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说,要有光 》创作思路

大景就在身边,走过路过别错过。

照片题为《神说,要有光》,灵感来自洞穴中的一束光,仿佛混沌初开,上帝将第一道天光照向人间。

成片

这张照片摄于建发山外山组织的福州无人机活动,拍摄地点位于永泰百漈沟。

原片

原片实际上是这个样子的:

这是用 1/1000 秒快门拍摄的原片(快门 1/1000 秒,光圈 f/4.5,感光度 ISO 10000,焦距 24mm),画面中的主体实际上是百漈沟的一道瀑布,高速快门凝固住了浪花飞溅的状态。整个景点也是开放式的状态,并非在一个洞穴中。游客和垃圾、枝叶等瑕疵容易让人“出戏”。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前后期手段营造气氛,让观众再回到设定好的戏中来。

前期拍摄

前期拍摄,我们用慢快门来柔化瀑布(快门 5 秒,光圈 f/8.0,感光度 ISO 100,焦距 24mm)。由于曝光时间较长,需要借助三脚架来稳定机身,由于出发前做了功课,百漈沟的风景主要是瀑布,所以特意背了三脚架上山。其实这种户外情况可以带一个便携三脚架,因为拍风光主要用广角端,三脚架不需要支撑很重的镜头。也不像拍星轨那样需要超高的稳定性。相机设置方面,打开反光板预升、使用定时快门,减少机身震动;将光圈设置成这颗镜头的最佳光圈 f/8.0,ISO 设置成最低 (100)。在现有器材的条件下尽可能提升画质。由于是白天+慢快门,为了不过曝,必须添加 ND 减光镜,同时根据回放的画面来选择减光的级数。由于我们希望营造一个幽暗静谧的气氛,所以使用 M 档手动控制曝光,实际测光的结果为 -1 EV。由于使用的是 RAW 格式,所以白平衡可以随意设,用自动即可。

以上是经过这些设置拍出来的原片。可见“雾化”的效果已经出来了。实际测试中,快门时间并不是越慢越好,否则岩石上的水花会变得过于朦胧而失去质感。

后期修图

观察这张原片,存在以下问题:

    * 颜色过于“真实”,显得世俗
    * 不够“通透”
    * 游客乱入、垃圾乱入
    * 有人工的痕迹(水泥路、石板)

脱俗

原照显得“世俗”,有两个原因:色温和影调。由于环境光色温偏低(偏黄),我们在 Lightroom 里向左调节滑块使画面变冷(变蓝)。同时,我们希望瀑布变为照亮尘世的一柱光,要产生一定明暗对比,所以增加对比度:

调整后的效果如下:

可见现在画面已经有一定神圣的气氛。

通透

由于瀑布附近水汽重,会导致画面有不通透感。增加通过 Lightroom 的“清晰度”功能增加一些锐度,不过得适量,否则中间的那束“光芒”会减弱。相反地,要适当减少一些“去朦胧”,以增强光柱的效果。

之前的画面感觉比较油腻,需要降低一些饱和度,制造一些冷、清的感觉。

原片的阳光包含了许多颜色,而我们希望营造的气氛是所有光都来自那束蓝色的光柱,岩石、水雾都泛蓝色。所以我们要将除了蓝色以外的所有颜色饱和度压低。但不要压到 0,否则就变成了一张单色的照片了。

经过这一步,照片变成这样:

解决乱入的游客和垃圾

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还有一些垃圾和树枝会干扰画面。我们可以用 Lightroom 的污点修复工具把它们一一去除:

重新布光

我们要通过重塑光影来增强画面的情绪,还能消除图中的一些瑕疵。

以下是通过渐变工具压暗开阔地带的树木,营造一个洞穴的感觉。

用“调整画笔工具”进一步涂抹,将光柱之外的部分精确压暗。

用径向滤镜局部调整光影,提高被光照到的部分亮度:

压暗人工道路等不希望被注意到的细节

由于改变了光影,最后还需要调整一下影调,调高阴影,以显示岩石细节。压暗黑色色阶,营造厚重的感觉。提升高光和白色色阶,使光柱更明显。最终成片:

要点归纳

* 通过慢快门将水珠变成光柱
* 调节色调和饱和度改变氛围,为主题服务
* 重塑光影营造气氛,使情感更浓

你可能感兴趣的:(《神说,要有光 》创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