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心理

图片发自App

最近一直在关注北大弑母案,最新的消息是警方让嫌犯吴谢宇写自述书,中途写哭了。在他的案子里,我更为关注的是当代青少年的心理。

国内关于青少年的影视文学作品十分丰富,大多把重点放在早恋上,比如早期的饶雪漫、郭敬明、新概念系列,以及近几年火遍全网的《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等振华三部曲。

国外那部火爆全球,引得八国翻拍的挪威青少年教育剧skam,主线也是放在了love上。

其他诸如央视的《高考工厂》,及一些新闻报道,多以高中课业繁重,学生压力巨大为核心。

相较之下,日韩的校园题材影视作品,虽有对学生心理的表现,但又过于突出校园欺凌这个沉重的话题。

无论国内外,对于高中生心理状态的关注可谓是少之又少。然而,大部分的高中生年龄介于14—19岁,正是独立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就我身边经历而言,有高三跳河的学长;有高二怀孕退学结婚的学妹;有老实巴交的男同学在手机里存了几个文件夹的兔女郎;有半夜十二点仍在洗手间看书,走在路上都在背单词的书呆子;有因父亲患咽喉癌,逃避现实,沉迷网络,学习一落千丈,最后被学校劝退的学弟;也有因性取向不同,终日惶恐不安的男同学;还有15岁拿着削笔刀在手腕上比划的女同学……...

有谁去关注他们吗?

没有,大家所投之的不过是非常刻板的评判:

“这个人读书读傻了。”

“这个人心理素质太差了,居然去跳河了。”

“大男生还翘兰花指,也太娘了吧。”

“这个妹子太不检点了,十几岁就怀孕了。”

……

写了这么多,我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我看见了,我听到了,我感受到了,那又怎样?

我并未能给予他/她们实质性的帮助。不过热眼旁观了这一切,然后用文字记叙下来,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罢了。

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其他成员,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讨论学生早恋,填鸭式教育,高考改革的同时,多花几分钟关注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呢?

如果及早发现,及时疏解,是不是可以少几个吴谢宇式悲剧呢?

我没什么本事,就继续写文章吧。

你好,白云二中。幸会,二中同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高中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