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被一位妈妈“挥泪送女儿”的故事刷屏了:
亲爱的未来亲家你好,我女儿有房有保险会游泳,年满18会配车,过年随便去哪家。可以不要彩礼,结婚嫁妆配好,送车送房,包办酒席,礼金全给孩子。唯一的要求:能不能现在就接走,把作业都辅导一下,谁家的媳妇谁养!
父母们纷纷点赞转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不仅成为了孩子的噩梦,也成为了父母每天必须面临的考验。
家里天天都是鸡飞狗跳,孩子嚎啕大哭,父母焦头烂额,有些父母甚至因此气到脑梗住院。之前有新闻报道,父亲陪娃写作业,心脏安装了两个支架;母亲陪到头痛欲裂,结果被诊断出“双侧颈内动脉痉挛”。
不得不说,陪写作业成为新时代最伤害身体和心灵的一件事情。
就是写个作业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
在很多人看来,陪娃写作业能演变成这样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完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简简单单地写个作业,写完了检查下对错,不是就结束了吗?怎么会搞成这样呢?其实,之所以会这样,其中有很多原因。
第一点,与父母对孩子作业的认知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的父母都非常重视教育,觉得孩子只有接受了好的教育,有了好的成绩,以后才能出人头地。而衡量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好坏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就是作业写得好不好。要是连作业都写不明白,还怎么可能指望孩子以后上清华北大呢?
而对于处于焦虑状态的父母来说,他们过分看重作业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在陪写作业的过程中,也会将这份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所以作业就成为了家庭中的一个禁忌话题,谁都不愿提起。
第二点,父母太过于心急,总是希望孩子立刻完成作业。
父母白天上班,晚上看娃,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乖巧地赶紧将作业完成,这样皆大欢喜。但是,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感知时间的能力比较弱,他们对于十分钟之后、半个小内之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再加上,孩子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受到影响,一会儿听见哪有声音,得去看看,一会儿又得翻翻书包,看看文具盒在不在,这些事儿都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写作业这件事情变得拖拖拉拉。
父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说好的早睡早起,每天都会因为作业熬夜,长此以往,父母想做到不因为孩子写作业而生气,都做不到了。
第三点,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
一到写作业的时候,不仅父母头痛,其实孩子也很委屈。平时慈祥的父母都不见了,都变成了满目狰狞的状态。作业都还没开始写,孩子就已经开始哆嗦了。
我们可以想一下,当我们自己面对工作的时候,如果总是处于紧张甚至是恐惧的状态,我们还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吗?应该很难。
对于孩子而言,更是这样,当孩子对写作业都已经产生了恐惧,父母还期待着孩子可以又快又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这几乎是不太可能了。
在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情上,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要明白为什么要陪孩子写作业。
对于许多父母而言,陪写作业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他们就是觉得自己应该陪,但是却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陪孩子写作业。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能力也比较差,还不懂得“作业”是怎么回事,此时父母是绝对有必要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毕竟父母不盯着,严重的时候,孩子可能都会忘记自己还有作业要写。
所以,此时陪伴是必须的。父母不仅要教会孩子怎么写作业,还要陪孩子一起感受学习的快乐,同时指导孩子如何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也是增进亲子互动,促进亲子沟通的好途径。
但是,随著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自觉能力的提高,父母没有必要一直陪伴。只需要针对孩子不懂的问题及时辅导,同时检查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即可。父母仅仅是起到督促帮助的作用就可以了,而绝不是替孩子去写作业,让孩子可以尽快独立起来。
所以,陪着孩子写作业的目的,是希望有一天可以不陪孩子写作业,毕竟作业也好,学习也罢,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所以,前期父母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孩子可以将写作业当成自己的事情,逐步学会自我管理。
其次,父母要明白,发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很多父母平时工作很忙碌,没有时间关心孩子,好不容易有点儿时间,就赶紧来看看孩子作业写的怎么样,毕竟除了考试成绩,作业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清晰明了衡量孩子学习程度的指标。
可是,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题,说了很多遍,孩子还不明白,父母就会勃然大怒,之后又联想到自己辛辛苦苦赚钱都是为了你,结果你竟然还在学习上敷衍了事,怒火中烧,家里就又上演了一次战争。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吼叫不仅没有用,一味地怒吼,孩子也会被吼懵了,除了哭就什么都不会做了。
父母要明白,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好好完成作业,而绝不是要通过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所以,在陪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控制情绪,不要随便地冲孩子发脾气。
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结合孩子的兴趣,慢慢调动孩子的学习动机,引导孩子理解,写作业是自己的事情,绝不是为了让父母不生气,所以才要写作业。
第三,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盲目和与他人比较。
一到写作业的时候,父母的嘴边就会一直挂着“别人家孩子”,别人家孩子写作业不需要管,别人家孩子注意力多么集中,之后将自己家孩子贬低得一无是处。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鼓励远比打击要有效得多。
所以,写作业的过程中,父母要挖掘可以让孩子学习的兴奋点与快乐因素,可以夸孩子又学会了哪些字,今天握笔的姿势很端正,孩子又懂得了哪些知识,让孩子觉得自己特别棒,学会鼓励孩子,孩子才会在心里默默地种下目标和信心的种子。
在充满信任和尊重的平等对话中,孩子才会有多余的精力思考。自己为什么做作业慢,为什么会经常出错,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慢慢地长成为最好的他自己。
所以,与其打击孩子,父母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出孩子建议和意见,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比如,孩子今天作业写的不好,父母要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写,遇到不会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而绝不是骂他是个猪脑子,越是讽刺,孩子就只会更加手足无措。
最后一点,父母要懂得以身作则。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要集中注意力,但是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父母不是一会儿看看电视,就是玩玩手机。父母的举动被孩子看在眼里,孩子自然也会变得更加不专注,毕竟自己是从父母这学来的嘛。
所以,要想孩子快速专注地完成作业,父母自己就要做到不分心。说好了陪孩子,父母就要专心地陪伴,将手机关闭,可以坐在一旁看看书,这样也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不分心的环境,让孩子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但是,这里有一点,父母也要注意一下,就是我们要陪伴孩子,引导孩子,但是我们却不是孩子的监工。很多父母只要陪伴孩子写作业,就呆在孩子身边,指指点点,看管着孩子。
这样的做法其实很容易引发孩子的方案,孩子小的时候还好,随着越来越大,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孩子就会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父母越是让还好好写,自己就偏要弄出一些错误,有时候甚至完全不写,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所以,父母要陪伴,要以身作则,但是更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让孩子可以有空间和时间来慢慢成长。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陪伴孩子写作业绝对不是长久直接,重要的还是培养孩子自己的能力。毕竟,真正的好成绩是孩子自己学出来的,而不是父母逼出来的。
所以,在孩子学习、道路上,父母每天靠疲劳战术与孩子纠缠在知识点上,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与其这样,不如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
陆北老师专业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温暖的陪伴。我的账号是陆北老师,欢迎大家关注!同时,也十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育儿烦恼,陆北老师将陪你一起面对解决。
本文由陆北老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如需转载,私信联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