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做教育

在自己带孩子的过程中,以及目睹了大多数孩子的现状。 他们在语言和思想上大多数的表现是语言乏味,思想苍白。没有判断问题的标准,不懂是非善恶,安于现状,没有志向,不思进取等等。 他们都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未来和个人的命运维系一身的人。这样的童年。怎么能撑起未来靓丽的青年?怎么能做家庭的砥柱?怎么去做国家的栋梁?痛定思痛,想找一种方法弥补这种不足和遗憾。

2013年净空老法师带领的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在全国各地掀起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潮。净空法师倡导从《弟子规》学起。百善孝为先,让人们做人做事从孝道入手,践行《弟子规》。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听大量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报告。有好的正面的讲座,也有反面的报应。让人对福德善报心生向往,对灾祸恶报心怀恐惧。要求人们在知行合一中践行《弟子规》。思想是改变行动的基石,在大家不懂得为什么要按《弟子规》中的话去做时,那一种模仿就变成了一种外在的做作。大多数孩子变成了人前一套人后另一套的双面人。这种虚伪的善良样子比真实的丑陋还要可怕。

读书是改变思想的唯一途径。想改变思想,只有从读书着手。对一种事物有一种怀疑的态度时,就会去寻找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时我遇到了王财贵教授倡导的读经教育。王教授的核心理念是,不管孩子懂不懂,先把经典读起来再说。而且要从最高级的经典入手,比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及《易经》《诗经》等。不管孩子识不识字,先背到大脑里再说。读经理论说孩子有了这些经典的积淀,经过后来慢慢的反刍消化,孩子就会有有哲人的思想,有远大的格局。将来就会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大才。

鉴于自己读书少的缘故,看到大多数孩子脑中空空如也。当时觉得这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办法。随后便加入了读经教育的行列,带领孩子大量的背诵经典。每天和孩子一起进行七八个小时的读书。没有了游戏和思考,没有了写字和写作,只是一味地读起来。把包本30万字作为学习的最高目标。

可是渐渐地我又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孩子会背了很多的经典,但是依旧不认字更不会写字。孩子会背了很多经典,但根本不明白经典里面都说了些什么。对他们来说,经典就是一串串的文字符号。他们的任务就是把经典灌入自己的大脑,经典的思想和他们的生活是毫无关联的。我了解到很多孩子因为长时间读诵经典,而对经典产生了抵触和厌恶。我了解到十来岁的孩子不认字不会写字。我了解到读诵经典几年后,孩子根本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基本的理解能力,没有基本的审美能力,没有基本的思考能力。开始的几年,他们会为自己能吐出一段段的字符而骄傲和自豪。随着时间的流逝,看到他们自己身上没有向好的方面发展,反而有很多能力不如没有读经的孩子。他们对读经教育彻底失望。而这时美好的年华也一去不复返。

教育哪有这么简单的?哪里是只会认字的阿猫阿狗都能做老师去教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中国和外国教育史上出现的那么多的经典教育巨著。他们难道是吃饱了撑的去做这些事情?教育是基于美好的人性,基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行为。教育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科学。实施教育者必须经过专业学习来掌握这种技能。才能给受教育者带来正向的影响。等我返回来重新去读一些教育的经典巨著时,真的是越读越害怕。对于曾经在教育过程中实施的一些不正确的行为。我感到无比的愧疚和难过。我试图去弥补这种愧疚时,孩子家长也因为对读经教育的失望而永远的离我而去。因果教育上有这样一句话:误人子弟,男盗女娼。我们还敢把教育作为儿戏来对待吗?还敢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吗?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一个成人怎能拿孩子的生命做实验?

循着自己心灵的渴望与呼唤,循着良知的叩问。我在边读书边探索中前行。接下来就遇到了传承古代私塾教育,并与现代教育与时俱进相得益彰的崇儒塾教法。崇儒塾教主要有如下七点特色:1、内容精纯,崇儒塾教以儒家四书五经为核心教材,不涉及佛道耶著作;2、循序渐进,崇儒塾教按照从蒙学《弟三百千》《幼学琼林》至经学《论》《孟》《学》《庸》《诗》《书》《礼》《易》《春秋》顺序依次推进;3、读解并行,崇儒塾教无论蒙学还是经学,皆是先了解大义而后读诵,且经注并读,以使学生时时可受圣贤启发熏习;4、经史合参,崇儒塾教除了大半时间读经,还会指导学生阅读有助于理解经典的古史,以明治乱兴衰;5、基础跟进,崇儒塾教除了经史等国学核心课程,还专门开设学生于特定阶段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如识写字、阅读、数学等课程,并有专业老师给与专门教导;6、才艺兴趣,崇儒塾教除了书法每天必修外,还有军事、中医、篆刻等兴趣班供学生自主选择修习;7、定位目标,崇儒塾教不以尽快包本30万字送至书院为最高追求,而是用心于当下如何以圣贤经典把学生教好,使得学生无论读经多久,凡所读诵皆是活泼泼的,能当下受益。崇儒塾教评价一个学生是否教育成功,在于其是否安于享受儒家的生活方式,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终身信守践行儒家价值理想的君子。体现在具体课业上,即以经史之学为要。

从2017年9月到现在。我就沉浸在这种教育中不能自拔。享受着这种教育带给孩子的成长,享受着内心的充盈和富足。虽然这种教育方式已经全方位的照顾到孩子的各方面的发展需求。但有一些小问题还是时时困扰着我,让我不敢偷懒。

这个问题就是对于汉字的学习。虽然学堂也给孩子们开了一些《说文解字》的课程。也有让孩子背诵《养蒙针度》上的单字的训诂。对于那些理解力较强,学习力较强的孩子来说,学习这些东西对他们的提升是很有效的。但是对于刚学习认字的孩子来说,没有任何的用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呀!

识字教育是各种学习的基础。纵观各种教育文献,对识字教育的介绍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对于八岁以前的幼儿的识字教育。古代的识字教育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说文解字》进行六书的学习。对于这种识字方法,需要有功底深厚的老师,而且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学明白。一种是随文识字,还有一种是集中识字。这两种识字方法虽然知道了字的读音和大致的字义。但是并不了解这个汉字的来历,更不了解每一个汉字背后的文化。这就造成了对一个汉字“认而不识”的现象。这就会影响他后面的经典文言的学习以及汉字的应用。会影响他语文素养的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本溯源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