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清明

屈源芝妈妈亲子日记第346天

4月5日,星期四,阴

今天是清明节,回家上坟的日子。可是我因为腰部受伤没好,不能回家,女儿见我一人在家不放心,也没有回家去,说陪我。这不,一大早,我俩一起床,就开始做早饭了,我先打上五谷豆浆,她开始洗菜,根据她的要求,我们做个香椿炒鸡蛋,黄瓜沾糖,爆炒芦笋,再蒸上蒸碗、馍,这样,经过我们娘俩的合作,香喷喷的早餐就好了。吃完饭,她看我站在那洗碗不方便,就让我歇着,自己一个人洗碗,突然发现,女儿长大了,知道心疼妈妈了。

中午,我休息,她又开始写作业了。写完后,我和她说了有关清明节的习俗。她立马说,我们老师也给我们讲过有关清明节的事情,我还知道一首清明的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告诉她,其实清明节主要是让我们祭奠死去的亲人,送上对他们的缅怀之情。让后辈记住我们的亲人。接着,我给她讲了清明的相关知识。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最广为人知的习俗便是“扫墓”了,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缅怀逝者的习俗也有了很大改变。在寄托哀思的同时,人们也逐渐关注到了对环境的保护。一些相关职能部门在清明节期间会划定专门的公共区域,设置专供人们焚烧纸钱的器皿,尽最大限度减少对公共环境卫生的破坏;还有不少人甚至彻底放弃了焚烧纸钱的做法,转为通过送花甚至网上祭奠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

听完这些,女儿说,没想到,清明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活动,看来,明天可以去踏青郊游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