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奶昔错误”与理解用户

麦当劳“奶昔错误”与理解用户
思维导图

从产品功能和定位的角度来看麦当劳。

“奶昔错误”的经典案例

这个案例是麦当劳非常经典的商业案例, 曾经刊登在《哈佛商业评论》和《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评论》上。《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的作者,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雷顿•克利斯坦森。

说的是,麦当劳曾经在内部发起过一个项目,目标是增加店里奶昔的销量。大公司做这类项目的一般流程都是:先定义奶昔这个产品在市场的定位是什么,然后选出最可能购买奶昔的人群,之后组织一些典型客户来做各种调研和采访。

比如问一些问题:你更喜欢巧克力味道的呢,还是香草的呢?你希望它们更便宜但是更小杯一些么?等等。最终,调查人员会得出来一些结论,再反馈给生产部门改进奶昔。

这么一通折腾下来,麦当劳的奶昔在口味和性价比上越来越有进步,但是销量却没什么增长。后来,麦当劳就请了哈佛商学院的克里斯滕森教授来继续研究这个项目,看看有没有一些其他的解决方案。

—开始,克里斯滕森的团队关注的主要也是产品。他们对产品做了很多研究,但也没得出什么新的结论。这时候,团队里面有一个研究人员决定忽略奶昔本身,直接去研究顾客。于是他每天坐在麦当劳里长达18个小时,观察都有哪些人在什么时候买奶昔。

麦当劳奶昔

结果,他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他所在的那家麦当劳40%的奶昔都是早上卖出去的,而且买这些奶昔的顾客一般都是一个人,也不会搭配奶昔买其他别的东西, 并且基本都是拿回车上喝。

克里斯滕森的团队觉得很奇怪,因为早上喝奶昔好像并不太符合大家对这种食物的印象。于是他们就开始采访这些买奶昔的顾客,问他们为什么要买奶昔。最终他们发现,这些顾客买奶昔的理由是这样的:

首先,他们都要开一段很长又无聊的车, 一般是去公司上班或者去办事,所以想买个好吃的在路上打发时间;

其次,他们早上的时候虽然不饿,但一般等到10点至11点左右就会开始饿了,所以先提前垫垫肚子;

另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些人一般在吃东西的时候都有一些限制。比如一般他们着急去上班,没法等太久;穿着工作服,不能弄脏;再有就是,大部分人因为要开车,最多只能空出一只手来。

观察到这些之后,克里斯坦森就提出了一 个很经典的观点,他说,用户购买的并不是某种产品或者服务,其实他们做的 是,“雇佣”你的产品或者服务,来完成他们面临的某种任务。

比如,在刚才那个麦当劳的奶昔例子里 面,顾客最核心的任务其实是:在无聊的 上班通勤的路途上,找点好玩好吃的东西来打发时间。而且,这个东西还得不受他们早上去上班那个场景的各种限制。

麦当劳奶昔

有了这个发现之后,研究人员就继续问这 些顾客,还有哪些别的产品也能完成他们的这种“任务”?结果他们发现,奶昔居然是最佳选择——比如像面包一类的东西,一般会很干,开车吃没什么意思。但如果加一些馅或者水果的话,就很容易弄脏他们的衣服;像蛋糕或者甜甜圈这种东西,经常会把手指弄得很黏;而类似于香蕉这种水果呢,一般两口就吃没了,所以达不到打发时间的作用。

而一杯奶昔,慢慢喝可以喝个20多分钟, 也不用占用两只手,还不容易弄脏衣服, 简直完美。至于奶昔健不健康,其实大家并不关心——因为这并不是顾客购买你的产品所想要完成的任务。

根据所有这些研究结果,克里斯滕森团队给了麦当劳三条反馈:

第一,他们可以考虑把奶昔弄得更浓稠一 些,这样顾客可以喝更长的时间。

第二,可以考虑给奶昔里加入一些果粒之类的东西,这样会增加顾客在喝奶昔时候的乐趣。偶尔吸上来一个果粒,会给顾客 一种惊喜感,也帮他们打发无聊的路途。

另外,既然这些人基本只买奶昔,而且早上都赶时间,麦当劳还可以优化他们的购买体验。比如推出专属的奶昔卡,在某个地方一刷就可以领到自己需要的奶昔,不用和其他顾客一起等着排队了。

结果这些措施推出之后,麦当劳的奶昔销 量果然大大提高了。

后来,克里斯滕森把研究人员在这个项目里面犯的错误叫做“奶昔错误”(milkshake mistake)。所谓“奶 昔错误”有两个层面:

麦当劳

第一个层面是,人们往往会过于专注产品本身,而忘记去思考顾客购买或者“雇 佣” 一个产品,到底想要完成什么样的任 务。

第二个层面是,企业往往只会按照最老套的思路去理解其目标市场。比如按照年龄、收入、性别、地理位置等等划分客户群。但是在刚才那个案例里,奶昔的最重要顾客是一个人开车去上班的爱吃甜食的人群,这并不是简单用年龄大小或者收入 高低就能描述的。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吴伯凡老师在他的专栏《伯凡•日知录》 里有一篇文章叫《不执象而求》,说的也是个非常类似的道理。他在文章里引用过 一句话,叫:“执象而求,咫尺千 里。”意思就是说,执着于表象,不看到事物的本质,就会离真相非常远。吴老师还引用了哈佛大学营销学教授来维特那句经典的话:

"人们其实不想买一个1 /4英寸的钻头。 他们只想要一个1/4英寸的洞。”说的也是用户“雇佣一个产品”来完成自己的任务的道理。再来补充一句管理学大 师彼得•德鲁克的经典名言:“消费者买的产品,在部分情况下,都不是那个公司认为它自己在卖的东西。”

所以,做完这个项目,克里斯滕森最后总结说:真正的理解客户不是机械地去做调研、问一些调查问题,简单得岀一些结论就完了。重要的是真正带着同理心去观察 你的客户,了解隐藏在他们行为后面真正 的需求和渴望是什么,透过表象看到本 质。这样才能真正做出好的产品。

做一点总结:

第一,我们通过一个麦当劳奶昔的案例, 理解了一个概念,就是:用户之所以会购买你的产品,是因为它们想“雇佣”你的产品完成他们的某个任务。

第二,从这个角度说,我们要带着同理心去观察顾客,了解隐藏在他们行为后面真正的需求和渴望是什么。

最后,要用一种更本质的思维和视角去审 视你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你满足的是用户的什么需求?甚至,你在生活里做一件 事满足的是自己的什么本质需求?有没有一些更好的替代解决方案?能不能把一些不那么好的习惯,替换成一些更好的习惯,满足同样一种需求呢?

只有这样去发掘事物背后隐含的信息,我 们才会对生活和商业有更本质的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麦当劳“奶昔错误”与理解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