扎实的基本功,可以向某一个方向深入发展了。”  不久之后,老和尚悄然而去,云游他方。

    老和尚走后,欧阳中石才从母亲口中得知,老和尚其实一分钱也没要,这是老师和母亲串通好的戏。

    武岩和尚可谓严师,他深悟“轻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珍惜,”  “有压力才会出成果”的道理,以特殊的严格方式教出了高徒。欧阳中石先生不仅从老和尚那里悟到了书法真谛,也悟出了严谨做人的“真经”。

    严谨首先是严格。严格要求他人,是处于人之大善;严格要求自己,是于已之大德。严格绝不全是声色俱厉、软禁硬罚的强制方式,更多的是启发人的自警、自觉、自我约束。

    有一位17岁的德国小伙子柯里德,爱上了16岁的姑娘英格。

    有一次她提出,他们的约会应改变方式,像大人那样,比如像她姐姐那样去喝一杯香槟酒。

    香槟酒很贵。柯里德的零花钱几乎都花光了。尽管如此,他仍表示无所谓,热恋中的小伙子总是慷慨的。

    钱终于存够了。他们进了城里最好的一家酒吧。他学着绅士的腔调,用轻松的口气要了一瓶香槟酒。侍者上了年纪,他亲切而认真地弯下腰,重复小伙子的要求:“一瓶香槟酒,赶快!”

    侍者回来了,他用熟练的动作打开了用一块雪白餐巾裹着的酒瓶,然后把酒潇洒地倒进了杯子里。

    太助兴了!“为了爱情,干杯!”小伙子兴奋极了。

    喝第二杯时,她抚摸着他的手,她不再抽回了。喝第三杯酒时,她甚至允许他偷偷的吻她一下。香槟酒太棒了。英哥说她已经微醉了,柯里德也同样浑身发热。可惜酒已经喝完了。再要一瓶吗?他偷偷地望一眼酒的价格表,哦!不行了。

    “快一点儿结账,经理先生。”他为自己的粗鲁既吃惊,又骄傲。侍者来了,默默地把账单从银盘子里挪到桌上。当侍者转身后,他拿过账单,读道:“一瓶矿泉水加服务费1.1马克。”下面写道:“请原谅我,孩子。你们尚未成年,不能喝酒,但我确实不想扫你们的兴,所以擅自给你们换了矿泉水。你们的侍者。”

    他站起来,浑身一阵火热,就像真的喝了香槟酒一样。

    他更像在父亲面前被抚摸着、严格教诲着一样,默默地站了好一会儿。

    多么高尚的爱心啊!这位老侍者对少年的严格要求是委婉的,但却是令小伙子终生难忘的,真胜过读一本《圣经》。

    严谨地生活,莫过于严格地要求自己。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定是有自制能力的人,而“能自制的人是最强有力的人”(塞尼卡)。

    因为,人最容易被习惯支配。当一个人到了能严谨地生活、能严格的要求自己的时候,修养就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它已经能把握自己,超越感觉,支配习惯。

    汉武帝时,司马迁作太史令,负责编写《史记》。

    有一天,朝中最得势的的李广利将军派人送来一件礼物。司马迁的女儿妹娟打开了精致的盒子,不仅惊叫起来:“太好了,真是稀世之宝啊!”这盒子里放着的是一对世间罕见的珍宝——玉壁。

    司马迁曾见过无数宝玉,从不屑一顾。而这一次,上司送礼并无所求,收下来既不是索贿,也不是受贿,并且,长官的礼物若不收,还有失敬之嫌……

    他捧着这一对白壁,感慨万千,不仅叹道:“这样圆润,这样光洁,真是‘白璧无瑕’ ”。玉碧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从来没有敢以白壁自喻,但如果收下此礼,我身上的瘢痕污点就增添了一分。”

    他思忖着,叫女儿包好白壁,交给来人带回。

    后人评《史记》时说,司马迁的《史记》之所以严谨、真实,经得起推敲,是因为司马迁的人品高尚,处事严谨。

缜密是涉世的最清醒选择

    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做事缜密的人,不管他还有无其他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如德性、智力、技巧等。但缜密地做事是断然不可缺的。

    歌唱家唱好一首歌,在台下排练时不知要付出多少辛苦,就连一个眼神儿,一个微笑等等细微之处都要投入地练习多少次。

    一出好的戏剧,如果因为一个小道具、一句无关紧要的台词出了纰漏,也会损害它整体的艺术效果。比如反映古代战争的影片,有一处远景一闪即逝地出现了电线杆子,或者一落马的勇士说了一句现代语言“请转告我爱人,我死得其所”,便会使观众哄笑,而功亏一篑。

    一架航天飞机仅仅因一点点纰漏,便出现了惨痛的后果。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这,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一个有造就的人,他的成功,“不仅是意志的成果,而且也是知识、力量、习惯、技能、适应、胆量、健康以及最重要的社会经验的成果。”(马卡连柯)  而涉世严谨,正是这些品质的综合反映。

    曾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最初担任保守党领袖时,就非常注意自己举止行为的严谨,简直到了不能再周密的程度。他有一位这方面的顾问叫里斯,专门研究她的直观形象,建议她改掉尖嗓音,保持稳重的拖腔和适中的音调,从容沉着,不卑不亢,温文尔雅,能放能收。甚至什么场合下采用何种发式,穿什么色调和样式的衣着,都仔细地设计。所以有记者称里斯是“撒切尔夫人的塑造师” 。撒切尔夫人的成功,不能不说与其严谨的生活“造型”有关,就连竞选首相时,也因此拉了不少选票。

    人,作为物竞天择的产物,在生存中少不得认真,离不开缜密。自然界是千变万化的,人类能生存并发展下去,必须学会认识自然、战胜乃至利用自然,因此自然科学的缜密是无人怀疑的。人类社会也是纷繁复杂的,大到管理一个国家,驾驭一场战争,小到持家理财,待人接物,说话写文章也需要缜密。

    况且,世态炎凉,是非混杂,忠奸并生,善恶俱在。若粗心大意,放任自流,便会生出许多非难:钻隙而生者有之,乘虚而入者有之、蚁溃长堤者有之,投机经营者有之……

    《战国策》中有一段记载,发人深省:晋 敬公时代,晋国名存实亡,地盘被知伯、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分据。其中,知伯专横骄矜,要挟国君,总想扩大地盘。

    当知伯向魏桓子要求土地时,魏桓子拒绝。宰相任辛说:“为什么不给他呢?”

    “我的地盘,凭什么拱手制让?”

    “正是知伯无理要求土地,才要给他。这样,邻国也会害怕他要土地,诸侯也生警戒之心,而知伯定会沾沾自喜,无所顾忌,忘乎所以。我们就要利用他这一点,现在让知伯高兴的事儿,不久就会变成灭顶之灾。”

    果然,知伯得了魏桓子的一万户属地,更自恃英雄,目空一切,又频频向赵国要求土地,赵国不给,知伯就令魏、韩一起攻打赵国。不想在战争进行中,魏、韩非但听知伯的、反而背叛了知伯,和赵取得协议,三方夹击知伯,最后消灭了知伯,韩、赵、魏分了知伯的领土。

    得意者失之大意,大意者失去江山。知伯之悔,悔在对战争敌友、利害的缜密思考和全盘谋略。

      作为个人也一样,生活在社会上,千人看,万人瞧,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有相亲相爱、相辅相成,也有恶意算计、设置埋伏;有助人危难、救人水火,也有被人利用、落井下石……因此,做事缜密,既是为自己负责,也是为社会负责。

    当然,缜密处事,并不是一味地屈辱求全,当根本利益受到威胁,正直公义受到挑战时,缜密便成了武器。

    后汉时有个叫周纺的,被调到召陵侯处当总管。他的处世谨慎、办事严明远近闻名。有个坏官廷椽想设个圈套难为他,以杀其威严。

    清晨,庙门前有一具死尸,被砍去手脚,捆在树上。消息传来,满城哗然。周纺前去进行了认真的勘探,心中已然有数。

    他走到尸体跟前,装作同尸体对话,那样子极其认真,时而低头称是,时而摇头叹息。此时他暗中观察,发现死尸断臂无血,口眼中有稻芒,便秘密地去询问守城门的人:“你们看见谁用车装稻草进城门了?”守门人说:“廷椽老爷。”

    周纺又问自己的随从兵士:“有谁怀疑我与死人说话?”随从士兵说:“廷椽老爷。”

    周纺把廷椽找来,严厉地说:“廷椽,你干的好事!”

    廷椽吓得直磕头,心想,如果定他杀人,自己的命就完了。

    “你别紧张,我知道你没杀人,是从路边找来的死尸。”廷椽愣了,说:“大人,你怎么知道呢?” 周纺说:“死者没有手足,又没有血迹,说明是死了很长时间,而且是从别处移来的。”

    廷椽伏罪,从此再也没人敢刁难这个新来的总管了。

    缜密的态度,在文学创造上就更重要了。

    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几十次不定稿是常事。一部《战争与和平》竟有90多次未定稿。有一天半夜,他突然从床上爬起,深夜跑了好远的路去邮局叫门。原来是他想起一段手稿中有一个字母写错了。守夜人惊讶了:“跑这么远的路,就为改一个字母?”

    “是的,不然我会一宿睡不着觉的。”

    英国作家王尔德举行宴会,宾客们在客厅里等主人不见到来。后来王尔德匆匆赶来,说自己在修改文稿,失礼道歉。客人们说:“这么久,你一定做了不少工作。”  王尔德满意地笑着说:“我做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工作,我删除了一个逗点。但后来经过反复思考,我又把他加进去了。”

简化是严谨的首要原则

    也许容易产生这样的误解:严格和缜密一定是非常拘谨,容易陷入纷繁复杂的事务中不可自拔,成为谨小慎微的君子。其实不然,严谨是规律的反映,是逻辑的践行。

    在事物的规律中,有其本质属性的因素,也有非本质属性的因素。在生活中,能够抓住“本质”,处理好“非本质”,是思维和行为的基本原则。而简化,则是首要原则。

    因为简化,去掉了许多无关的累赘,剔出了许多寄生的附带,使联系更紧密,线条更清晰,本目更真实。

    因此,严谨生活的人,不是那些拘泥的人,而是既放的开,又收得拢,既大胆设想,又小心求证的人,更是敢于放弃、善于放弃、精于简化的人。爱因斯坦就认为,一切科学的伟大目标是:“……寻求一个能把观察到事实连接一起的思想体系,它将具有最大可能的简单性。”  在他看来,真实的东西,一定是逻辑上化繁为简的东西。严谨的学说应该到“简单性中寻找真理的唯一可靠源泉。”

    因此,可以说,简化不是本质的减少,而是真实的凝缩。它是科学的共性。

    也可以说严谨以简化为目标,简化亦为严谨开辟了道路。

    有这么一个故事,读来很有意味儿:

    戴维特花店的鲜花一向在全城闻名。为了更多的招徕顾客,他推出一块巨大的招牌,上面写道: 这里卖最鲜艳、最美丽的花。

    一位顾客来了:“老伙计,我喜欢你的小店,可我不大喜欢你这个广告。难道你的花不漂亮吗?为什么你不把‘最鲜艳、最美丽’这几个多余的字去掉?”

    戴维特觉得有道理,便把牌上的字改为:这里卖花。

    第二天一早,又一位顾客来了:“你这儿是个很好的花店,但你的广告写的不咋样。你如果不在别处卖花,就该把‘这里’ 两字删掉。”

      戴维特又一次改了招牌:卖花。

    又过了几天,戴维特的叔父来了:“难道你的花摆着不是为了卖的,为什么不把‘卖’ 字去掉?”

    于是招牌上只剩下一个“花”字。

    有一天,市政府的一位官员来访戴维特:“我非常高兴在这里见到你。”市政官对他说,“你的商店是这样整洁,我衷心的祝愿你生意兴隆。你的橱窗多么漂亮。我想给你提一个建议,那广告上写的 ‘花’ 字,挡住了室内美丽的花朵。你完全可以摘下广告,因为人们透过这么大的橱窗,看见鲜艳美丽的花朵儿,就会知道一切。让你的花卉用自己的风姿为自己做广告吧!”

    戴维特采纳了这个建议,小花店又恢复了原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方面的感受。物质生活越是改善,越是趋于现代化,就越近于简单化。过去那种“破家值万贯”、舍不得丢弃一件旧物的观念在淡化。比如说你搬进楼房,许多陈年旧物都应舍弃,无论你同它们建立了多么深厚的感情,也会在现代节奏和全新内容的生活中舍弃他们。不然,你会在不断缩小的空间里,厌烦它们,成为你的一块心病。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德纳里特.安德烈.雷亚德在《成功启事录》中提出:在无关紧要的方面过分牵扯精力,是造成一些人难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世界上著名的文学家们,在他们的创作生活中,更精于此道。他们宁可把能写成洋洋万言的故事,写成千字小文,也不愿意失于冗长。

    欧阳修写文章有个习惯,经常把写好的作品贴在墙壁上,朝夕出入,边读边改。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游记,题曰《醉翁亭记》,仅开头一段就写了好几十字,把滁州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山都描写了一番。落笔之后,自己觉得很不满意: 文章本是写“醉翁亭”的,而开头就用这许多笔墨写滁州山景,久久不切正题,岂不是喧宾夺主了吗?他望着墙壁上的文章,久久凝思。

    数日之后,欧阳修来到滁州城外散步,仔细环视了城四周景色,突然灵机一动,觉得只须五个字便可将滁州地域特点和景色写出来,而且含义深广,简洁凝练。于是他急忙奔回家中,将原文的第一段统统勾去,又重新写下了短短的一句话,“环滁皆山也。”

    欧阳修写文章常常是“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有人说他的名气这么大,文章纯熟,还怕那些先生骂吗?欧阳修笑着说:“不是怕先生们骂,而是怕后生们骂啊!”

    有时候我们见到一些人似乎生活的无条理。比如某些科学家、艺术家与常人不同,他们不修边幅,案头、床头、甚至地上杂乱无章地堆满了书籍、手稿、笔记、索引等。其实,那只是外人看上去是闹心的杂乱。在专注地创作过程中,那混乱恰恰是他们特有的条理和秩序,他们可以随时信手拈来任何一个数据、一条索引等资料,倘若有谁给“条理”了一下,则是帮了倒忙。

    严谨地生活不单是生活的手段,而是生活目标的要求。而生活的目标是以善恶为标准的。严谨生活的本质应该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严于德而谨于行。

    朋友,你生活中有过闪失吗?比如做事难以完美,处人难以圆和,说话难以中听,作文难以成典……那你是否想想,这与失之严谨的态度、周密的思考、严格的实践有关吗?

                        (谢谢网络图片)

                2019年3月15日于北京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世新语〉之十八 天下大事做于细,莫叫蝼蚁溃长堤 ——说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