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强大了才能变软

偶然的一次机会,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发现了柴静写的《看见》,被上边的文字感染,果断借回家。

平时我不大看访谈类节目,亦对柴静也不了解,只是听过名字。在富有画面感的语言下,《看见》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群电视人的生活。在他们光鲜的外表下,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做了多少外人不知道的努力,才能出来一个可以面世的节目。

脑海中有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画面是,柴静写道,在哈口气就能结冰的一个冬日,在广场采访新闻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同行。同行脱掉外面的棉袄,棉袄和手套用双腿夹着,露出了白色的西装,里面穿着红色的毛衣,对着镜头,刚说了半句话,风就把头发打在了脸上,冻的瑟瑟发抖,还必须面带微笑。

«看见»这本书,作者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记者的成长历程。她从一个有棱有角,桀骜不驯,怀有很大抱负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记者。

柴静的文字很优美,又很真实,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

刚进央视的时候。主任陈虻曾经拿一盒烟做道具,让她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

柴静认为在一个新闻里,人是万物的尺度,对人的认识多深,呈现才有多深。非典、自杀的小学生们、吸毒女、同性恋、家暴受害者、地震灾民、虐猫女、药家鑫、征地问题等等,她都是以这个原则为前提去采访的。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与人交往中,我们有自己的坐标系吗?我们有自己的原则吗?陈虻教导他们说,对事苛刻,对人宽容。这值得深思。

2.学会平常说话

刚进央视时,柴静一心想着建功立业。镜头前:她短发,双手紧紧握着话筒,对采访对象发出连环式追问。那时,她喜欢短刀相接的新闻江湖。

有观众写信:“冷酷的《东方时空》,冷酷的柴静。”

在药家鑫一期中,柴静写道:“年轻时,总意识到镜头在盯着自己,必须夸张行为,取悦谁,来完成任务。到了我这个年龄,已经知道有些人承受的东西是他人无力改变也无法体会的。唯一能做的是在得到别人的允许后,陪伴于此。跟你一起,试图感受你的感受。‘陪伴’也在传达一种无能为力。对不起,没办法,只能感受。”

她说:“花了好多年才学会平常说话。”

回首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年轻的时候都豪气万丈,想要建功立业。看不上平常稀松的小东西,看不上普通的人和事。直到被现实的生活打击的噼里啪啦,撞了南墙之后才发现,平平淡淡才是真。摸摸索索跌跌撞撞,在生活的大熔炉之中锻炼了之后才发现,平实就是真。

3.强大了才能变软

和解,是在心里留了一个位置,让那个人可以进来。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

理解的基础是感受。

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强大了才能变软。

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承受什么。

真的是这样。反观社会上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比较随和,比较平实,说话不锋芒毕露,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当一个人真正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才会柔软才会强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见》:强大了才能变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