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力量》复盘

这本书不是冥想指导书,也不是宗教宣传小册子,而是倡导了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关掉电脑、抛开手机、逃离都市喧嚣,通过长时间静坐,进入内心世界。

而这种生活方式是包括谷歌在内的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推崇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止境”不是隔绝于世界,而是不时从中抽离。

一个29岁的年轻人,在曼哈顿距离时代广场只有四个街区的摩天大楼中上班,住在派克大道与二十街交界处的一间公寓里,那附近可是纽约超级富豪的聚居地。他的工作内容是为顶级杂志《时代周刊》报道国际时事.

里面有几个点很有共鸣,子木说“冥想是与世界万物相爱的一种方式”。对于冥想我一直做不好,每次在做冥想的时候头脑里总有千万匹马在奔腾,思绪很多。或许是时间不对吧,自己还静不下心来做,所以就没怎么做冥想,前些日子也刚结束了红月老师的正念营,听了红月老师分享的关于静坐的与冥想的区别,静坐

在《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一书中苏格拉底有提到:“把静坐带入到你每一项行动当中去,从静坐中带入到生活的每一件事情中。”

红月老师的理解是:

静坐是被动式的,被动地允许自性地浮现和被经验。静坐不需要音乐、引导以及任何其他外在的元素,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然后允许一切,允许内在的思绪、身体的酸麻胀痛、内在声音的无法坚持、外在的声响变化等等,允许这所有的一切来来去去,纯粹地保持观照。

而冥想则是主动式的,凝聚自己的注意力进行一种境界的创造,就如同她给我们设计的“慈悲心冥想”,会利用音乐和声音,引导内在画面观想,来带领我们进入到一个境界。

冥想是有意图的,静坐则是放下所有的意图和目的的。

在《安静的力量》这本书中给到我们的方法是:

“遇到问题时,只要闭上眼睛,让自己安静下来,答案会自浮现到脑海中。等答案慢慢浮现,再睁开眼睛。每天花几分钟,练习冥想。生活,而非谋生。把静止当做生活。”这跟红月老师说到不谋而合

方法二.梦境中,找到答案。去潜意识里造梦。在潜意识里一个人足够放松和安静的情况下,潜意识才会完全打开。潜意识比意识的力量强大。安静对应潜意识。

子木在说到李雪老师在拍摄照 片时的心境,不由的让我想起前些日子刚看的一本书李菁老师写的《向美而生》中她说的话。李菁老师说

你不善言辞,那么你要学会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我亦不善言谈,更不会用文字输写,每每想写些什么的时候,一拿起笔来脑袋就单机了,一片空白。所以更多的时候我比较习惯于用微笑着倾听。默默地记在心中。

在摄影这条路上,我是在19年9月才开始系统的学习手机摄影的。这在之前虽然有基础的了解了一些关于手机拍摄的构图,但并不能很好的发挥。直到9月份在谦谦妈的理家理心社群里认识了青儿,因为青儿而打开了我的摄影之路。拍摄的许多作品都得到了好评,大家都说我的照片会说话有故事。是的,因为在拍摄的过程中我是安静的,我是在思考的。我把的能量,语言表达不出来的话语全赋予在了作品上,在拍的过程中我是用心在跟我的物品在对话。就如谦谦妈常跟我们说的,当你对一件事情,一个物品衍生出一种自然而然的热爱时,这个世界就会集聚更多的能量一起来帮助你。

摄影如一面镜子,映照的是摄影者的思想、关注点以及内心的深爱。跟器材的优劣并无之分。

只要热爱生活,就可以用手机或相机拍下让自己和他人都为之感动的摄影作品。

人在做自己真心热爱的事情时,会发掘、唤醒内在无限的潜能。

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都需要一个留白的空间,就像一图好的作品也是需要留白的空间,一段音乐正是有了休止符才能让人产生共鸣。生活就好比一个巨大的画板,我们站在跟前,看到的只是纷繁复杂和瞬息万变的画面,只有往后退几步,站定在那里,才能看清楚画板上更广的图景。

回到安静,其意义不在于为圣殿或者山巅奉献什么,而是把那种安宁带入喧嚣复杂的人世间。很多时候,改变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看待生活的方式。


拍摄于20200401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静的力量》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