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班读《傅雷家书》九

​班主任读书《傅雷家书》88——97心得

        这部分内容,有傅雷关于婚姻的认识。傅先生告诉儿子对待婚姻要拥有一颗平常心,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是暂时的,婚姻最终是要回归平静的。以一种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怀着忠诚、庄严、虔敬的心情去经营,才能让婚姻长久,夫妻相伴终身。

​      严肃,负责,忠诚,庄严,虔敬,这些词语,还活在多少人心里。带过很多的学生,有多少学生的家长因为没有这样的品质,耽误的孩子,把婚姻当成了过家家。

​      有学生的妈妈外出多年没有音信,同样也有爸爸外出不回家,在外地另组建家庭的。

​      有个男家长因为妻子生了两个女生,便责怪妻子生不出儿子离婚了,然后自己去外地打工,留女儿在老家的风中凌乱。

​      临村有一对十八九岁结婚的青年,当年生下了孩子,因为养孩子的苦和累,第二年便要离婚。

​      他们的孩子要面临的人什么样的人生?

​      春晚的小品《站台》,两代人,两样的婚姻。

​      有人采访一对模范夫妻,问他们为什么能恩爱几十年。其中一个人回答:“所谓恩爱,就是你一百次的想掐死对方,然后一百零一次的原谅对方。”

​      婚姻的最后总是柴米油盐,谁能让生活归于平淡,忍受平淡,就是爱。

​        为了孩子。

陶昱儒读书心得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其长子傅聪间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由傅雷次子、傅雷胞弟傅敏选编。

书信中思想的与精神的互动,营造了傅氏兄弟成长的家庭背景。傅雷曾自信地告知傅聪“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的,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

傅敏先生了解自己的父母和兄长,熟悉自己的家庭氛围,也是除傅聪外唯一遍览全部家书的当事人。因而,他所选编的《傅雷家书》更能体现自己的家庭背景,还原其真实,非他人能替代。

书中的每封书信都体现了父母对在外游子的思念和关心,句句触心。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些,即那为人父母者对国外游子的无尽思念,无限悬挂,还有承载着中国知识分子千百年来的民族大义,蓄满特殊一代共同记忆的时代反思。我们看到的,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对艺术的追求。艺术在最高层次上,是超越民族、不分畛域的,而吾人对生命的礼赞,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与追求,也是永无止境、亘古常新的。正因为如此,《家书》中所体现的,不仅是人间的挚爱与关怀,也是超越生命的气魄与胸襟。

​吴天宇读书

​傅雷对儿子的失败,并没有责骂,也没有训斥,而是祝贺儿子又有了一点失败的经验,再教儿子如何面对失败,战胜失败。这种循循善诱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一般家长能想出来并做出来的。没错,在生活中栽了跟头并不是坏事,重要的是以后能否爬起来,这样,便有了一次次失败的经验,便离成功更近了一步。每个人的成功都伴随着痛苦,只有战胜痛苦,才能成功。

  傅雷对儿子的话,一会儿像一位语重心长的长辈,教育孩子如何这样做,如何那样做,这个放心不下,那个放心不下;一会儿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困难时给孩子打气、谈心、给予安慰,解决烦恼。作为父亲,对孩子的教育要讲方法,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孩子需要的仅仅只是一点安慰罢了,因为这安慰可以使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强,行为更加独立。

  傅雷先生儿子走的第二天傅雷先生就给儿子写信,说明了傅雷先生对儿子的关爱。而傅雷先生,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则体现出了傅雷先生对儿子的鼓励,《傅雷家书》这一整本书也不过是讲了四部分内容:1、讨论艺术;

2、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3、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4、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而我看了半天外加资料辅助才看出来,没办法,有点看不懂表情表情表情表情表情

我觉得这本书非常的适合我们看,我记得当傅雷先生告诉傅聪,进屋脱大衣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着和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要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我在想,这个父亲不得了,这样的琐事也要不远万里点点滴滴的写在书信中。细节的写出了一个父亲的形象。

傅雷先生还是一个慈祥的父亲,他为我们培养出了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傅聪。

具体就说那么多,只有亲身阅读,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到文字间的深刻与温暖,快来自己阅读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慎独班读《傅雷家书》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