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札记(一五七)

既然人们知道的东西愈多,则愈是容易弄出错误,所以唯一可以避免错误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知道。不下任何判断,就不会犯什么错误。这是自然和真理给我们的教训。除了事物和我们之间为数很少的非常明显的直接关系之外,我们对所有其他的一切当然都是不很注意的。一个野蛮人是不愿意走去看那些精致的机器的运转和电流的奇景的。"这对我有什么关系?"这是无知的人最常说的一句话,而对智者来说,也是最宜采纳的一句话。

哈哈,不妥,这个不能听卢梭的。

可惜,这句话对我们来说就不适宜了。由于我们对一切都要依赖,所以一切都同我们有关系;而我们的好奇心也必然要随着我们的需要同时发展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哲学家很好奇而野蛮人一点也不好奇的原因。后者对什么人都不需要,而前者则需要所有一切的人,特别是需要恭维他的人。

哲学家很好奇。因为他知道万物皆有联系,知识

你也许会说我超出了自然的范围了,我可不这样认为。大自然不是按照人的偏见而是按照人的需要选择其工具和尺度的。但需要则是随人的环境而变化的。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自然人和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自然人是大有区别的。爱弥儿并不是一个奔逐荒野的野蛮人,他是一个要在城市中居住的野蛮人。他必须懂得怎样在城市中满足他的需要,怎样利用它的居民,怎样才能同他们一起生活,虽然他不象他们那样生活。

人的需要是随着人的生活环境变化,而大自然也只能通过生活环境来给人提供工具和尺度。生活在自然环境和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自然人是有区别的。不受文明约束的人,卢梭定义为野蛮人。野蛮人的需要和文明人的需要是不同的。

既然是不管他愿不愿意都要依据那样多新的关系去进行判断,那么,我们就教他正确地去判断好了。

看看卢梭如何引导爱弥儿正确判断各种关系。

学习正确地判断的最好方法是这样的:它要尽量使我们的感觉过程趋于简单,而且能够使我们不经过感觉也不至于判断错误。由此可见,虽然我们老早都能以这种感官的印象和另一种感官的印象互相验证,但还须学会使每一种感官不需要另一种感官的帮助而自行验证它所获得的印象,这样,每一种感觉对我们来说就能变成一个观念,而这个观念和实际的情况往往是符合的。在这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中,我想得到的收获就是如此。

尽量使感觉的过程趋于简单,能够不经过感觉也不至于判断错误。学会使每一种感官的印象不需要另一种感官的帮助而自行验证它所获得的印象。每一种感觉变成一个观念,而这个观念和实际的情况是符合的。其实卢梭讲的就是洞见,就是一个人经过长期观察实践后形成的无需经过任何感官,凭借某一点就可以预知事态发展的结局。

这样的方法,要求我们必须耐心和谨慎,这一点是很多教师办不到的,然而要是学生不具备这两种态度的话,便永远也学不会怎样正确地进行判断了。例如,当他错误地根据表面现象把棍子看成是断了的时候,如果你为了指出他的错误就急忙把棍子从水里拿出来,这样也许是能纠正他那不正确的看法,但你教他学到了什么东西呢?一点也没有,因为这是他自己也能够弄明白的。啊,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才不是这样咧!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为了更好地教育他,就不能那样……忙忙地赶紧纠正他的错误。现在,拿爱弥儿和我做个样子说明如下:

问题不在意告诉学生一个真理,而是教会他怎样去发现真理。卢梭说得不错。但是,假如没有基础的真理,学生如何发现真理呢?这个基础的真理就是耐心和谨慎。那么如何培养起耐心和谨慎呢?且看卢梭的操作。

首先,从我们所说的耐心和谨慎这两点当中的第二点来看,所有那些按照一般的方法教育的孩子就一定会十分肯定地回答说:"当然,是一根断了的棍子。"我不相信爱弥儿会这样回答我。由于他看不出做一个有学问的人或假装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有什么好处,所以他绝不会忙于下什么判断,只有在有了证明的时候他才下他的判断,然而在这件事情上要找到证明,是很不容易的。他这个人是知道我们按表面现象而作出的判断,是多么容易受错觉的影响,所以他一定要谨慎行事。

教会学生不要忙于下判断,只有在有了证明的时候才下自己判断。而按表象作出判断很容易受错觉的影响,所以要谨慎行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弥儿》札记(一五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