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而丰满

        语文难教,在于知识点常常比较琐碎。围绕一个文本,目标容易复杂,内容容易庞杂,这个也想讲讲,那个也想渗透,一节课的设计满满堂堂。常常是,每个环节都蜻蜓点水,不能深入,拖到下课,还无法结课。所谓的反复锤击和课堂生成根本就无法实现。这是我们一线老师常常面临的难题。

        我们常常呼唤语文的课堂回归语文本体,多一些语文味,少一些旁逸斜出。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的样子,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的问题。 从繁复走向简约,为核心板块创造时间,做到丰满而有张力。

        那么如何做到简约而不简单,简约而又丰满。祖庆老师建议:

        第一,精简目标,让语文回归本体。这里的目标,一是指学习语文的大目标要精简。学习语文的主要目标是“识字”“写字”“阅读”“表达”。例如,不要把如何理解科学知识作为课堂重点,而对于文本如何表达科学知识而置之不理。二是指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要精简。一篇课文到底要教什么?确定语文教学的内容,往往比怎么教还重要。“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目标要做到集中简洁。只有目标集中简洁,教学才能做到简约而丰满。当然,目标集中不代表过程单调,涉及面狭窄,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环节的多功能性,尽力做到“以一当十”。从文本的核心价值,提炼出语文学习的价值。

        第二,精简内容,为生成充分预设。“线性”的教学流程,往往内容多而庞杂,应倡导“非线性”的“板块预设”。这样的流程,一问可以多答,一项任务可以出现不同的努力方向和解决路径。这样就为精彩的生成提供了无限可能。

        第三,精简问题,以话题统领对话。这是从方法层面来说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当前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以问代讲的“满堂灌”。问题多而碎,大问题套着小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生活方式就是在猜测问题的答案。课堂的时间只有那么多,一旦老师提问的时间多了,学生独立思考读书的时间必定减少。所以,简约而又丰满的课,当从减少提问开始。

        第四,精简手段,以朴素彰显高效。现代化手段丰富了课堂活动,给语文教学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活力。但是,把握不好尺度,反而会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朴素是优雅的灵魂。”很多名师,他们的课基本没有现代化教育手段,却会有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感。语言清新、质朴,口语化,让人感觉语文如此亲切。在他们的带动下,学生充分地说,投入地读。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动起来。看不见教师过多自我的痕迹,课堂行云流水都是学生的云与水,而不是教师自身的流水。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美的。这种朴素之美,是真正的大美。语文不排斥现代技术,但应“用在当用时”“止于当止时”。

      简约中抵达丰满,除了做到四个“精简”之外,还要努力让核心板块酣畅淋漓。

      第一,沉潜与玩索,丰富语言蕴藉。丰满的课堂绕不开语言的学习。而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对词语的学习、玩味,是语文教学走向丰满的最基础的领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五度空间”:触摸词语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拓展词语的广度,提升词语的效度。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甚至还包括一个标点,一个句子,一个段落。

      第二,冲突与融合,丰盈精神世界。教学的起点是教师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以此作为“问题”,引领学生一路前行,让学生在富于挑战的思维情境中,与课文充分对话,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这样的课堂,因为有了冲突与融合,充满了思维的张力。

        第三,留白与补白,丰富想象空间。是谓“课堂之道,一张一弛”,故意留下空白,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填补文本的空白,让课堂因补白而充实。语文课上,既要有学生竞相发言的热闹场景,也要有学生凝神思索的宁静时刻。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渐丰满想象空间。文本的意义,也就有了无限的生成可能。

        第四,拓展与延伸,丰富情感体验。每一个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互文反哺,为多重言语思维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学生拥有更为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

        “大道至简,真水无香。简约语文,丰满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约而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