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养育成年人一样养育孩子

图片发自App

“每当你要批评别人,”他告诉我,“要记住,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么好的条件。”

                                              ——菲茨杰拉德

亲爱的书虫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共读《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本期主题:像养育成年人一样养育孩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客人把雨伞遗忘在店里,店员匆匆地跑到客人面前,礼貌地说:“先生,您的雨伞忘了拿。”并把伞归还。

而如果这间事的主角换成母亲和孩子的对话,可能就不一样了。

当孩子匆匆忙忙上学的时候,妈妈会追出去,边喊道:“你这孩子怎么回事?雨伞又忘了拿,看来你需要淋成落汤鸡才能长记性。”

父母在和孩子谈话的时候,很难没有抱怨、讽刺和谴责。

为什么父母不愿意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孩子呢?仅仅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有养育的责任,就可以随意地挖苦吗?

作者苏珊认为,如果我们一边用口头语言来教导孩子,期望他拥有所有的美德,一边让孩子看到我们的不良行为,这是没有意义的。

父母需要努力示范成希望孩子拥有的样子,孩子才会成为那样的人。

说到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每个父母都能说出几百句赞美的话语,比如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热爱并闯出自己的事业,享受生活的乐趣,等等。

但是如果问父母们打算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让他们朝着美好的未来发展。你会如何作答?

记得在一个写作班上,老师要求孩子们写下班上喜欢的一个人,他是什么样子的,他什么地方打动了你,你为什么愿意和他做朋友。

写完之后,每个孩子都开始念自己的作文,那些被点到名字的孩子,心里都乐开了花,每个孩子都从这次课堂上,看到了别人眼中不一样的自己。

孩子周围的人,就可以成为自己的榜样,如果父母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也没有优秀的人给孩子效仿,我们依然可以从名人故事,甚至是虚构的故事中找到榜样。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仿佛包涵了无数个公式,比如性格、基因、育儿方式、身体、情绪和心理,接受教育的程度,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集体中的人脉网络,等等。

但是纵观那些名人伟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具有自己的想法,也更富有同情心。

比如Angela Luna这位出色的晚礼服设计师,她就读于培养精英的Parsons设计学院,就在同学们在设计自己的作品如何奢华,以打动评委的时候,她却到处寻找材料,走进化学实验室,最后做出一套“又丑陋又脏”的衣服,它在同学们奢华靓丽的礼服面前暗淡失色,却打动了评委,也打动了全世界。

原来时逢叙利亚战乱,大批难民流离失所,他们变得一无所有。而她设计的这套衣服,不仅具有耐脏、保暖、防水和免洗的功能。

还能变成容纳6人的帐篷,随时可以成为一个栖息之所。她还设计了一系列变成睡袋、背包、婴儿背带和衣服一体的作品。

具有同情心的孩子,显然会拥有更大的格局和视野。

但是那些喜欢关心别人的人,首先应当是爱自己的。

我想没有人,不希望孩子未来的生活是快乐的,快乐的前提,就是孩子要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他们是值得拥有幸福的。

如此,他们才能吸收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美好事物。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业中感到压力过大,向父母倾述却换来一句孩子上课不认真,抑郁症和焦虑症已经蔓延到青少年群体。

因而,当孩子面对挑战和机会时,他们如果内心充满被爱的感觉,他们会更容易去面对压力。

我的孩子学轮滑几年了,每次都是在教练给的场地范围内练习。

有一次去公园玩,看到一个小广场般大的漩涡设计,我便鼓励孩子穿上轮滑鞋冲下去,孩子第一次见到这样不平坦的场地,踌躇犹豫着,他在胆怯。

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每次在我胆怯时,她总是不帮我。

我只能踌躇很久很久,才鼓起勇气去挑战自己渴望做到的事情。她的教育方式,也让我在生活中,总是乐于挑战新的事物,并且乐此不疲。

但我总觉得她对我的感情太过平淡,对我的摔倒置之不理,对我能独自爬起来却不哭的样子惊讶不已。

我知道这是我内心的障碍,我喜欢向孩子表达我的爱意,要我在孩子胆怯时冷眼旁观,这不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我拉起孩子的手,带着他滑进了他眼前觉得困难的场地。

果然,刚一站进去,孩子就兴奋极了,开始在里面速滑,享受飞驰电掣的感觉。

我是否错失了一次让孩子鼓起勇气的机会?

并没有,后来,孩子还独自去挑战了滑板专用的滑坡场地,看着他屡次摔倒,却总是哈哈大笑的样子,你能说这是一个胆小的孩子吗?

内心拥有爱的孩子,才会敢于自信地面对挑战和机会。

学习了今日共读,你收获了哪些?你想做出哪些改变?强烈建议书虫们将今天的学习心得分享至下方评论,与书虫们一起交流,共同进步!书虫们的每一条评论,我都有关注看到,不一定在第一时间回复,但一定会回复!

你可能感兴趣的:(像养育成年人一样养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