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到借鉴,到底有多远?【天鹅弹艺4】

美术创作中,区分抄袭和借鉴是一件费劲的事,这需要质的界定和量的分析。

为了论述的方便,不妨再引入一个概念,即原创。我想按照抄袭——借鉴——原创这一过程,来进行相似性分析,进而比较异同。

在这一链条中,是依次递进的,抄袭是最低端的,借鉴是抄袭的高级阶段,是走向原创的桥梁。同时,也是互为因果的,借鉴过头了就是抄袭,变化中的借鉴也是原创,压缩这三个环节,把抄袭等同于借鉴,甚至以抄袭充原创,那就是侵权了。

论述由此展开,试作三方面对比。


借鉴“接着讲”,抄袭“照着讲”

艺术作品中有很多程式化的符号,如诗歌中的典故、绘画中的意象、京剧中的一桌二椅,被赋予特定的含义,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比如,古代文人化,经过长期积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图式。

朱良志先生把文人画程式化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题材语言。寒林、枯木、远山、近水、空亭、溪桥,莽莽的历史中蕴藏的无限的人和事。

二是笔墨的程式化。如董源模式,是一套裹孕着披麻皴、江南山水特征、空灵的世界等内容的传统模式;米家山又是以水晕墨染、体现空朦迷离视觉效果的一套模式。

三是境界的程式化。如荒寒画境,自北宋以来便成为文人画着力表现的气韵特点,云林的寂寞也成为明清画人追摹的程式。后代不断生发、解读、阐释,由此演绎出了一批批经典之作,如唐寅就是善用“视觉典故”。


马远    梅石溪凫图


到今天,一河两岸式、一角式、半边式构图仍然广泛运用,都会想到倪瓒、马远、夏圭这些始作俑者,有师承,但以时为大,不变中有变,不会有人说是抄袭。

正如徐悲鸿所说“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

借鉴是吸收、传承,是对法度的敬意,具有渊源关系,更是延伸、拓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凸显新的气息,抄袭则不然,不管对古人还是时人的作品,都是照猫画虎,原地踏步,没有探索意识,没有向前走。

过去是现在的传统,今天是明天的传统,时人的经典作品,过上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只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后人的借鉴,也是同样的道理。

借鉴是化境,抄袭是拼盘

中国艺术本是无不相通的,观李可染的山水画依稀可闻其山泉汩汩之声,看徐悲鸿的奔马图仿佛听见骏马自远而近的“铁骑突出刀枪鸣”的音响。

“跨界是思想的呼吸”,元素有限,创意无限,各艺术领域都可互资借鉴,打破原有的艺术界限,横向融合,通感互动,洗牌重组,提供新的养料,解决一些瓶颈问题。

黄宾虹说,古之善书者,必善画,以画之墨法,通于书法。“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说的是绘画对书法的借用,板桥用隶法画竹、草法画兰,青藤作画如写草书。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一律,南齐谢赫为书画定论提出“六法”论,到石壶论画讲画法,就是将文章的结构、章法,运用于绘画。

亭子本是一传统建筑,又开放又遮蔽,象征心灵开放,但在云林山水中,成为一个重要道具,好多画作都有一个空亭,寄托着他的心灵。


倪云林

徐悲鸿、刘海粟、吴作等人以国画的法度同化西洋画技巧,在民族性水土并未流失的情况下,使传统得到良性的发扬和光大,表现的还是中华文明那悠远沉厚的民族精神。

如林风眠《裸女》画,中国式的栏杆、荷塘,仿佛是在东方的凉亭中,但又组合了西方元素,有一种梦幻般的美妙感觉,这就是增加了新的可视点,与西洋油画产生了距离。

可见,借鉴是一种化境,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所借鉴对象变得模糊,若影若现,若即若离,介乎似与不似之间。

抄袭,是把相关元素搬过来,机械地拼凑、嫁接到一起,但油水分家,各自为政,没有打成一片,像个大拼盘,有不协调之感。

需要说明的是,对历史素材、自然科学知识、地理知识等客观事实利用,对公共文化财富的运用,即使表达形式相同,也不构成抄袭。

借鉴重内在,抄袭看形式

清代边寿民说:画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

当代艺术的原创性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深入钻研理念、学理、技法,挖掘最有价值的东西,超越化地变化,从骨髓里提炼。

所有这些,用于创作时,虽然利用了先作品的观点、风格、题材、创作手法等,但也是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判断,留下了选择、安排、取舍等个人印记,是演绎,是创新,改变了作品的表达形式,形成了自身独立的图式,使新作品与原作已大相径庭了。

纵观美术史,我们看到,人人都在借鉴,但越是大家,越是不像。


清 八大山人 仿倪山水

八大山人仿倪山水图,画中有云林的元素,树、山,亭,但在他笔下,萧疏的树,只剩下山间的数枝参差;清晰的远山,虚化为几丝山的轮廓;符号化的亭子,也简化为数笔墨影;空阔的空间结构,变成了山崖下局促的小断面。曰仿作,实际略其行迹、取其大意,已摆脱了形似的羁绊,“刊市其意不在迹象间也”,云林是意念中的云林。

同时,艺术家所处的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体悟,这是不可复制的,表现到作品,便是不同的风格,即使借鉴别人作品,也气象迥异,同样拟石涛的作品,陈半丁显拙厚,张大千更清巧。

这种借鉴,走进作品内部,经过深度解剖,不拘泥于原作,在约取中脱胎换骨,在“有我”中优化,是对取法对象的主观抒发,所注重的是精气神,是艺术之道,要求作者具备一定功力。

相对而言,抄袭是要么是原作再现,要么是改头换面,没有对原作品表达形式进行实质性改变,没有个人化的展示,不具有独创性,不构成新作品。从这意义上讲,借鉴是表现,是神似,抄袭是再现,是形似。


综上,从纵向、横向、内在三个角度对借鉴作了阐述,由此把借鉴与抄袭作了比较。

总之,如果处理好旧与新、表与里、形与神的关系,抄袭与借鉴的界限是清晰的。

此外,还涉及度和量的问题,借鉴时要考虑到过犹不及。从抄袭到借鉴、原创,从“无我”到“有我”,需要经年累月,持续修炼、提升、积淀,是一个长期过程,永远在路上。

相反,一旦有了惰性、有了功利心,操之过急,一下子可从借鉴滑到抄袭,仅一步之遥。

当然,最根本的,要着眼于艺术素养,提高洞察力、判断力、创造力,不断推成出新,创作出更多原创性的作品,从源头上杜绝抄袭现象。

(本文系笔者的一篇书画评论,首发于《中国书画报》 2018-10-29 )

你可能感兴趣的:(抄袭到借鉴,到底有多远?【天鹅弹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