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第77诗解5君子神清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第77诗解5君子神清

题文诗:

疏春旷夏,天地之数.民爱衣食,不爱天气.

天气于人,重于衣食.衣食用尽,尚犹有间,

气尽立终.养生大者,乃在爱气.气从神成,

神从意出,心所谓意,意劳神扰,神扰气少,

气少难久.君子真情,真情之窟,能知所止,

止恶平意,平意静神,静神养气.气正神清,

情真多治,得养身大.古道士言:将欲无陵,

固守一德.神无离形,气多内充,忍饥耐寒.

至和至乐,生之外泰,精气神者,生之内充.

泰不若充,况外伤乎,忿恤忧恨,生之伤也;

和说劝善,生之养也.君子慎小,物无大败.

其行中正,其声向荣,气意和平,居处虞乐,

可谓养生.凡养生者,莫精於气.故春袭葛,

夏居密阴,秋避杀风,冬避重漯,就其和也.

衣欲常漂,食欲常饥.体欲常劳,无长安逸.

正文:

 疏春而旷夏,谓不远天地之数。民皆知爱其衣食,而不爱其天气。天气之于人,重于衣食。衣食尽,尚犹有间,气尽而立终。故养生之大者,乃在爱气。气从神而成,神从意而出。心之所之谓意,意劳者神扰,神扰者气少,气少者难久矣。故君子闲(33)欲止恶以平意,平意以静神,静神以养气。气多而治,则养身之大者得矣。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无陵,固守一德。此言神无离形,则气多内充,而忍饥寒也。和乐者,生之外泰也;精神者,生之内充也。外泰不若内充,而况外伤乎,忿恤忧恨(34)者,生之伤也;和说劝善(35)者,生之养也。君子慎小物而无大败也。行中正,声向荣,气意和平,居处虞乐(36),可谓养生矣。凡养生者,莫精於气。是故春袭葛(37),夏居密阴,秋避杀风,冬避重漯(38),就其和也。衣欲常漂(39),食欲常饥。体欲常劳,而无长佚,居多(40)也。

【注释】

(33)闲:同“娴”,熟悉。(34)忿恤:忿恨和忧虑。恤:忧虑。优恨:忧虑和遗憾。恨:不满意。(35)劝善:应作:“欢喜”,因形近而误。(36)虞乐:快乐。虞:同“娱”,娱悦。(37)袭葛:穿葛织的衣服。袭:穿。(38)重漯:应作“重湿”,很潮湿,这里指很潮湿的地方。(39)漂:漂洗,洗。(40)居多:居处要多。这与养生有多大关系,不清。疑为衍文。

参考译文:

在春季疏远,在夏季空缺,叫做不远离上天大地的规律。人们都知道爱惜自已的衣食,却不知道爱惜自己的上天之气。上天之气对于人,比衣食更重要。衣食用尽,还可以有空间时间,天气用尽,立刻就终结。所以修养自身的关,键就在于爱惜上天之气。气由精神形成,精神是由意念出现的。内心所向往的叫做意念,意念劳伤的,精神就乱,精神乱,的气就少,气少的难以持久。因此君子熟悉要制止丑恶以便使意念平静,平静意念以使精神安宁,安宁精神以便修养气。气多了就平安无事,这样修养自身的关键就得到了。古代的道士有这样的说法:要想没有欺凌,就要固守一种德行。这是说精神不脱离形体,气就多充实体内,能忍耐饥饿和寒冷。和谐快乐,是生命的外在平安;精神,是生命的内部充实。外部平安赶不上内部充实,更何况外部伤害了,忿恨和担,忧忧愁和遗憾是生命的伤害;平和、愉悦、是生命的保养。君子对小的事物都谨慎便没有大的坏处。行为正直,声音朝向繁荣,气与意念和谐平稳,坐在哪里都快乐,可以说是保养生命。凡是保养生命,没有比气更精粹的。因此春季穿葛织的衣服,夏天居住在密阴的地方,秋季避开萧杀的冷风,冬季避开很潮湿的地方,就接近了平和。衣服要经常漂洗,吃饭要经常在饥饿的时候。身体要经常劳苦,而不要长久安逸(居处要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第77诗解5君子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