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洋水师交到左宗棠手中,那么中日甲午海战,会发生逆转吗?

如果是左宗棠管理北洋水师,那么甲午海战,能够打赢日本的可能性相当大。左宗棠和李鸿章相比,李鸿章就是一个纯粹的政客,他讲究的是个人利益。而左宗棠的表现,更像是一个侠客,或者说猛士。从他的性格表现上,更多的反映出武人的风范。

而且,左宗棠在军事上的成就,要比李鸿章强的多。让一个专业的人去管理北洋水师,可能会让北洋水师的战斗力,提高几个档次都不止。


首先从个人信念上来说,左宗棠的忠心程度,要比李鸿章高出一大截。左宗棠这个人对事业、对朝廷的忠心,接近愚忠的程度。而且,他深信儒学中的“诚意,正心”的理念。他为官办事的手段,依靠的是儒家和法家,也就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

而且,左宗棠这个人有极强的个人信念,很像金庸小说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现实体现。他甚至敢大胆冒犯慈禧太后,不惜将慈禧安插的亲信,以及封疆大吏拉下马。表现了这个人不畏强权,敢于亮剑的精神。


而李鸿章这个人,表现的就极为圆滑和势力,这也是他能够不断升迁的原因。虽然李鸿章也是读圣贤书出身,但他偏偏不信任何道德文章。他做人的标准,就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从他为官时,在官场上如鱼得水,运用各种官场的套路,以及尔虞我诈。可见这个人,和他的老师曾国藩一样,就是一个官场老油条。这种人只会为了利益而奋斗,而不在乎是不是干些实事。


因此,也就有了后人,对晚清中兴重臣的经典评价,“曾国藩在拼命做学问,左宗棠在拼命办事,李鸿章在拼命做官”。

其次,左宗棠的军事能力,要比李鸿章强很多。虽然,他们都曾经在湘军的决策层,也都参与过指挥镇压太平天国的行动。但后来李鸿章转做了文职,而左宗棠在军事方面走得更远。左宗棠后来还参加了镇压捻军,以及收复新疆等军事行动。


而且,从李鸿章和左宗棠,对待将领态度的不同,也可以看出,李鸿章只是将军事,用作他升官的一个资本。他对手下的军官,就是按照曾国藩收买人心的那一套,要钱给钱,要官给官,要人给人。

正是由于李鸿章和属下的关系,完全是靠着利益所连接。因此,这些人表面上听从于李鸿章的指挥,但暗地里和李鸿章离心离德。李鸿章真正能拉拢的,都是一些利益至上的小人。而真正有风骨、重节操的人,都不愿意附庸于李鸿章。


而左宗棠不一样,左宗棠身上散发着一种强烈的侠义精神。他敢于为国请命,他敢于对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进行抨击。而且,他在军事行动中,甚至能够做到身先垂范,以身作则。

因此,左宗棠的部下对他都是发自内心的敬佩,自愿鞍前马后跟随他,战死疆场建功立业。可以说,左宗棠的手下,真正是一批有能力、有作为的将领。


最后,就是关于北洋水师军费的问题。很多人把北洋水师的失败,归根于经费不足。这确实是北洋水师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与李鸿章的不争取,有很大的关系。

李鸿章一开始,就没有把北洋水师当做国之利器,当成抵御外侮的有利武器。他只是把北洋水师,当成保存实力的一个筹码。


李鸿章背后的湘军,被朝廷所顾忌,要求他裁员。于是,李鸿章就借北洋水师之名,把大批湘军中的亲信,安插到了北洋水师,以此来保全自己的利益。而北洋水师能发展成什么样?却不在李鸿章的考虑范围之内。

因此,当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水师的经费,用作他途之时。李鸿章也仅仅是抗争了几句,就没有下文。其实李鸿章也在赌气,既然你们不想搞,那就让它烂到那吧。


如果李鸿章真的下定决心和慈禧太后死磕,北洋水师的经费,不会被挪用的那么狠。所以,李鸿章对此要负很大的责任。

而左宗棠却不一样,左宗棠这个人非常注重实用,他想要搞的东西一定要搞到手。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时候,朝廷也没批多少经费。但是左宗棠据理抗争,朝廷被迫拨款500万两。


而且,左宗棠还通过胡雪岩之手,大放空头支票,从外国列强手中,搞到一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这也是他能收复新疆的重要依仗。

如果让左宗棠来掌管北洋水师,他一定会把北洋水师打造成一流舰队。左宗棠这个人之所以名声在外,就是源于他在干实事。不像李鸿章,只为了求官、求名。


像左宗棠这样的性格,如果朝廷敢挪用北洋水师经费,左宗棠一定会大闹一场。对于他这种封疆大吏来说,如果他不低头,慈禧太后也拿他也没办法,毕竟人家实力在那放着。

因此,如果北洋水师握在左宗棠手中,那么中日甲午海战,谁胜谁负,还是两说?即使不能够取得胜利,但也不会像当年输的那么惨。至少左宗棠的麾下不会出现逃兵,一定会与日本舰队死磕到底。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北洋水师交到左宗棠手中,那么中日甲午海战,会发生逆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