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伍绮诗《无声告白》,摆脱他人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是征服欧美文坛的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的长篇处女作,此部作品她耗时六年,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成为2014年度极具实力且众望所归的黑马。

本书开篇第一句: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是的,那是因为,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她自始至终什么都没有留下,甚至是一丝痕迹。这是一个情节跌宕、扣人心弦的故事,而它的前因后果,从一开始就引起了读者朋友强烈的阅读兴趣。自打开书的那一刻起,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想去洞悉莉迪亚之死背后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让我们透过故事来探讨作者文字背后所要揭示的东西。诸如,种族、性别歧视,以及个人成就方面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影响与干扰。

根源来自父母,来自父母的父母

书中故事的情节从各个层面展开,一层层地慢慢揭示真相。这是伍绮诗作品的惊人之处。

莉迪亚死了。是因为她的父母。在父母眼里,她是他们三个孩子当中唯一的掌上明珠,是他们的心肝宝贝,是他们的骄傲。那是因为她继承了母亲的蓝眼睛、父亲的黑头发。父母坚信她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

那么,父母无法实现的梦想是什么呢?她母亲最希望与众不同,而他父亲却想要融入人群。而这两种无法实现的意愿又都是因她父母的父母所起。

莉迪亚死了。是因为她父母的父母。莉迪亚的母亲,玛丽琳·沃克尔,她的母亲是名家政课老师,早在玛丽琳不知晓什么缘故的年龄,她的父亲就离她们而去。母亲希望玛丽琳日后能够经营好自己的家庭,与丈夫和孩子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而玛丽琳本人却认定这样的生活是一种禁锢。她不想像其他女人一样生活,她要与众不同。由于她的出色,由于她总是让人刮目相看,所以,她坚信通过刻苦努力,定能够考入医学院,从而成为一名医生,成为医院这个男性医生的天下里为数不多的耀眼的女星。

然而,她尽管没有按照母亲的意愿生活,却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她爱上了一个自以为与众不同的男人,詹姆斯·P·李。因为她觉得他明白什么是与众不同,更因为他本身的与众不同。但是,在此之前,甚至是之后,她不明白的是,他的与众不同是他极力想摆脱却摆脱不了的。

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是一名大学教授。而他自始至终却是无助且孤独的。因为他的中国人的血缘,因为在美国这个环境里他格格不入、与众不同的东方人面孔。从小到大,他一直希望也一直努力地融入人群。他爱上玛丽琳,也是因为她不过是个漂亮白皙的平凡女孩而已。他爱她的最初原因,是因为她能够完美地融入人群。然而,事实并非如他所愿,在人群当中他始终都是个不自然的、突兀的角色。

如此一来,夫妻二人便同时将各自的梦想寄希望于自己最中意的女儿身上,从而,开启了莉迪亚不同寻常的童年。

她许诺,实现母亲每一个意愿

刚刚说过,莉迪亚的母亲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她终归没有逃离家庭的束缚。在大学生涯还未结束之时,她爱上了她的教授詹姆斯,不久便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婚礼取代了医学院。待到她抛却丈夫和一儿一女,偷偷地跑去学校就读的时候,已经是八年以后的事情了。然而,因为她第三个孩子的到来,她的宏伟计划只持续了九个星期。她在学校度过充实又自信的九个星期之后,怀孕的事实使她不得不放手当下的选择。

而在母亲离家出走后的这段日子里,父亲不会任何烹饪技术,他只一味地沉浸于苦痛之中,无暇顾及其他。致使两个孩子各自有各自的心思。莉迪亚认为母亲是因为他们没有满足她的期待而离开的。所以,她便默默许愿:倘若母亲能够回来,她要实现母亲的每一个意愿。

于是,接下来的一切便顺理成章起来。无论母亲对她提出什么要求,五岁的她都会如此回答:当然,妈妈。我愿意,妈妈。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无声告白

在这整个过程中,莉迪亚是令她父母十分满意的。甚至,我觉得,哪怕他们见到莉迪亚的尸体的那一刻,也没能了悟究竟是什么造成的,他们只伤心绝望地、简单地以为这是一场意外。

那是因为,十年来,莉迪亚在父母心中分别树立起完美的女儿形象。

母亲希望她好好用功,将来能当一名医生,成为女性中的佼佼者。为了使母亲满意,她假装答应母亲所有的要求。尽管在她生日时、圣诞节,或者其他什么节日时,母亲送她的诸如《科学界的女先驱者》、《人体解剖彩色图集》、《你的身体是如何工作的》、《天气的成因》、《趣味化学》等等书籍,都不是她所感兴趣、更不是她能消化的了的东西,她仍然表现出高兴的、甚至是心满意足的模样来。

而她父亲则喜欢她交更多的朋友,经常会向她询问些其他孩子的近况,见到她和朋友们打电话他都会表现的十分欣喜。节日的时候,他也会选择一本书,比如《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却全然不知其实女儿在外是没有朋友,十分孤独、孤僻的。并且,之所以会这样都是因为她要听母亲的话放学后早早回家,而一再拒绝别人的邀请所造成的。

家中有三个孩子,可身为父母的他们却偏偏无视大儿子和小女儿的存在,统统将爱意和目光聚集在这一个孩子身上。最终,使得她不堪重负,走进湖底。究其原因,却是因为她“幸运”地继承了父母各自看好的那部分基因,也因为在她身上父母能够找到彼此的寄托与安慰。

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十六岁的莉迪亚,做了十年的乖女儿,当她终于受不了想结束这一切的时候,也和往日一样,什么都没有说。这样一个花季少女选择自杀,其背后的原因看起来简单明了,想来却也是十分复杂的。

想必我们都清楚,这里面不光是父母自私地把个人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把自己无法完成、不能做到的事情寄希望于子女那么简单,其中,更有许多其他的缘由。

的确,莉迪亚的父母都不是个幸运儿。母亲,玛丽琳,从小没有父亲,好在她成人之后摆脱了母亲的期待,却因没能完成自己的梦想,明明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左右女儿的人生,却有意无意地将期待强加于莉迪亚身上。其中,在人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性别歧视等诸多因素,是母女人生路上的主要障碍,也是母女悲戚命运的直接导火索。

而,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由于父母早在他出生前偷渡美国,在种族歧视面前,个人的身份和人生成就、道路方面,他始终不能如常。他心底里的渴望和孤独是远非他的妻子所能了解。尽管,或许他能在子女那里找到相同的感觉,得到理解和安慰,他却没有能力和心思利用它们,以达到父亲与子女间的相互依靠、支撑,给彼此以力量,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顿。

无疑,这是个问题家庭。生活其中的每一个人,他们的心理都不是健康的。分不清孰是孰非。只是他们的命运着实令人心痛加惋惜。

所幸,通过他们,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一些东西。而无论生活有多离奇诡异、不可理喻,我们都始终应该记住的,也是作者想要通过这部作品告诉我们的: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伍绮诗《无声告白》,摆脱他人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