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读后感之何以受喜爱

尽管项羽残杀了很多士卒,尽管楚汉之争中项羽失败了,尽管项羽刚愎自用、反复无常,可是项羽依然赢得了众多的喜欢者,原因何在?项羽是失败了,可是他有“英雄”的素质。

胆气冲天。秦始皇浩浩荡荡地巡游会稽,项羽竟然直言“彼可取而代也。”胆子真是大,理想真高远!这一句话,拨云见日,给有梦想的人,前进的力量。刘项两军对峙,刘邦的射手楼烦连射项羽三士兵,在此情境下,项羽“自被甲持戟挑战,瞋目叱”楼烦,吓得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兵败被围困,深陷绝境,项羽竟然能够“瞋目而叱赤泉侯”,使得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羽的勇猛,给了人们巨大的精神慰藉。28人团的项羽,面对数千追兵,竟然能冲锋陷阵,使得汉军披靡。逆境中,坚持抗争,飒然!项羽这种敢想、敢为、敢冲、险境更勇的胆气,让人肃然起敬的同时心向往之!

战功赫赫。起兵吴中,攻襄城,取城阳,巨鹿之战,多次大破秦军后终打败秦军,收章邯,屡次围困刘邦,垓下之战……项羽一生历经众多战役,虽有失败,但是战胜居多,战争中,他冲锋陷阵,雄姿英发,在诸侯纷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这种战绩鼓舞人心,增人斗志,真乃超强的心灵鸡汤!

真性情。直言曹无伤的告密,虽然阻断了以后获得情报的路,但是彰显了项羽的直率、真诚、坦然,这样的人,或许不能取得辉煌的事业,但是却活得自然舒坦。真诚坦然是平凡大众的基本性情,也是人与人日常交往所需的基本性情。面对垓下之围的困境,项羽“泣数行下”,英雄非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面对绝境项羽想到的是爱姬,叱咤沙场的七尺男儿为爱姬流泪,感动的不止是身边的追随者,还有世世代代的无数后人。英雄气短儿女情长,项羽既有冲天的胆气,所向披靡的勇武,还有柔情。上面所说的不成熟的心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项羽的优点,袒露真实心理、真实感受,做自自然然的人,成功学要求人们喜怒不形于色,可是这是对人性的压抑,一般人渴望可以喜怒形之于色,拥有敢怒感言的自由,项羽做到了这一点。坑杀众人,项羽在泄愤,在复仇,尽管从他人的角度、道德的角度,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但是获得尊重是人的自然需求,需求不被满足,加以自我心理安慰,这也是人之常情,只不过众人这一不妥当的个人需求被压抑了而已。项羽是英雄,更是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充满爱恨情愁,某种程度还替众人出了一口压抑很久却无法释放的恶气,这自然拉近了他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对比刘邦的奸诈无情,项羽直接表露情绪、情感的率真,更能捕获后世人之心。项羽还懂得报恩、施恩。分封天下,随项羽出生如此的将帅得到了重赏;对救助项梁的曹咎、司马欣委以重任,尽管体现了项羽做事不够客观公正,但是还体现了项羽知恩图报的良好品性。临死前,宝马赠送给船夫,项上人头送给故人吕马童,项羽展现了微小但却深厚的恩情于他人。纵观项羽一生,有情有义,真情流露,本性出演,可敬可叹!

死得凛然。英雄项羽要谢幕了,他的谢幕很悲怆!四十万雄兵,减至八百余人,再减至二十八人,乃至二十六人,何其伤也!但在这每况愈下的绝境中,项羽泣下沾襟之后,却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在人生舞台上做了最为华丽的最后展演。布勒二十八骑四队四向,冲破汉军数重围,斩汉一将。再于数重围中突围且杀汉一都尉。两次突围,仅折损两士卒。这战术、这勇猛,惊人动人!船长劝说项羽速逃江东,保命后还可称王江东;项羽拒绝逃生,他想到的是他带来的八千子弟兵,想到的是愧对江东父老。项羽再次斩杀数百敌军士,身受十几伤。无奈力量悬殊,项羽没有缴械投降屈膝求生,他利剑一横,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何其壮也!项羽最后一次展示了自己雄壮的个性!生则人杰,死则鬼雄。

你可能感兴趣的:(《项羽本纪》读后感之何以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