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升二年级了,假期按照孩子们的注意力情况、学习情况及估算了小组成立后的得分情况,将孩子们分成了8个组,在原有一年级“单打独斗”的班级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新增了小组合作制。
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已经6、7岁,上小学了,但毕竟刚离开幼儿园,心理年龄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自控能力也还较弱的阶段,即便有些孩子他在班级里表现得有“护他”的行为,但那也是在老师不断提醒、奖励的前提下才有所为,是有前提条件的行为。故一年级并没有在小组合作上花太多心思,尽量让孩子们先从“自我”的心理得到满足。于是孩子们自己为自己争取荣誉,争取盖章兑换奖状的管理制度使用了一年。
而这一年也并不是完全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团结意识,但团结放在整体里,并没有细化到组。于是通过借助学校合唱比赛、体操比赛、校庆节目选取活动等各种活动磨炼孩子,每一个活动背后几十遍的反复演练、每一次严厉地指导,最后达到的目标一定是孩子们“团结”意识的提高,班级班风的养成,而不仅仅是名次。
9月6日,复习、总结经验,明确新制度,补充“条款”,锻炼思维!上午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跟孩子们“聊天”,回顾旧的班级管理制度,从作业到课堂、从课堂到课下、从课下到列队、从列队到出操、从出操到放学、明确搬教室后的新的整队方向跟上下楼梯位置......
聊完了上学期的班级管理制度后,我开始按分好的组安排位置,队长先且我自己选,后面再让孩子们自己竞争。位置安排好了,又进行了同桌之间的搭配,调换也只能组员之间前后调换,不能大动,因为队员都已经匹配好了,但前后调换跟领座的组再组成新的同桌搭配,这是可调控的!
一切安排妥当,我拿出网购的分组积分统计表说:“上个学期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很多盖章,兑换了很多奖状,这叫‘单打独斗’,这个奖励方法是不变的,我们这学期还是要用,因为你们每一个人都很努力,奖状代表着你们付出的努力是有效果的。但光一个人优秀是不够的,这学期我们要‘玩’大一点,所以我做了新的班级制度,也就是“游戏”制度。“游戏”名称叫做‘不丢人’,敢不敢玩?”孩子们也不管怎么“玩”都满怀期待、欢笑齐呼:“敢!”孩子终究是孩子,喜欢新颖的东西,抓住这一特点,立新的规则,把规则成熟化、目标明确化,我想对于班级管理、孩子的个人目标感的树立多多少少还是有用的。我想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也都有使用过这个表,只是每个人使用的时间段不一样,使用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及方法不一样。
于是我开始介绍游戏输赢的奖励与“处罚”。是的是介绍输赢的奖励与“处罚”,不讲游戏规则,游戏规则留给他们讲。
我说:“既然游戏叫“不丢人”,那意思就是你们组不能丢失组员。每周一班会前我会统计总分,赢的组可以从输掉的组选一位你们喜欢的同学加入你们组!”听到这孩子们明显瞳孔放大,小嘴巴也忍不住又笑又聊,我问:“关于这样的输赢制度有没有问题要提?”
孩子们开始提问,问题如下(自从开始写公众号和加入“码字”活动后,我开始刻意记录很多事情,于是马上开始录音记录下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爱思考的李铭轩首先提问:“要是有两个一样分数的最低分怎么办?”
我故意搔头摸耳说:“对哦!这个问题我还没想过,你们想想如果一周出现两个分数一样的最低分怎么办呢?”
“那就赢的那个组在这两个组中分别选取一个人!”一学生说。
我笑:“这样赢的组那不就一下子增加2个人,人数会不会太多了?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总之两个同样低分的组只能一个组被抽掉一个人走”
“那就输的2个组石头剪刀布,谁输了,谁的组就失去一个队员。”
我笑:“这是个好办法。”
接下来孩子们就围绕输赢会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各种假设、提问:
庆甫:出现两个最高分怎么办?
和林:只有一个高分,其他都是一样的分数都是最低分怎么办?
张云凯:只有两个低分,剩下的全是高分怎么办?
......
一个人提问,众人回答:
朱孟悦:只有两个组是低分,剩下全是高分,剩下的6个组抽签,签上只能写有和没有,抽到“有”的组,就可以挑人。(这个办法我喜欢,简单、省事、省时)
赵佳诚:用石头剪刀布解决抽签问题。(孩子回答了说明有在思考,但在众多组分数一样的情况下,方法繁琐了些,但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
段和林(想到了我没想到的):在两个最低分里除掉队长外,挑选个人得分最高的(我喜欢他思考问题的思路,解决了怎么选人的问题。)
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碰到得分一致的情况,我们选择抽签的方式,签上写“有”和“无”简单明了。
明确了大家最感兴趣的输赢结果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加减分问题了,这里我也没有跟他们交流太多,尽量让他们用一年级个人得盖章、扣盖章的经验来谈二年级的要求,于是孩子们可以这里捡起一点,那里想到一点的从卫生、纪律和学习等方面明确要求:
陈泽沅:宿舍纪律!
段和林:课堂纪律、排队
丁悦:就餐眼有序。
文续:文明上厕所。
黎思华:安全纪律,上下楼梯注意安全。
赵佳诚:放学路队要整齐。
张云凯:排队时别人推挤,不要用手去解决问题,用嘴巴说。
敏嘉:排队不拉扯他人的衣服。
卓婉言:课间要注意安全,不要玩太猛。
华俊茜:班级小朋友们做事要团结。
贺思澈:下雨天穿雨衣要注意安全,不要扯别人的雨衣。
......
孩子们从他们一日碎片化的生活谈要求、立规矩,说是说得挺好的,最主要的是要说道做到呀!否则真要“丢人”了。
新学期,新制度,新要求,第一周你们先摸索摸索、感受感受吧!当然,没有哪一样管理制度是一成不变的,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判断制度是否有效的最佳方法就是看孩子们整体的精神状况是否因为外界的干预而有刻意的自我约束,而后无外界干预的习惯养成......这是很漫长的一个成长过程,几乎每一个老师都在围绕孩子习惯养成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制定自己班有效的外界干预制度。成功的案例大有人在,我想我们在借鉴的同时也一定要结合班情,班情才是制度制定最值得参考的因素。每个班的班情需要前期大量的铺垫,我们教书可以参考教参书上给予我们明确的目标,按篇、按单元的要求去教学。但是班级管理,则需要我们瞻前顾后地去布局,每个周、每个月、每个学期的侧重点是什么,要在了解儿童发展规律与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理清楚,所以不要刻意模仿,更不要想到什么就规定什么,一定要思考与反思甚至及时扭转方向进行调整。总之孩子们长大了我们的方法一成不变是不行的!!更何况我们面对的孩子是信息爆发时代、科技发达时代的孩子,是接受新鲜事物比我们能力还要强的孩子!所以不忘初心,永葆童心的最简单方法也是最难的方法就是观察孩子!
一年级没办法做到两手抓,于是侧重点在孩子个人的成长。也实在不敢弄小组,要不然告状的、分数加错的等情况会一大堆,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多的是盯着对方的缺点,而非自己组怎样得积分,自己怎样做好才能得积分。孩子更愿意从别人身上找错误,这是很正常的年龄特征表现。二年级了,依然会有心理成长较慢的孩子存在,但不用担心,新制度的出现虽然会让这些孩子无所适从,但当他处在这样每个阶段有明确要求的环境中,他也会潜移默化被影响,特别是规则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孩子,被迫成长是必经之路,这些孩子其实反过来看他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至少他的知道大环境变了,他不能再独立特行,只是观察力的焦点方向错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