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柠檬森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相信《桃花源记》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初读时,心中甚是惊奇喜悦,暗自感叹人间竟然有如此之地,后来,才知晓所谓的桃花源只不过是陶渊明为了警示世人所创作的一个梦。
时光境迁,世界一直在改变,远古时代的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及,但是21世纪的桃花源,就在我们眼前,它就是上海世博园。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如期举行,引来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关注。
八年前年龄尚小,没能亲自体验当年的盛世。八年后身心日益成熟,可以到现场亲自参观,虽然很多场馆和的珍贵文物早已不再,但是世博园依旧还在,它所传达的精神与能量从未走远。
初见世博园,它给我的感觉像是一个巨大的红色宫殿,举世独立,傲视群雄。越是靠近它越能感受设计所带来的郑重与肃穆。参观之前,专门做了一下功课,上海世博园规划的快乐生态理念是建立在建筑技术上的,通过建筑技术上的革新来达成理想的现实,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所以,不难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古代的桃花源,汇集了人间所有的和谐与美景。现代的世博园,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与传承。
如今的世博园以美术展览居多,各种名家画作让人目不暇接,刘蒲松老师的《南极的午夜太阳》让我印象深刻。
南极,一个无数人向往却无法抵达的地方。午夜,很多浪漫神秘之事发生的时间。太阳,给予人类光明与希望的聚能环。
任何一种元素单拿出来都足以引人眼球,三者结合在一起却毫不违和,想必,这就是大师的厉害之处,可以通过画笔整合世间所有美好,然后把爱和希望带给我们这些观赏者。
《浮生》这幅画作给我们的感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这幅画的关键点在于男人的眼神和当时的心境,他没有看床上的裸女,也没有看手中的报纸。那么他究竟在看什么?是真的对美色坐怀不乱还是在故作逞强?
它让我想起了李安导演的《色戒》 ,这种纠结像极了王佳芝与易先生的爱情,求而得之,却爱而不能,所以通过两具赤裸的身躯,用最原始的欲望来表达心中不能说的秘密。假亦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显然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彼此曾真的爱过。
展馆里有俞云阶大师的作品专区,半个楼层的作品集足以说明他在中华美术史上的地位。俞老师的作品以描绘细节堪称,不用气势磅薄,不用思想独特,不用别出心栽,仅仅通过几个点,就能完美地表达出他的想法和观念。通过这幅人物小像,可以好好感受一下。
馆内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就不一一叙述了,说再多也描绘不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也许去现场亲身感受,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根据原文描述,桃花源的入口极其隐蔽,里面的风景美轮美奂,人民朴实勤恳,男女老少,皆持善心,一幅和谐盎然之景。
相比之下,世博公园的入口非常易寻,园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四月,原本就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世博公园内春风拂面,柳絮纷飞,节能路灯上的发电风车随风摇摆,孩童在碧绿的草坪上嬉戏追逐,欢笑声充斥着每一个角落。
公园内的很多咖啡馆建筑风格独特,有的在小路两旁,有的则隐蔽在树丛中,颇有一番丛林深处偶遇小桥流水之感。
设计并非越繁华越能引人注目,每一座设计都包含着设计师的理念,世博公园给很多设计师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机会。设计出来的建筑也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给予了我们视觉上的享受。
优美的环境,各具风格的建筑,构成了和谐景象中的一部分,相辅相成,从未独立。
世博公园凭借紧靠黄浦江的优势,可以让前来观赏的游客吹上清爽的江风。很多家庭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来江边春游。搭帐篷,晒太阳,吃美味,踢足球,讲笑话,吹泡泡,生活中的小美好一幕幕在这里上演。
家庭的温馨感极易感染人,有那么一瞬间,有一种突然想成家的冲动,未来可以带着自己的小孩,在人间的四月天,享受着这种单纯的小美好。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桃花源,终究不过是陶渊明笔下的南柯一梦,听过读过,但从未有人真正抵达。警示世人是真的,不复存在也是真的。
世博园,却真真切切存在于世间。园内的文化和精神渊远流传,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忘却,亦不会因为岁月的变迁而消失不见。
生而为人,乃是幸事。觅得自己人生中的桃花源,亦是喜上加喜。繁华都市里,每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个体,如尘埃般渺小,如蝼蚁般薄弱。但个体所散发的能量聚集在一起,就会撑起你意想不到的一片天。
这股能量囊括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精神,能抵御一切狂风暴雨,风雪雷电,如果你问我这股能量的发源地在哪里,我会回答你五个字:“上海世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