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讲述了从精子与卵子相遇产生受精卵,到儿童期,到青春期,到成年阶段的所有成长过程。即是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关于成长、改变以及从受孕到死亡这一发展过程的连贯性学科。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在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青春期和成年期是如何产生变化的。它会从生理、情绪、认知和社会文化等多个视角来研究这些变化。
发展心理学家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在毕生发展过程中,个体如何在可预见的范围内成长与变化?而遗传与环境在这些变化中分别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遗传与环境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问题。心理学家称之为天性-教养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第一,这两个因素对人类发展所做的贡献的相对比重是多少?第二,这两个因素是如何交互作用,最终形成一种特定的人格特征的?
可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答案。希望大家都积极思考,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
我曾经的思考是:我体内的基因更多的一部分继承了我母亲的,是聪慧的,是敏感的,是努力的,而另一部分更少的继承了父亲的基因,是愚蠢的,是迟钝的,是懒散的。所以我内心充满了挣扎与矛盾,我无法理解这样完全不同世界的人怎么会结合在一起,所以我冲突、矛盾,无法接受自我,充满了挣扎,几乎半生都陷落在这种强迫性重复里面。
现在的思考是;经过一系列的经历,学习,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完整的,世界本身就是残缺的。我只是这残缺世界的一部分。当接纳了这残缺,每向前一步都是幸运——越向前越幸运,越努力越幸运。
心理学家有很多的研究,得出结论:
天性负责提议,教养负责决定。
天性是指遗传的贡献,而教养是指环境的作用。
勒温有个公式B=f(P,E)
这个是人的行为是由自身的遗传素质和所处的环境决定的。至于相互决定多少,怎么决定,还等待各位老师相互探索,碰撞。
一节、婴儿具备哪些先天能力?
新生儿的先天能力包括找到营养供给、躲避危险环境以及与他人互动——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些都是生存必备的基本能力。
诚然新生儿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这些能力足够维持婴儿的生存。
例如,如何通过哺乳获得营养,如何举起手来遮住你的双眼以避免强光以及如何通过咕咕叫和哭泣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婴儿期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儿期单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胎儿期发育分为三个阶段:受精卵、胚胎和胎儿阶段。
受精卵又称盒子,在怀孕后不久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
在受精卵阶段,一个细胞分裂诚两个,两个分裂成四个;当细胞数量达到150个左右时,合子便会自行嵌入子宫内膜,这一过程在怀孕后仅仅一周就可以完成。这时,合子(连同可以形成胎盘和其它支持解构的细胞)就形成了一个胚胎。
在胚胎阶段,遗传因素会决定胚胎如何开始形成胎儿出生时就拥有的所有器官。
发育中的胚胎在第8周之后就成为胎儿。
致癌物:胎儿期的有毒物质
在胎儿期的发育过程中,胎盘是围绕着胚胎或胎儿的重要器官。P269
一些有毒物质还是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不可挽回的伤害,它们称之为致畸物。
包括病毒、某些药物以及其他的化学物质,甚至还有一些药草。其中最常见是尼古丁和酒精。
新生儿期:新生儿所具备的能力
新生儿期这一术语是指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月。
新生儿的感觉能力:
1、新生儿怎么运用他们的感觉能力呢?
一方面,会对味道做出反应:液体越甜,婴儿吮吸的时间就越长,吮吸的力度就越大。
另一方面,当他们闻到香蕉香精的味道会微笑;相比起没有放盐的麦片粥,他们更喜欢有艳味的麦片粥。等等。
所有的这些反应都是新生儿寻求健康营养供给的标志。
遗传不仅能决定新生儿的味觉能力,而且会适新生儿在观看视觉图像时更加偏好人类的面孔。
新生儿还可以怎么运用他们的感觉能力呢?P270
婴儿的深度知觉在三个月时就已经发育成熟,此时他们的视觉能力与成年人几乎不相上下。
新生儿同样具有明显的听觉偏好,与其他声音相比,他们更喜欢听人类说话的声音;与非母语的语言相比,他们更喜欢听自己母语的声音和节奏。
自己的思考:上周六在代老师的课上与一位老师探讨,为什么讲师讲课很震撼,很有气场。我们分析,气场就是讲者始终保持他自己的讲话节奏很频率,比较稳定,这种稳定的频率就会形成一个言语能量场,形成听觉偏好。所以他带着这种稳定的声音和节奏,走到哪里都是会保持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能量场。
而我们自己讲话的声音不自信,节奏时快时慢,无法控制自己,到了强能量场的时候就会被人家影响,所以没有形成听觉偏好。
所以,我们要不断觉察自己的讲话速度和节奏,逐渐形成自己的能量场,形成听觉偏好。
最后一句,因此教养(先前的经历)可能是新生儿听觉偏好背后的驱动力。所以我们也要通过学习,习得后天的教养,形成新的听觉偏好。
社交能力
婴儿对各种行为的模仿可以帮助他们在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且茁壮成长。
相关的电影研究发现了婴儿与母亲或其他照料者之间惊人的同步性:他们之间的注视、发声、接触和微笑都是近乎一致的。
这些早起的互动是天性与教养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之后儿童共情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先天发射
除了感觉能力和模仿之外,婴儿生来就具备一组卓越的先天反射,这些反射回味他们接下来的成长发育提供支持。
作为先天发射的安全设置,婴儿从出生起就伴随着大量的发射,帮助他们回避噪音,强光和疼痛刺激。
婴儿期:建立在新生儿期的基础之上
新生儿期技术后,儿童的发展便进入婴儿期,直至大约18个月的时候结束,此时儿童的语言能力开始进入更好的发展状态。
本能是一种普遍存在但却不明确的行为模式,它具有强大的遗传基础。
神经系统的发育逄271
婴儿出生后,来自环境的刺激在创造和固化这些链接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事实上,每次婴儿接触到一种新的刺激时,树突和轴突都会生长并延伸到更广阔的区域,以此来促进涉及这一刺激加工过程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结。
敏感期
个体出生后的前几年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包括语言和情商的发展。事实上,对于某些特定能力的发展而言,相应的刺激必须在某个特定的“有效期”内施加才会产生效果,否则该能力就无法得到正常发展,例如听觉是视觉。这种现象称为发展中的敏感期。
大脑发育
成熟与发育
心理学家描述的成熟来描述这种遗传控制的成长和发育的过程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演变的。
我们必须牢记环境极其遗传天性的交互作用对个体发展产生的影响。
遗传已经为发育成熟的过程规定了一个普遍的时间框架,每个阶段的成熟都是为下个阶段做准备,但是环境可以加快或减慢发育成熟的确切时间。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将这一规则描述为遗传约束。
接触安慰:通过身体接触而得到的刺激和安心感。
我之前接触过灵触催眠。发起人为济南韩升军,我参加过一次活动,主要是通过抚触。很多人抚触后都热泪盈眶,哭的哇哇的,像是被催眠了一样。但是我本身没有太大感受。我一直很困惑,自己压抑的太深了吗?
依恋,心理学家把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的亲密情感关系定义为依恋。这种关系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为个体一生中其他亲密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依恋是许多物种的本能行为,但它不一定局限于婴儿与其亲生父母之间的互动。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印刻现象。
印刻是指某些物种的幼崽会受到它们出生后第一眼所见的移动物体或个体的强烈吸引。
依恋类型,主要分为安全性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会很放松的与他们的照料者相处,并且能够忍受陌生和新的环境,甚至会对他们产生兴趣。
当他们与照料者分离时,他们会对他们产生兴趣,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焦虑。
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又可以分两类:
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儿童想要亲近自己的照料者,但是与之分离后他们会因为恐惧而愤怒的大哭,即使照料者回来了也很难安慰他们。
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对接触并不感兴趣,他们再与照料者分离式不会表现出痛苦的状态,在照料者回来之后也不会表现出特别的喜悦。
我的童年就是回避型依恋:很小的时候就不和父亲交流,感觉不到父亲的存在,初中之后就不愿意待在家里了。P275
文化与依恋
依恋的长期作用
儿童在自己与第一个主要照料者的关系中习得的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个体对自己以后关系的知觉和理解。
请各位思考:自己是哪一种依恋类型?
社会心理发展:信任对不信任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随着生活的进行,我们会逐渐在无意识层面形成有关自己喝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信念。这些信念会改变我们对于人际关系的选择,并以此影响我们的发展。
不仅如此,埃里克森还认为,每个基本信念都是由于我们发展的关键时期出现的危机事件而产生的(危机事件可能会顺利解决,或者一直无法解决。)
我觉得我就是缺乏奋斗信念的人,至少过往如此。
因此,他将自己发展理论中的八个社会心理发展阶段分别描述为个体在两个对立信念之间的选择。
不仅是娱乐和游戏:儿童游戏在人生成就方面发挥的作用。
天性和教养都会影响我们在生活中得到的结果,那么我们就通过研究对成功而言最重要的一种心理特征——自我控制,来解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
天性,或者说我们的遗传因素,会为我们管理情绪和控制冲动的能力打下基础。
但是父母也和老师也应该在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上而努力。
说一个当下的学区房,既然基因如此重要,那么干嘛舍近求远,花那么多钱去改善环境,去寻学区房呢?
我自己一个狭隘的观察,城市孩子的成才率,更高。那天看了筱秋老师发的视频,青岛九中出了一大批院士。也许是相互作用的结果,谁多谁少,于群体是概率,于个体,就是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