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4:《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2

福州江南水都中学  李珊 

2020年11月16日下午第1节,我与4班同学在录播教室,上了一节岗位竞聘课《质量守恒定律》。这一次总体比前两次的效果要好,但仍有改进的地方,具体反思如下:

一、关注学生思考:

1.在引入环节,““水变含碳元素的高价的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让学生使用麻吉星反馈器作答,有92%同学认为不会加入,有3%同学认为会加入系统随机从选项B中挑中了王同学,他认为经济收入颇丰,所以会加入。教师让学生尝试从化学角度说明原因,继续从选项A中随机挑人,李同学认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不会变,水化学式是H2O,碳化学式是C,因此水不会变成含碳元素的汽油、柴油,因此不会加入。从而教师提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会发生改变吗?

(反思:这部分更适合调整为学以致用环节,因为本身这道题目就是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来解答的,在11月20日录课中已改进。)

图1:引入投票

2.注重学生实验步骤书写的训练:

如图2,在这次的竞聘课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独立书写实验步骤,限时3分钟,写在便签贴上,,如图3和4。每一组只写一个实验,6个人先独立完成实验步骤的书写,最后将便签贴汇总在同一张A4纸上,3分钟时间讨论,对比各自书写的实验步骤,汇总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实验步骤,最后教师投影,全班同学根据实验方案评价(满分6分):(1)科学性:实验流程合理(3分)(2)可行性:实验步骤完整(3分)。如图5所示。

如图4,在分析实验1时,系统从图5的评分中,翻牌找到给出3分的岳同学,她认为步骤②中缺少仪器的质量,因为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是装在试管中,两支试管是放在烧杯中,所以称量时候要把仪器的质量加进去。

同理,在分析实验2时,也是要考虑到仪器的质量。

通过思考,对话,学生厘清了在实验步骤中要称量反应前所有物质的质量,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要让物质接触反应,实验结束也要称量所有物质的质量。

通过讨论得出两个较为完整的实验步骤,投影到屏幕中,让全班同学一起分组操作,提高实验正确性。

(反思:①拍摄照片时候,照片要裁剪下,否则投影效果太小,后排同学看不见。

②手机端上传照片,无法当场放大缩小,不太好用,没有裁剪功能。手机端上传照片后,能否在屏幕上裁剪照片?因为教师在拍摄中,会拍摄多张照片,没有办法一下子一张张裁剪。我们投影上去,发现需要的部分显示的太小,是有放大功能,做完批注后,返回,又变的很小。

所以在2020.11.20我改用了希沃手机上传照片,可以全屏幕显示,做完批注也能同时显示两张照片,图比较大,清晰。

③:学生书写实验步骤这块,还是只有一部分同学能够清楚的写下实验步骤,有的同学写不出来,不知道怎么写,所以没有得到全员训练的目的,在11.20号的录课中,我将这部分调整为3个人一起讨论出一个完整的实验步骤,有人写,有人讨论,边讨论边书写,提高学生参与度)

图2 实验步骤设计要求


图3 学生实验步骤
图4 学生实验步骤
图5 实验步骤评价

3.列出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突破重难点:

如图7所示,学生写出反应前物质总质量有:烧杯、试管、氢氧化钠、硫酸铜,反应后有烧杯、试管、氢氧化铜、硫酸钠。追问学生:①如何知道反应前有氢氧化钠、硫酸铜?反应后有氢氧化铜、硫酸钠(学生答:根据文字表达式,箭头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②烧杯和试管,在这个反应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刘同学认为有,教师追问:化学反应的实质或者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同学们答道:是否有新物质产生。通过全班对话,学生明白烧杯和试管没有参加化学反应,因此,左右两边可以删除掉。那么剩下来的物质,左边的氢氧化钠、硫酸铜,称为“反应物”,右边的氢氧化铜、硫酸钠,称为“生成物”,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综合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如图6所示,追问学生,做实验2的同学能否回答,为什么实际称量过程中,电子天平示数减少了。蔡同学答道:因为产物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称量到,逸散到空气中。教师追问:如何改进实验?引起学生思考“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要在密闭环境中进行”。

图6 学生作答
图7学生作答

4.这节课由于使用了拼图法,教学设计上需要改进,应当两个实验分配到同一个大组中进行,每三个人完成同一个实验,同一大组进行汇报,不需要拼图法汇报,再回到原始小组汇报,节省下的时间可以用来完成“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宏微结合,使教学内容完整。

你可能感兴趣的:(挑战4:《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