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5:“宠辱不惊”是什么境界?

今天进入“自我调节”大类。

《世说新语》里有两段小故事,分别讲的是“喜不形于色”和“怒不形于色”,合起来正是“宠辱不惊”的境界。

先说“喜不形于色”,说的是名臣谢安和客人在下围棋,突然收到侄子谢玄从淝水之战的战场寄来家信。谢安看完信,半天不说话,过了一会才慢慢凑近棋局准备继续下。客人问他战争打得怎么样了,谢安随口回答道“小儿辈大破贼”,举止如常。

而另外一个“怒不形于色”是裴遐的事迹。裴遐是晋代地方长官,有一次,裴遐到朋友东平将军周馥家中做客,然后和人下起围棋来。周馥手下有一位司马前来敬酒,裴遐没有分神,将递过来的酒搁在一旁。这个举动惹怒了那位司马,他推了裴遐一下,裴遐从椅子上跌倒在地上。大家目瞪口呆,但裴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仍旧回到座位上继续下棋,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后来,太尉王衍和裴遐说起这事,裴遐说:当时光线太暗了吧。

这种平和、淡定、宠辱不惊的修养非常让人赞叹。宋朝苏洵曾在文章《心术》中写道:“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这里提到作为主将“治心”的两种让人惊讶的表现,也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自我调节”的情商能力。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

有人对脑部进行过研究,发现人如果处于压力之下,那么情感脑的运作就会抑制脑部执行中枢(位于额头后部的前额叶)的活动。

前额叶区是控制记忆的位置,这部分掌管人们专注力和记忆的重要信息。当心情平静时,控制记忆区运作的效率最高;当情势危急时,大脑就会转入自我保护状态,这是人为了生存而改变的心理状态。

在1997年的重量级拳王争霸赛中,泰森在盛怒之下撕咬了对手霍利菲尔德的耳朵。这一“幼稚”的举动让泰森赔上了300万美元,还被禁赛1年。

在某种意义上讲,泰森也是大脑报警中枢的受害者。在大脑前额叶区,执行中枢通过神经高速路与杏仁核直接相连。这个杏仁核与前额叶之间的神经网络就是大脑在紧急状况下的报警系统,这个结构在人类历史的几百万年中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职场和工作中,我想大家都遇到过周围的人情绪失控的经历。尤其是每当压力接踵而至,我们感觉压力并非叠加,而是在成倍增长。结果,每增加一点儿压力都令人无法忍受,很快让我们濒临崩溃。

从生物与化学的角度来讲,每当杏仁核触及大脑“恐慌案件”时,就会不断分泌一种被称作“促皮质素释放因子”(CFR)的激素,最终产生大量紧张激素,其中最主要的物质被称为“皮质醇”。

我们在紧张时分泌的激素达到一定程度时,大脑就发出“攻击”或者“逃跑”的指令。激素一旦开始分泌,就会在体内存留几个小时,然后每件烦心事都会增添新的紧张激素。激素不断积累,让杏仁核处于时刻准备行动的状态,一旦遇到一点点挑衅,就会爆发,或者变得惊恐万分。

两个实验

大脑的基本设计是依据一个简单的相对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有些神经元引发行动,有些则抑制行动。

杏仁核是大脑中的报警系统,能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控制前额叶,应付它所针对的紧急情况。前额叶则无法迅速、直接控制杏仁核。相反,前额叶有一系列起抑制作用的神经元,可以阻止杏仁核采取紧急措施而发出的指令,就像输入一串密码,关掉家中安全系统的错误警报一样。

实验一:脑部影像的对比研究

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实验室的导师理查德·戴维森(Richard Davidson)对两组人做了几个脑部影像研究,其中一组人对生活中的大起大落能应对自如,另一组人则比较敏感,容易感到沮丧。戴维森给两组人做了压力测试,比如,写出自己最难过的个人经历,或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解答数学难题,并且记下他们的脑部功能状况。

第一组人往往能够从压力中迅速恢复过来,他们的前额叶区在几秒内就可以使杏仁核恢复,因此他们可以很快平复下来。杏仁核的活动和沮丧情绪会在持续上升几分钟后恢复平静。

想想看,管理者、决策者和人事主管,如果他们在最基本的情感能力方面表现较差,那么公司要付出多大代价?有一项针对大规模零售连锁店经理的研究发现:那些最容易因工作压力而紧张、一旦受到责备就崩溃的经理管理的店面的业绩也是最差的。在同样的压力之下,那些能够冷静自我控制的经理所管理的店面的业绩最好。

实验二:“棉花糖测验”

《情商》一书中讲述了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两组孩子所做的“棉花糖测验”。当初的测验将这群孩子分为两组,选择立即吃糖的孩子被归入第一组,而愿意等待拿两块糖的孩子则被归入第二组。前者在压力下容易崩溃,爱发脾气,争强好胜;在追求目标时,不太容易抗拒诱惑。大约14年后,这些孩子正面临高中毕业。

然而,让研究人员感到惊讶的是,第二组孩子大学入学测验的SAT平均得分比第一组孩子平均得分高210分。他们参加工作以后,差异就更加明显了。那些能抵制棉花糖诱惑的孩子在二十八九岁时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做事更专心,更能集中注意力,更能培养真诚、亲密的人际关系。他们办事可靠,富有责任心,面对挫折也能够表现出较强的自制力。

棉花糖测验的结果充分揭示:人们冲动、恼怒及情绪波动时,一定会因此付出代价。当我们被冲动、愤怒、情绪支配时,思考能力和工作效率都会受到影响。

控制情绪

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仅包括“缓解痛苦”或“抑制冲动”,还包括必要时引发某种情绪,有时甚至是某种不愉快的情绪。有些讨债人在讨债之前就会先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进入兴奋、暴躁的状态。医生要告诉病人或亲属不幸的消息时,他们往往把自己调整到某种忧郁、难过的心理状态。同理,殡仪馆的殡葬员在与死者家属见面时,也要使自己表现出悲伤难过的神情。在零售业或其他服务业,到处都要求服务员礼貌友好地接待顾客。

零售业、航空服务业、旅馆饭店等行业都属于需要驾驭自己情绪的工作领域,这种情况称作“人类情绪的商业化”,但这种“商业化”并不是纯粹的坏事,比如,一个护士认为自己应当关心他人且富于同情心,那么对她来讲,花些时间体恤病痛中的人的心情、体贴患者的感受就不是沉重的负担,而且会使她觉得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

自我控制情绪的意义不是指“否认”或者“压抑”真实自然的情感表露。例如,“坏”心情也有其价值,生气、哀伤、恐惧等都可以成为创造新力量或与人接触的动力。生气也可以变成强有力的动力,特别是希望消除不公正或不平等的情况下;共同分享哀伤可以使人们凝聚在一起;愤怒如果来得不是过于猛烈,也能激发创造力。

自我控制情绪并不是要求过度压抑或压制一切情绪和冲动,事实上,过分压抑会造成身体和心灵的伤害。人们在抑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抑制很强的消极情绪时,心跳会加速,这是血压升高的征兆。如果长期这样压抑情绪,就会导致思维混乱,妨碍思考能力,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

相反,情感能力指的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表达情绪的能力”。在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这种健全的情绪尤为重要。因为情绪表达的基本规则在不同的文化中存在极大的差异。在某种文化中被认为是恰当的表现,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显得有些鲁莽。例如,南美国家的商业伙伴可能认为北欧国家的管理者既冷漠又不平易近人。

在美国,不表达情感、保持距离或漠不关心常常被视为负面的态度。对美国公司的近2000名总监、经理和主管进行的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缺乏情感表露,那么他的业绩不尽如人意与之存在密切的关系。业绩优秀的经理表露其情感比平庸者自然得多,但作为一个群体而言,主管在下级面前总是更多地抑制自己的个人情绪。这是因为如果主管明显表达不恰当的情感,那么可能就会对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就高层管理人员的情感方面而言,他们在工作场所的情感表达几乎已是种特别“文化”,完全与其生活的其他部分分离开来。在朋友和家庭这类亲密的关系中,我们可以、也应该无所不谈,但在工作上要留意不同的情感上的约束


延伸阅读:《情商3:影响你一生的工作情商》丹尼尔·戈尔曼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商5:“宠辱不惊”是什么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