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柯灵故居

原创/苹儿(茵草芳菲)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盛夏时节,近百年的法国梧桐树,如苍穹般遮蔽了烈日,在清凉幽静的复兴西路上,洒满了青绿色的碎影……它像一条时光隨道,把我们带进了174号,那是中国文坛大师柯灵先生的故居。

柯灵原名高季琳,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中国著名散文家、杂文家、编辑家和剧作家,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曾任民进中央名誉主席,国际笔会上海中心会长等职。

故居建于1933年,建筑面积约192平米,为西班牙式公寓住宅。挨着路边有醒目、别致的红钢砖楼梯,它可通向半圆形木门,它原有的精致和带着孤形曲线的线条,似乎透出一种低调奢华又惊心动魄的美。走进室内,幽雅的旋转楼梯,只能一人通过。在简朴而雅致的客厅里,高低错落的家具,沙发、书柜等布置的井然有序。书房里除了有张办公桌和一把椅子外,到处都是书橱、书柜、书架,上面码满了整整齐齐的书。可想而知,柯灵先生在世时,一生与书为伍,一生与书相伴。我伫立在书房一隅,看着满眼的书籍,仿佛也闻到一股浓浓的书香……

柯灵先生是一位在逆境中自学成才的强者,家道中落后,拮据的家境,使他小学毕业就辍学。面对困境,柯灵先生以书籍为师,以社会为校,奋发自学,逐渐在文坛上颇有影响,终成一位大师。他创作体裁范围极广,是文坛罕见的多面手。他的文学创作时间跨度很大,从少年时期直到人生最后阶段,写作贯穿了他的整整一生。他为中国进步而写作,也因写作遭受过种种磨难。他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曲折道路的缩影,而他从未停止前行的步伐。他曾自我总结“纸上烟云,恰如屐齿印苍苔;字字行行,涂涂抹抹,也就是斑斑点点,浅浅深深的生命留痕。"

客厅书柜里,有许多关于上海历史和地理的书及杂志,这大概是柯灵先生晚年为写上海百年史诗准备的资料。他在70岁后,一直想写一部上海百年风云录,但未得以完成,只在1994年的《收获》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章《十里洋场》。柯灵先生虽然饱经了多年忧患重重的生活,但他仍顽强的保留了一个作家敏锐的眼光及感觉,甚至在晚年更准确和中肯。柯灵60岁以后的文字平实而优雅,经历了因文字获罪多年痛苦的磨练,他的用词变得极为平静准确,而且内涵愈发丰厚,深受读者的喜欢与爱戴。他出版的散文集《昨夜西风》,是来自“昨夜西风凋碧树"的诗句,这也许是他晚年时,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望。

故居里展陈的柯灵先生的书籍、手稿、札记、日常生活用品等遗物,完整再现了他当年的工作环境,反映了柯灵先生半个多世纪的生活与文学创作历程。我们还欣喜地看到,有许多柯灵先生与钱钟书夫妇、夏衍、巴金、冰心、张爱玲等文学大家的来往书信,展陈了整整一面墙。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这仅仅是一千多封来往书信中的一部分。柯灵先生一生朋友很多,文坛内外,交往频繁,留下许多书信。这些书信文采斐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宛如鸿爪留痕,是珍贵的文献资料。从一个侧面,也窥见了柯灵精神世界和他的思想情感。这些宝贵的书信,现已成为柯灵故居中的一个崭新亮点。

柯灵夫妇在174号公寓的203室居住了近半个世纪。在此寓居的40多年中,柯灵撰写了大量的散文、杂文、小说、报告文学、电影剧本等各类文学著作。尤以优美精练的散文著称,如《晦明》、《长相思》、《煮字生涯》等散文集,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柯灵先生在《人生真味》的书中说过,“生活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生而有涯,每个人只能读到有限的章节,因此必须认真读。时间很残酷,也很仁慈,时间使我失去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

我默默地从柯灵故居走出,久久还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回想柯灵先生一生曲折坎坷,靠自学成才,奋发有为,终成一代大家……暮然回首,柯灵先生不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吗?!

                                  2018.7.11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访柯灵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