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山

图片发自App

山还是那座山,但见满山苍翠、枝繁叶茂、荫翳蔽日,一片万木峥嵘的景象。

已多久没人“砍山”了。尤记得小时候,“砍山”那天,大家聚在山脚下,村长号声一起立即争先恐后,为多得一捆柴,不再没柴过冬,一家老小都出动,上山砍柴的情形。

这样的山,那个年代被称为“长山”,小时候队上凡圈为“长山"的山,山上的一草一木在成长期限内都不得砍伐,山下竖着禁伐的木牌,但是屡禁不止,山路两边经常光秃秃的。

如今眼前一片郁郁葱葱,家乡多少年来苦苦倡导的青山绿水终于变成了现实!

现在再没有人上山偷伐树木了,人们更愿意使用液化气、电磁炉。也没有人愿意再用椽子和柱子盖土木结构的房子,钢筋混凝土的楼房已经成了“新欢”。

进村是平整的水泥路,村头立了一块刻有村名的地名石,有点艺术范;再是村里有着整体的规划,不再随便乱建,且新建住房需有排污池;村民都有了环境卫生意识,垃圾统一堆放(只是还未能形成垃圾分类意识)。一边是别墅式的住房,一边是青绿色的田野,有成片的菜地和苗圃,也有作坊式的厂房和加工棚。

在村口的时候遇见一个小学同学,是上村的,见他手里提个袋子,似乎是什么果子。他说:好久不见,今天回来看你爸啊。我客气道:啊,刚回,你呢。他边大大方方里从袋里拿出果子(原来是桑葚)边说:请你尝尝,我自己种的。哈,种的?我有些意外和震惊。后来发现朋友圈里个个都在晒图摘桑葚、吃桑葚。回家问我爸,才知道,人家是租了好几亩地准备大面积种桑葚呢,还另外租地种着百香果。查查这两年百香果的畅销劲,不用说个人会是啥境遇了。

这个话题一聊开,就说到其他人。有养猪场的;有做酸菜干菜的;也有杀鸡杀鸭贩卖的,也有前些年整过大片地种草皮的;原不务正业的三叔搞起了墓碑刻字;大婶家又建房了,是二女儿建的,二女婿是搞土建装修的。还有好多不知道干啥的。从父亲所述中可见,村里人从种田种地,到养殖种植,也有从城市扩建中受到启发,从包工头做到了大老板。都是抓到了机遇,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出路。

当然,成功的、失败的,起起伏伏,最终呈现的是我眼前的一片繁华与欣欣向荣。

随着了解的深入,一个经历了高速发展后的家乡,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我唯一想到的,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

无疑,眼前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基于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

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为人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丰富的生活物资,那又如何阻止人们不为了生存而砍树呢?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如果柴火有限又用不起电器和煤气,人们只有上山偷伐树木,来解决基本生活物资需求;如果没有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及由此带来的工作岗位,人们就不会有相对种田更高和更稳定的收入来支撑日常消费和扩建住房支出;如果没有这几年周边工业企业集中发展带来的税收大幅增长,政府就没有足够资金来建设公租房,更没有资金来建设绕城公路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诚然,这些发展也需要一些代价。有占用了大批的旱地,发展初期空气污染严重的等等。

但,人们赢得了除此之外的大片青山,以及祖辈至今从未拥有过的良好的居住条件和物质产品。而这一切,又得益于经济的高速发展。

早期传统的、粗糙的工业确实会制造大量的污染,但只有科技不断发展,才会从总体和根本上让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为了环境而推翻工业文明,我们只能抛弃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便利。

可谁又愿意再回到“钻木取火”的过去呢?

现在就是叫人去“砍山”都没人去了,山上还发现了野猪、山鸡等不少野生动物。青山绿水与经济发展并行或许并不矛盾,唯有发展,才能让青山绿水与生活水平同步改善,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你可能感兴趣的:(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