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非常赴宴故事

非常时期,赴宴有非常故事。 

一间大包厢,一张16个人的大圆桌,七零八落只坐了8个人。一落座,就如分散在了五湖四海的阶级兄弟。四邻左近一点不近,对面的人呢,好比隔着千山万水。远远望去,言笑晏晏,亲切亲爱的一张脸,被圆桌中间一大片鲜花树根之类的东西阻隔着。

我努力从山花烂漫中,探出半张可爱的笑脸。抬头却见对面是一片空气,根本没有人来接我的翎子。

要敬个酒,那是要站起来遥遥举杯,如千里之外的遥相呼应。真真觉得,在亲热之中,隔着无尽的悲怆。为了表示热忱和亲厚,一桌丰盛佳肴,生生吃成了鸡尾酒冷餐会,每个人都在端着酒杯绕着大圆桌走路,说话。就是无人坐下吃酒,吃菜。 

一餐饭吃下来,8个人走马灯一样,绕着个圆桌川流不息,你来我往,奔波忙碌,敬酒聊天,简直比那上菜的服务员小姐还辛苦。 

有人感叹说:下趟吃饭不能来大饭店了,规矩太多!下趟去乡下吃农家菜,独吊吊悬空八只脚的乡下农庄,独一桌,安全系数高,吃起来也自在。说是某某镇某某村,有一户某某农庄,做的农家菜十分地道,值得去尝一尝。

这顿饭还没结束,下一顿又在摩拳擦掌吆五喝六。 

我低头不语,心想,要吃家常菜,我不好在家里吃?去饭店,就是要吃点家里不好做,做不出的菜啊!当然,这种煞风景的话,我只是在心里想想。

去农家乐吃农家菜,是很多年前的流行了。土鸡土鸭,无公害蔬菜,特别受食客欢迎。农家乐做不出高档的鱼翅羹,燕窝盏,招牌菜无非是土鸡汤、红烧鹅,吃的就是一个家常味道,酱煨蛋烧肉和肉嵌油豆腐绝对不能少,有了这两样菜,恍惚就是回到小时候过年了。

其实这些菜都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常见的菜式,吃了几十上百遍,吃到味蕾已经有了条件反射,看到那道菜上桌,就自动把味道反馈到了舌尖。这样的菜,很难评论好不好吃,唯有一条很重要,就是要像家里的味道,家常,就是对味。 

其实所谓的农家菜,只不过是把家常菜重油重糖做一番,那菜比家里味厚,比饭店味薄。唯一取胜的,是食材的新鲜地道,有了好食材,还怕做不出好菜?但是现在的农家乐,哪里是家禽散养,蔬菜自种,也都是市场化运作了。

这样想想,要想在饭店里要吃到“家常”味道,就好比亭子间嫂嫂假扮“人家人”。人性真是最奇怪的东西,家里做菜,希望做出饭店味道。在饭店吃饭,又想吃到家常味道。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办得到么!

苏州已故著名美食作家陶文瑜先生在世的时候,有“三不吃”。一不吃盒饭,二不吃火锅,三不吃农家菜。

文瑜先生一辈子活得通透,真真是个明白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常时期,非常赴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