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记住的

能让老师快速记住的,要么非常出色,要么格外调皮。开学第6天,班里46个孩子,他是我最先记住的。

他叫王智通。男孩,小寸头,大眼睛,眼睛里总像含着眼泪一样,模糊着,像没睡醒一样。

让我记住他的,自然不只是外表,还有他“不合群“的行为。

上课,练习各种常规。“请把语文课本平放在桌子上。”孩子们纷纷照做,他呢,一脸茫然,坐着不动。我看向他,他才好像明白了什么,转身到书包里翻找,等他好不容易转过身坐正时,桌上依然空空如也,他从书包里翻了个寂寞。我让他到我身边来,喊了三遍,他纹丝不动,眼神更模糊了。

“老师,王智通抢我的书!”午读,一学生举起折了角的书向我告状。

“王智通,你想看那本书,是吗?”他点了点头。

“那你知道怎样做,同学会借给你吗?”他摇了摇头,惜字如金。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我看向其他学生。

“可以对同学说,能把你的书借给我看一下吗?”小女孩总是更懂事些,一个小女孩为他支招。

女孩说了三遍后,他终于走到同学身边,张开了嘴巴,借到了书。但站在讲台上的我,并没有听到他的声音。

他就是这样,身体总坐不直,动作总是慢好几拍,站队总是被旁边的同学拉着才能站到位置上……我已经将他定义为重点关注对象。

下午,参加班主任视频培训。一句话很触动我:所有在我们眼中不正常的行为,其实都是适龄行为。

哦,那我们除了接受这样的适龄行为外,还能怎样帮他成长得更快些呢?

课后服务,依然是我给他们读绘本,孩子们很喜欢。读完一本,嗓子已经干疼了。

我问孩子们:你们的爸爸妈妈每天都陪你读书的,请举手!

小手如林,预料之中。我注意到王智通没有举手。“你的爸爸妈妈不陪你读书吗?”

“爸爸要出摊儿,没时间的。”

“那妈妈呢?”

“妈妈也要帮忙呀!我爷奶不陪我读的。”

哦,原来是这样,爷爷奶奶看大的孩子,身上难免有些坏习惯。

“但我自己回家会读呀!”这一句,他说得格外清楚,我很意外。

这不是我一直在找的闪光点吗?

我面向全班同学,郑重地说:“王智通,老师给你点赞。你能自己主动读书,这很了不起的。”同学们都望向他,他的眼睛一下子清晰了,嘴角也难得地咧开了。

放学了。他竟然很早地来到路队里,没用旁边的同学去拉。我拍拍他的肩膀,“好样的,小伙子。”他把背又直了直。

因为他,我很期待明天快些来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先记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