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风情街、张秉贵纪念馆

说明:文章中斜体代表引用(搜来的文字、别人的文字或自己之前的文字)

        从普度寺出来重新回到瓷器库胡同,然后上南河沿大街,往南走150多米左转过马路进大甜水井胡同,往南走170米右转进王府井西街,转过来就能看见风情街的西口儿了,因为有个大牌坊。

说实话,如果不是前一阵大众点评的推送上看到这个地方也是个网红打卡地,我真不知道王府井有这么条街,关键是它已经开了十几年,我从来没没听说过。

        老北京风情街坐落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7号院,西邻王府井西街,东与王府井小吃街及王府井民俗文化街相接,是集中展示老北京民俗文化的商业中心。该院落前身系清朝道光十七年(1837)一等威勇公长岭的府邸,后为吏部官员延熙的住宅。清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在此设印铸局,印制邸报。1912年中华民国将印铸局改为政治官报局。1927年华北日报进驻该院。1949奶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此建人民日报社。1983年经济日报社迁进该院。2008年由北京工凡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投资改建成为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商业中心,取名“老北京风情街”,于2009年7月12日正式开街至今。“老北京风情街”的牌楼由北京市书画艺术院院长王宝心先生题写。

穿过牌坊就进了街里,两侧是一些小店、小馆儿,环境还挺有味道的。
一家正在装修额店,不知道今后会是什么,门口的八宝景天开的正好。
亭子
小广场
小广场上的诗:紫禁城边店铺华,珎醻王谢奉皇家,桑田沧海今朝改,百姓开怀品酒茶。跟入口牌坊上的字一样也是也是王宝心写的,倒数第二个不认识,专门问了下老爸,说那是“酒”的变体。
大鱼咖啡
挺有味道的店
正常是会喝咖啡的,但晚上看话剧不敢多喝水,就买了个香草冰激凌,偶尔也需要犒劳一下自己。冰激凌口感细腻,味道浓郁,没有很甜,不错。
前面的房子那儿已经到头儿了,很短的一条街。
站在尽头的房子前往回拍
尽头的这个房子是个徽菜馆
旁边油条黑暗的通道,走进去看到一些关闭的档口,大概之前应该是营业过一阵子的。
穿过通道来到另一边,正在铺路,不知道之后会修什么,但这里也是风情街的一部分,西边儿路口也有个牌坊。
往回走
大鱼咖啡北边有个口儿能出去,回到大甜水井胡同。
左边是大鱼咖啡,风情街的一部分,右边铁栅栏门里就是普通住户,感觉这个对比有点儿鲜明,仿佛两个世界一样。

        工作日下午,这个风情街没什么人,算是王府井难得的一处安静之所吧,闲溜达倒是挺好,但实在小了点儿,在修的那部分也不知道能不能招到商,毕竟不热闹的地方商家也不愿意来不是?这样的矛盾总是无时不刻的存在着,每个人都喜欢环境好讨厌人多,可是人不够多商家又活不下去。

        网上有人给很低的评价,说叫“老北京风情街”但完全跟老北京没关系,确实,这条街也就是房子用了灰墙灰瓦,连建筑形式都跟老北京没有太多相似,经营的东西就更没什么关系了,想必这也是近些年来改造之后的结果吧,大概已经跟十多年前它被命名为“老北京风情街”时千差万别了,我倒觉得现在的样子挺好,赏心悦目就不错啊,带着一点儿胡同小院儿的感觉就成了,能持续经营下去才是关键。随着几个相对洋气的shopping mall的入驻,王府井大街也跟着现代和洋气了一些,不再是我们口中“外地人逛的地方”了,虽然那些个新商厦我一个都没去过,但是并不妨碍我觉得这挺好。王府井大街不能只有百货大楼、东安市场是吧,连百货大楼都焕然一新了呢,当然,之前改造的时候听说那个楼梯要被拆除、改电梯的时候我还惆怅了一下下(那会儿我都N多年没去过王府井了),毕竟童年记忆里的东西要消失了,大概很多跟我同龄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吧,想着改造的时候要是能保留那个楼梯就好了,可是王府井寸土寸金啊。


        从风情街的北口儿出去回到大甜水井胡同,北面就是王府中环,有我收藏的面包店,但是当时家里屯的各种面包存货不少,在路边站了一会儿,默念下次来看话剧的时候再买。

顺着大甜水井胡同往东就来到了王府井步行街,上次拍了群牛,这次拍个单个儿的。
东安市场
百货大楼
张秉贵纪念馆在百货大楼一层南北楼交界的地方,我走到自己觉得差不多的地方但是没看见,问了个售货员,顺着人家手指的方向一回头,就在我身后呢。
纪念馆门外的介绍。关于张秉贵,问了两个外地同事,比我小几岁的说没听说过,比我小十几岁的说似乎听过名字,问是不是卖糖那个。
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便到纺织厂当了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上世纪50年代初,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而被破格录取。
1959年下半年,张秉贵从糕点柜台调到糖果柜台。 北京百货大楼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客流量大,加之物资相对匮乏,顾客通常要排长队。张秉贵便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
后来他又发明了"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工作方法。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    
心有一团火。张秉贵注意研究顾客的不同爱好和购买动机,揣摩他们的心理,由于熟悉顾客和商品的特点,张秉贵甚至可以针对一些特殊的顾客推荐商品。为使说话亲切动人、言简意明,他还自学了语言学。
1955年9月25日,北京百货大楼开业当天的报纸报道。  
张秉贵戴过的两张胸卡&1958年国庆节登上天安门观礼台时戴过的胸标
张秉贵练“一抓准”时保留下来的几张沾满糖液的糖纸。张秉贵通过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调动各个器官的功能,商业服务业的简单操作,被他升华为艺术境界,被喻为"燕京第九景"。
真情暖人心。张秉贵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注重仪表,坚持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为了看他的售货表演,顾客曾将百货大楼的玻璃柜台挤碎。
张秉贵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 图为他收到的最后一个邀请他做优质服务讲座的的请柬,而此时他已卧病在床。

        看到请柬的落款是北京雪花电器公司,小时候在奶奶家以及后来和爸妈出来单过时用的都是雪花冰箱,都很是抗造,奶奶家那台用了恨不得得有二十年吧,但是这个牌子后来就没落了,我以为它已经消失了,试着搜了下TB,竟然有产品在售,旗舰店里有3款很老式的冰柜和1款有点丑的双门冰箱……

张秉贵塑像
光荣属于党。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张秉贵30多年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除了工作初期的一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
1957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8年,他被北京市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精神代代传。2017年,为纪念曾经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工作30多年的老劳模张秉贵,王府井集团决定,将每年的9月18日设立为张秉贵日,以传承和发扬他的"一团火"精神。
王府井百货举行火炬传递仪式使用过的火炬
燃旺一团火
张秉贵去世后,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的《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于1987年11月出版。
百货大楼周边秉贵叔系列
王府井集团全国门店分布

        纪念馆门口儿(里面)有个交互式的机器人儿,主要功能应该就是能告诉你何类的商品在楼里的什么地方卖,搁那儿无所谓,但能不能设置成没人理它时别自己老问话行不行,没完没了重复一句话,烦死我了。

看完张秉贵纪念馆又去楼下的和平菓局转了一圈儿,比起春节前那会儿人可是少太多了,倒是挺适合拍照。最后回到张秉贵糖果专柜,总感觉没有一点儿曾经的影子了,其实复原以前的柜台的样子不挺好吗。
买了串儿软糖
看见一堆排队的人,专门走过去看,是买飞天茅台的……

        下午出来耍之前已经查好了从百货大楼步行到首都剧场的时间,卡着点儿离开百货大楼,看话剧去啦!

游走京城·普渡寺 -

游走京城·皇城根遗址公园 -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北京风情街、张秉贵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