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缓存一致性详解

原文链接: https://www.jianshu.com/p/c729f26b47f9

前言

在计算机中,计算机的指令都是由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来执行的,而指令执行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数据的读取与写入。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临时数据都是存储在主存(物理内存)中的,随着cpu的速度变快,主存的速度就跟不上cpu的速度了,于是就有了“高速缓存”,从名字上面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缓存速度是很快的。这样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会将运算中需要的数据复制一份到缓存中,下次再使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读取,从而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后面cpu的速度越来越快,高速缓存的速度也跟不上cpu的速度的,于是就出现了二级缓存,在有些计算机中甚至更多级的缓存。

同样思想的就是在我们的应用程序中,对于需要频繁查询而很少更新的数据,由于每次直接查询数据库非常耗时,所以通常的处理就是在第一次查询数据库之后,将这些数据放入缓存中,再次查询的时候就可以在缓存中读取,而不需要再次访问数据库,这样不仅减少了数据库的压力,而且加速了数据的读取速度。

总之,CPU 缓存的出现就是为了读取数据更快,解决cpu和内存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cpu缓存一致性详解_第1张图片

上图分别为一级缓存和多级缓存的示意图。其中bus代表消息总线( cpu 和计算机其他部件通信是通过消息总线来进行的),蓝色代表主存,绿色代表缓存,黄色代表 cpu 。

局部性原理

有一个疑问就是,缓存中包含的只有主存中的部分数据,那么缓存中不存在所需数据的情况就在所难免,那么就需要直接去主存中读取。这样一来,缓存的出现真的有意义吗?

局部性原理:

  • 时间局部性

如果某个数据被访问,那么它很可能很快再次被访问。

比如说在递归调用、循环调用等情况。

  • 空间局部性

如果某个数据被访问,那么它相邻的数据很可能很快被访问。

比如说循环遍历一个数组。

由局部性原理我们可以发现,访问某个数据,那么很快就可能会再次访问和访问这块数据相邻的数据,所以将访问的数据和它相邻的数据加入到缓存中,以便不久的将来继续使用,这就是缓存出现的意义。

缓存一致性问题的出现

如上面提到的一样,当计算机加入了缓存,cpu读取数据的时候首先会从缓存读取,如果缓存中不存在,则从主存读取,同时把该数据加入到缓存中,这样下次再次使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读取。当修改了某些数据,先把修改后的数据写入到缓存中,然后再刷到主存中,以此来提高效率。

这样的过程在单线程的环境下是不会出现问题的,但是在多线程环境下就会出现问题,现在的计算机几乎都是多个核心的,多个线程运行在不同的核心中,每个核心都有自己的缓存。这时就会出现多个cpu同时修改了同一个数据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缓存一致性问题。

早期cpu中,为了解决缓存一致性问题,计算机厂商们通过在消息总线上加锁来解决的,也就是说同时只有一个cpu能操作同一块数据。这样的后果就是,加锁期间其他cpu无法访问内存,导致效率低下,因此出现了第二种解决方案,就是通过缓存一致性协议来解决缓存一致性问题。

缓存一致性协议(MESI)

MESI是取自缓存行(Cache line,缓存中存储数据的单元)中数据的四种状态的英文首字母,缓存行中数据具有四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Modified(修改):数据有效,数据被修改了,和内存中数据不一致,数据只存在于本Cache中。
Exclusive(独享):数据有效,数据和内存中的数据一致,数据只存在于本Cache中。
Shared(共享):数据有效,数据和内存中的数据一致,数据存在多个Cache中。
Invalid(无效):数据无效,一旦数据被标记为无效,那效果就等同于它从来没被加载到缓存中。

这四种状态之间的转化晦涩难懂,所以笔者参考了CSDN博主陌小北zzZ的文章《缓存一致性协议》,觉得这个博主举得例子非常的生动,所以这里借用一下。

举个栗子

我们以github为例来讲解缓存一致性协议。我们的项目存储在github,那么项目就等于计算机中的“数据”,github等于“主存”。假设项目组有A、B、C、D四个人,也就是四个“cpu”,每个人都有一台计算机,也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缓存”。然后我们需要把项目从“主存”github上面拉取到本地计算机,也就是“缓存”中。

  1. 初始状态下,每个人的计算机中都没有项目,也就是缓存都为空。
  2. A同学把项目拉取到了本地,此时A的缓存中有了项目,且与远程仓库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只有A的缓存中的存在数据,并且与主存数据保持一致,此时A独享数据,就是Exclusive。
  3. B、C、D同学也把项目拉取到了本地,此时多个缓存中存在同一份数据,并且和主存数据一致,此时大家共享数据,就是Shared。
  4. A同学进行了代码修改,此时,A同学就告诉其他同学,代码被我改过了,你们的数据都是失效的数据,也就是Invalid。而A同学的数据就是Modified。
  5. A同学修改代码之后提交了代码,此时只有A同学的数据和主存数据一致,所以数据从Modified变为了独享Exclusive。
  6. 其他同学需要看A同学修改的代码,所以拉取了最新的代码,此时所有人数据和主存数据一致,都成了共享Shared。

也就是说,当数据被修改,那么其他cpu缓存中的数据都会失效(这里面其实有一个监听的机制,读写操作都会通知到其他 cpu )变成Invalid,被修改的那一份变为Modified。当其他 cpu 需要读取这份数据,由于这份数据是Modified状态,所以需要先将该数据写入到主存,写入之后就成了独享状态,这时其他cpu就可以读取这份数据,成为共享。

只有当缓存段处于 E 或 M
状态时,处理器才能去写它(往缓存中写入),也就是说只有这两种状态下,处理器是独占这个缓存段的。当处理器想写某个缓存段时,如果它没有独占权,它必须先发送一条“我要独占权”的请求给总线,这会通知其他处理器(使用的是一种类似广播的形式来进行通讯),把它们拥有的同一缓存段的拷贝失效(如果它们有的话)。只有在获得独占权后,处理器才能开始修改数据——并且此时,这个处理器知道,这个缓存段只有一份拷贝,在我自己的缓存里,所以不会有任何冲突。

反之,如果有其他处理器想读取这个缓存段,独占或已修改的缓存段必须先回到“共享”状态。如果是已修改的缓存段,那么还要先把内容回写到内存中。

状态迁移图

对于数据的读写也有四种操作,分别是local read(从缓存中读取)、local write(写入到缓存)、remote read(读取其他 cpu 的缓存)、remote write(写入到其他 cpu 的缓存中)。当内核需要访问的数据不在本Cache中,而其它Cache有这份数据的备份时,本Cache既可以从内存中导入数据,也可以从其它Cache中导入数据,不同的处理器会有不同的选择。MESI协议为了使自己更加通用,没有定义这些细节,只定义了状态之间的迁移。

下面是MESI协议状态迁移图:

cpu缓存一致性详解_第2张图片

MESI协议中数据的状态有4种,引起状态变化的操作也有四种,所以理解MESI协议就需要对这16种状态转换的情况理解清楚。

多核系统中,每个cpu都有自己的缓存,他们共享同一个主内存。缓存的目的就是减少读取共享主存的次数,数据除了在I状态下,都是可以满足读请求的。如上图:

  1. 我们先看local
    read,也就是绿色的线,在M、E、S状态下,三条绿色的线经过本地读取之后又指向了自身。也就是说共享、独享、修改状态下,cpu直接读取缓存中的数据,而不会导致数据状态的变化。当在I状态下时,等同于缓存中没有这块数据的缓存,那么cpu就会把主存的数据复制到缓存,使其变为独享或者共享。
  2. 然后是local write,红色的线。当数据在任意状态下时,cpu往缓存中写入数据的时候都会是数据变为M状态。
  3. 再看一下remote
    read,就是本缓存中没有,从其他cpu的缓存中读取,对应蓝色的线。S状态下,读取之后状态不变,M、E状态下,都会变为共享。
  4. 最后看remote write,将数据写入到其他cpu的缓存,黄色的线。除了I状态,其他状态下都可以执行remote
    write操作,并且写入后,数据全部失效。

下面的表格详细的表示了数据状态迁移的过程:

cpu缓存一致性详解_第3张图片
cpu缓存一致性详解_第4张图片
cpu缓存一致性详解_第5张图片

参考

缓存一致性协议

缓存一致性(Cache Coherency)入门

Cache coherency primer

你可能感兴趣的:(缓存,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