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7《见识》8——我为什么喜欢听现场音乐会

当真正到了现场,才知道的确不一样。

互联网让高处的艺术走向了大众,现场又让艺术回到了高处。进入大众,让人知道她;重回高处,才会重新理解她。

001  在场感

我第一次听音乐会是听傅聪的钢琴演奏会,曲目忘记了,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所有参与者着正装出席,庄重而有仪式感。

整个音乐会进行过程中,所有人安静聆听。安可曲之后钢琴家离场,如浪潮般的掌声,全体肃然的起立。

还有,演出中一丝不苟的70多岁老爷子,休息时间不多,但每曲都是精彩的呈现。

整个场面,人沉浸其中,感受到了古典音乐的深邃与冷静。

在场感,是在向世界宣告我在,是在历史长河中激起一朵浪花,哪怕是见证一朵浪花的存在。

彰显存在感,是人类本性。

002  印记感

除了在场感,我们还需要印记感。

譬如,我之前观看了一场探戈舞。当真的在场时,才会发觉这真的是腿的战争,男女的小腿快速有劲地翻飞,跳跃、旋转,都让人眼花缭乱。

传说,这是情人秘密之舞,男女表情严肃,互相深情凝视,时而快速扭头,警惕被其他人发现。

如果问我,什么在我心上刻下了印记,那我一定会脱口而出——腿、腿、还是腿。

这就是印记感,只有在场,配合当时的环境、志同道合的人,才会留下印记,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融进骨肉之中。

刻画印记感,是人类的本性。

003 价值感

除了上述两点,人需要用高雅艺术来凸显自己的品味。

我喜欢看莎士比亚戏剧,看了两场。第一场是《哈姆雷特》,全英文表演,我却一个都听不懂,眼角瞟着舞台一角的中文翻译,假装听得懂。

不过之后,我开始学习英语。时隔一年再看《罗密欧与朱丽叶》,英语单词听懂三分之一,有更多的心去关注舞台上演员的表情、动作,感受戏剧的张力。

价值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级。我们在满足了生理、安全、社会、尊重需求后,开始寻求自我发展之路。

实现价值感,这更是人类本性。

最后,吴军先生提到的商业的本质,其实就是满足人类的本性,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把钱花出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717《见识》8——我为什么喜欢听现场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