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往事053 乘丘之战

但是,这事还没完。

打了翻身仗的鲁国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心血来潮,来了一次不走寻常路。

二月份的时候,没和宋国人打招呼,就稀里糊涂地跑到宋国去搞了一次无签证旅游,这让做惯生意的宋国人大为不满。

你说你没事弄一大帮人来我这搞无签证旅游,强抢强拿,不给钱不说,还留下一大堆生活垃圾,一来二去,我们的损失可大发了。

《春秋》把这次鲁国的无签证旅游行为记为:二月,公侵宋。

《春秋》微言大义,字字珠玑,相当有讲究,为啥用侵字,不用别的。《左传》是这样解释的,凡师,出击时军中有钟鼓的叫伐,通俗点讲就是明着来声讨的叫伐;军中无钟鼓的叫侵,通俗点讲就是悄悄地来的叫侵,就像鲁国这次;还有一种是轻装部队出击的叫袭,这种更加偷偷摸摸,而且速度更快,完全是趁其不备。不过,现在已经没这么多讲究了,侵伐、侵袭,常常连用或者混用。

刚跑回家的齐国人一看,翻盘的机会来了。于是立即派人前往宋国联络,表示愿意出兵一起前往鲁国兴师问罪。现在宋国当家的是宋庄公的儿子宋闵公,宋庄公已于鲁庄公二年去世。来而不往非礼也,宋国君臣也觉得非常有必要回敬鲁国一下,正好齐国派人来邀请,立刻同意。

两国联手,还不信干不翻鲁国。

图片源自网络

同年夏天,齐、宋两国联手进攻鲁国。两国联军在郎地会师之后,便浩浩荡荡地向鲁国国都开来。

随便来一个就够头大的了,何况现在来了两个,这可如何是好?

鲁庄公不由为上次草率的侵宋行为颇感后悔,但是为时已晚,人家已经打到家门口了。正当一筹莫展之际,公子偃跑来献计说:君上,此次齐、宋强强联手,以为吃定我们了,因此不免有骄惰傲慢之气,你看宋军军容不整,三三两两,真当自己是来旅游观光的,如果现在出击攻打宋军,一定可以打败他们。宋军一旦被打败,齐军独木难支,孤掌难鸣,必定也会撤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君上下令出击,退敌解危。

鲁庄公觉得公子偃分析得有一定道理,但是仍然认为风险太大,不敢冒然出击。

如果不出奇兵,按部就班行事,鲁国此战危矣。只要对国家有利,就算违令被斩,我也心甘情愿。

公子偃回去之后,思来想去,觉得自己的判断绝对准确。最后,他决定违抗鲁庄公的命令,私自出击。为了能够唬住宋军,虚张声势,他还扯来了虎皮,不过,不是用来拉大旗的,而是罩在马上吓唬宋军。

报告君上,公子偃违令私自出击宋军了。

什么?他好大的胆子。

鲁庄公刚想再骂几句,但又转念一想:公子偃分析的确有一定道理,既然现在他已经出击,不如全军一起出击,如果真能干翻宋军,鲁国的危机也能随之化解,至于公子偃,回头再找他算帐也不迟。

于是,鲁庄公下令全军出击。果然,一如公子偃所料,鲁军在乘丘(今山东兖州)大败宋军。

鲁国人今年怎么了?这么能打,是不是开挂了,算了,还是先回去避避风头吧!

战争就如同足球赛,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看似强大的,到最后却未必能取得胜利,有时候一不小心,甚至可能会输得连底裤都不剩。

所以说对待战争,我们需要慎重,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打为上。先不说最后的胜负难料,就算能料也是一将功成万骨将,无数无辜的家庭会家破人亡,有时候甚至会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

下面这位仁兄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秋往事053 乘丘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