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一日游】南池子,老槐和烤肠

2019.10.13

       从落笔的一刻起,我仿佛又重新站回天安门东站的出站口了。

  不出意外,第一眼永远都是攒动的游客脑袋。那些夹杂着或南或北的神奇口音,打着中国移动或人寿保险的花伞;导游举着个小旗,散散的队伍就被人群插地左歪右斜,大部队叽叽喳喳赶着过天安门安检,这就是广场前端啦。

  通常是头一遭来北京的游客才会天安门广场这条路,当然,你想要躲过人群,那就必须绕路——那是一个神奇的出口,可以一秒变化成入口。

  出了地铁口逆着人流向前去,就会看到南池子的朱红拱门——南池子据说是民国时期才修出来的。明清那会儿,整个紫禁城封严,老百姓如果想从地安门那块儿来前门,需得吭哧哧地绕过整个故宫——后来满清被赶跑,政府嫌绕路碍事,索性从景山那块挖通了南北池子,从此便可直接由天安门通到景山前头。蒲菖河的芦苇、普渡寺的小四合院儿,混杂着悠哒哒的鸽哨声,从禁忌缓缓走向平凡。灰秃秃的墙院被重新装饰,改学校的改学校、涂朱漆的涂朱漆;老槐树们倒是一笔未动,百年来安静杵在街边,枝丫慢悠悠地覆盖整个街头,时光仿佛也被锁住;新意拉着旧情,这便成了日后最熟悉的南池子大街。

  每次去故宫,我是最爱走这条街的。不太挤,也不太急,晃晃悠悠地就到东华门大街,如果之前你已经从官网买好了票,那只需从午门刷身份证直接进太和门,爽。

  如若摊上雨天就更妙了。春雨,柳树新发,茸茸的花草。游客肉眼可见减少。老槐们抖落碧绿的叶子,毛毛细雨的话基本就会被新叶遮住——街面濡湿一层,树下却干燥,偶尔还能听到麻雀在头顶叽叽喳喳,但却完全看不到,仿佛老树自己在叫。南池子沉浸在春雾中,极像品着茶的老先生,从容且淡雅。偶尔会从胡同深处传来叮铃铃的自行车铃声。没错,住在这的老北京们好像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自行车情有独钟,也许是奇妙的世纪情怀吧。

  旧酒总要是新瓶装。以前的南池子可能得马车拉着走——或者再晚点二八大杠什么的。不过现在蒲菖河公园门口停了一溜小摩拜,要去什刹海的话,通常我就会直接在这里扫码。一般游客喜欢从东华门出来,所以过了东华门就极少能见到他们了。再往前走的北池子街算是居民区,一般没多少人。这时可以蹬着单车火花带闪电穿过景山前街、地安门内大街,直到后海的慢摇慵懒响起。

  出来玩总是要买点小零食的,不然怎么能叫旅游呢?

  南池子的纪念品商家们大有乾坤。

  北京烤鸭。如果你是走东华门到天安门东站这条路,通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东华门城楼下竖牌子:“北京烤鸭,特价一百元两只咯!”

  往前走五分钟的大喇叭:“北京烤鸭,一百元买二赠一!”

  再踱步十分钟的吆喝:“北京烤鸭,一百元四只,包邮寄到家!”

  ——这薛定谔的鸭子们包装长得一模一样。由此大可窥探商家的房租,果然越靠近皇城根儿房子越金贵。

  烤肠。就是全国各地常见的台湾烤肠。同样是肠,故宫城里头十块钱一份;刚出神武门,马上就变成六块钱一份。再往外走不到十步;五块钱一根喽——!若是这会儿忍住不买,那就对了。因为沿着南池子走个十分钟,马上就能听到“台湾烤肠,五块钱两根,五块钱两根了!”——标配是个穿老头背心的大爷,搬一马扎拿着蒲扇,架个烤肠机器,坐在自家四合院的门槛旁吆喝。

  唔,也许皇城里头的烤肠开过光吧。

  至于清仓甩卖最后一天了五年的纱巾店、以及铺天盖地的假稻香村,和各种打着老北京旗号实则难以下咽的炸酱面,与之相比都不足为道了。

  相比喧闹的白天,夜晚的南池子很神奇。旅游旺季,故宫一般五点半关门,七点以后游客就散的差不多。这时的南池子就只剩家长里短的惬意了。

  吃饭完,坐个地铁就能来遛弯。空气里弥漫着傍晚的饭香。炸酱面馆准备关门,店家坐厅里看墙上的背头电视吃饭;住附近的老头老太太推着买菜小车拐进胡同;年轻的姑娘扎马尾,一身运动装沿路慢跑;大叔大妈们左手一条哈士奇、右手一条小泰迪,满街都是狗子欢快地奔跑——可以尽情撸。狗主人通常很热情,会拉着你聊天南海北,即便你们并不相识。晚上的故宫不会亮灯,护城河背对路灯黄橙橙的光下,可以看到城墙上竖着的大牌子:禁止钓鱼。但大牌子的路对面:鱼竿翘棱着,一排鱼竿翘棱着,一群装备精良的老大爷排排站,竿子甩得一个比一个勤。

  ……挠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京城一日游】南池子,老槐和烤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