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风情画

我从成都回到故乡古蔺已有月余,已经越来越享受山村的新鲜空气,偶尔还可以悠然的晒晒初冬的暖阳,这样的日子是我在大城市里可望而不可及的。进山的水泥路正在翻修,但凡出行全靠父亲骑摩托车载我,父亲骑车很稳,在崎岖的山路也能平稳行驶。

所以只要认识父亲的人出行都会找他,有父亲电话的就打Call,没有电话的会到我家对面的马路上喊他。现在的山村大多数是留守的老人儿童,虽然路修好了,可是会骑车的大多都去城市里务工了,父亲之所以留在村子里就是为了照顾我年过九旬的老奶奶,没想到父亲渐渐成了这些人的专车。

父亲是乐此不疲的,有时候有老伯要起早到城里卖菜,父亲也跟着起早。山村里有不少菜农都是父亲接送的,他们年纪大了,不能去城里打工,只有靠种菜谋生。我见过年近七旬的老奶奶,国家对她每月有一些补助,但老人膝下无儿,总需要赚些棺材钱,我便看着她艰辛地活着。

昨天父亲去黄华奔丧,父亲的一位老友的母亲去世了,父亲邀我同去,我却因侄儿的玩具车有问题没能同去。父亲早上载我到城里,便去黄华了,次日方能回来。父亲在那边有一位债主,那位债主孤家寡人,在他落难的时候向父亲借了万余元,至今未还。

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替侄儿解决玩具车的问题,顺便在三味书屋购了两本书。我其实不常买书,盖因应承了北京一家公司的剧本,眼看月底要交稿了,故而买了两本相关书籍以作参考。

期间还参观了姐姐的工作日常,姐姐确有好的口才,销售奶粉的工作让她如鱼得水,可能还因为对年轻妈妈的心理比较了解,姐姐才能有好的人缘。到了下午姐姐便去下乡了,她们家的奶粉在乡下也有分店,姐姐要常去帮助乡下的奶粉店做促销。

我在姐姐家吃过晚饭就告辞回家了,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小孩在餐桌上是不爱吃饭的,我侄儿就是典例。不比我们小时候物资匮乏,无论什么吃的都要大快朵颐,盖因零食吃得少。现在的孩子零食吃得太多,所以到了饭桌上才不爱吃饭,更不爱吃蔬菜。

傍晚七点时分,路过古蔺城的滨河路,河对面是正在拆建的旧城,那里承载了不少古蔺人的回忆。有传统的古蔺面条店,也有麻辣鸡店、豆花店,裁缝店和糕点店这些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如今都被拆成断壁残垣。

还有曾经的电玩店,年幼时表弟带我第一次打街机的地方,什么恐龙快打、拳皇、三国、西游等等,每每盼着进城就是要去那里玩的。如今远远看着童年的期待,在历史的车轮下渐渐碾碎了。

等我走到回山村的路口,已经没有摩托车载人了,的士车是不太愿意去山村的,一则是水泥路在翻修,二则是载客上去却拉不到客人进城。突然灵光乍现,我想起了电影里面主角在马路上竖起大拇指,我也就依样竖起了大拇指。

有几辆顺道的车犹豫了下,却最终没有停下来载我,心中难免失望。我正准备要放弃时,迎面又来了一辆摩托车,我高高竖起大拇指,尽量显得自信且阳光。那摩托车司机总算停了下来,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用一口标准的古蔺方言问询我归处。

坐上这位老司机的车,心中是有暖意的,他骑车像我父亲一样稳健。可是中途却玩起了单手车,左手接电话,右手掌着摩托车把手。虽然此时往返的车辆稀少,但是这样做无疑是危险的,然而我无法抱怨什么。

我从俩人的对话中得知,他要去某村讨债,竟然和我父亲一样,我不禁要感叹世事总有惊人的相似。他一边骑车,一边在电话里问询债主的概况,摩托车依然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我猜他已经是人车合一了,因为他单手骑行也同样平稳。

很快便到了我家的分岔路口,我下了车向他道谢并提出要支付油费,他果断拒绝了油费一说。我是替他着想的,万一他和父亲一样讨不到债,可是要空手而回的,父亲讨债多次了,都是这样的结果。

等我到家已经晚上八点过了,奶奶还没有睡觉,说是要等爸爸回家,我告诉她爸爸今晚要在黄华过夜,她还是念叨着儿子。这些年父亲和奶奶在家是相依为命的,父亲骑车在城乡之间跑着,但是到了饭点总会回家为奶奶做饭,奶奶就总是挂念着他。

我安慰奶奶说不必担心父亲,让她早点休息,我则上了楼去读我的书。奶奶中途还说要做饭给我吃,我竟忘了问询老人有没有吃饭,说来惭愧,我对老人家总没有我父亲那样孝顺。

入梦了,总还能梦见那老师傅在异乡讨债,就像我父亲那样。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十三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蔺风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