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蛮子
01
对于国人来讲,即便没有来过温州,温州这个名字想必都已如雷贯耳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满街的温州发廊,温州商贸城,温州产品,挑战性地挤进我们的生活。
九十年代以后,传为神话的温州炒房团,潜入哪个城市,哪里的的房产商和居民就会闻之色变,市场也会随之动荡。
电视连续剧《温州一家人》的热播,更使温州家喻户晓。
在人们印象里,温州成了开放、领先、商贸、竞争、富豪的代名词。
近日,有幸赴温州学习考察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夜一天,但在这片热土上,处处能感受到温州精神、温州文明。
02
“商行天下”,是温州的品牌。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就有市场。”负责接待我们的干部自豪地说。
他告诉我们,温州的商贸现状可以用“三个一百万”来概括:
一百万人在国外经商,一百万人在国内其他地方经商,一百万人在温州与其他城市之间经商。
温州人以商为贵,大学毕业生第一选择是创业,对于从政的积极性差一些。
早就听说过,温州的家长警醒孩子,不好好学习,以后长大了只能当公务员。
《温州一家人》描写了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背井离乡,在中国各地和欧洲艰苦创业的故事。
周万顺和老婆从捡破烂、做销售员,儿子麦狗从卖眼镜开始,一步一步走到挖油井,做纽扣,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坎坷,最终转型成为现代企业。女儿阿雨,也从一个13岁的小姑娘读书和打工开始,最终成为跨国企业老板,成为在意大利的中国海外商人的代表。
许许多多温州人在外创业,每个人的故事都有属于自己精彩,但是每个温州商人都可以在《温州一家人》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经济学家钟朋荣曾将“温州人精神”概括为四句话: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温州人用他们的精神创造了无数的第一和奇迹,使温州成为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
03
“大善城市”,是温州的另一张名片。
早在2014年,温州市就被评为全国七星级慈善城市。
“温州人从来都是一个热心公益、广施善行的群体,温州从来都是一座有温度、有温情的城市。”
市文明办丁副主任是教授、国家二级心里咨询师。每周末安排一天时间做“义工”,到学校给学生进行心里辅导。
他告诉我们,温州有二百多万人从事志愿者工作,或者叫做“义工”。
他每次组织周末教育,在网络一公布,报名者众多,只能按顺序选择。
社区服务、老年食堂、图书整理、公共卫生等等许多方面都由志愿者完成。
“今天我用心照顾有需要的老人,有一天当我需要人照顾时,同样会得到其他志愿者的温馨照顾……”这就是温州菱藕社区可以像存钱一样储蓄志愿时间的“时间银行”。
改革开放40年来,温州不仅为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提供了温州经验,更在赡养老人方面提供了温州样板。
在“时间银行”,志愿者可以把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存入银行。现在有多少志愿服务时间,未来就拥有同样多的被服务时间。志愿服务时间就像财产一样可用存储、提取,还可以转移、换算成父母、孩子可享受的被服务时间。
在庆年坊社区我们看到,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时间,社区会有专人进行统计,还制作了爱心储蓄卡。
“‘时间银行’作为一种创新的志愿服务载体,构建起全员参与、社会化运作的社区互助、社会服务新模式,为推进社区工作提供了鲜活素材和借鉴。
04
“敬业务实”,是温州人的性格。
在菱藕社区,接待我们的是社区书记、主任小翁,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妇女。她敦厚、实在,却充满了热情。讲起小区的事情,她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陪同我们考察的文明办主任介绍,小翁在俄罗斯硕博连读八年回国,07年参加社区主任选拔,一干就是十一年。
菱藕社区三千余户,八千多人。属于八十年代之前建设的老旧社区,时间长,设施差,居民年龄老化。没有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由社区直接管理服务。
社区只有11个编制,经费很有限,小翁一班人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发动群众,科学管理,建立了车辆循环管理制度、建立了社区图书馆、组建了老人食堂,小区获得全国示范小区荣誉。
在老人食堂,九十高龄的张老夫妇见到我们,拉住我们的手,直夸小翁关心群众,服务到位。
过去,只知道商人唯利是图,却不知道在温州这个市场高度发达的城市中,还活跃着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社区工作者。
聊天中,有人问小翁,你博士毕业,一直干社区工作,不觉得大才小用吗?怎么能坚持下来?
小翁说,我热爱这份工作,干得很起劲。工作中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常常有退缩的念头,但居民们拍拍肩膀表示感谢的时候,一切都释然了,咬咬牙,继续坚持。
社区工作就是这样,千头万绪,婆婆妈妈,无职无权,待遇低下,要做好这份工作,需要无限的热情,需要付出万分的艰辛。
与温州人交谈,洋溢在他们脸上的是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热爱、对前路的坚定信心,这些应该是这个城市快速发展的动力、核心。
05
温州2017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但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他们不停止,不懈怠。
在我们学习考察中间,陪同的小周让我看了一条微信公众号报道:“你好,刚刚看你拿着手机边看边过斑马线,根据《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行人横穿道路时低头看手机要处以10元的处罚。”
这是一份近日温州交警对斑马线上的“低头族”胡女士现场开具的处罚罚单。也是全国第一例行人过斑马线看手机被处罚的消息。
小周说,为了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温州出台了《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不仅规范机动车,对行人行为也予以规范。
文明办主任告诉我们,创建初期,各种规范行为的落实也是靠处罚,但规范逐步地被大家理解和接受后,渐渐变成市民的自觉行动。
在温州活动期间,见不到牛皮癣小广告,见不到堵车,见不到闯红灯,地面上见不到烟头和废纸屑,也很少见到交警……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温州的车让人的现象。在十字路口,温州的小车,都是让着行人的。即使机动车行走方向是绿灯,而人行方向是红灯,只要有人通行,车都是让着行人的,没有喇叭的刺耳催促。
一座城市真正的文明,主要取决于人们根植于内心的素养和不用提醒的自觉。它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中,体现在人和人的关系中。
从联系考察事宜开始,文明办工作人员就反复与我们沟通,确认日程,安排线路。他们特意安排去老旧小区考察。因为温州的新区大多临海而建,欧式风景,全部现代化管理,对于我们一个内陆城市来说没有多大的可复制性。在我们学习考察的两天里,他们热情周到地把他们的做法、经验、体会,甚至教训与不足都悉数传达给我们。
这种毫无保留的开放式心态和对外来者的深深的尊重和理解,才是这座城市深藏在心底的素养。
06
刚到温州的那天晚上,我们下飞机乘车去宾馆的沿途,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
大气、秩序、干净、整洁,没有刻意的雕饰与亮化。
我们一同考察的团员调侃,温州的亮化还没有咱们家乡好。
记得余秋雨在描述罗马那座城市的时候写过:“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用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
我想温州也是这样,温州就是温州,无须装饰与掩饰,就已经足够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