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华:“乌鸡秀”的故事

>【专辑】东山作家走进梧龙古村落


   “乌鸡秀”的故事

        作者:林长华

  东山岛人习惯称有真才实学的文化人为“乌鸡秀”。历史上,“乌鸡秀”确有其人。他是清代诏安县五都梧龙村(今东山县)人,姓林名清音(1813~1877),学名“清亭”。林清音出生于1813年,这一年是清代仁宗嘉庆十八年,农历癸酉年,俗称鸡年。林清音生来肤色偏黑,生肖属鸡,故有乳名“乌鸡”。林清音是清代咸丰年间廪生(即秀才中的佼佼者),他机智聪明,灵活善变,好打抱不平,是当时一个类似阿凡提的机智人物。笔者上世纪在民间采风中采集到乌鸡秀许多故事,这里选取三个,以飨读者。

“乌鸡秀”故居。 林长华/摄

    巧计罚衙役

  有个新上任知县听说“乌鸡秀”不好管,就想出一条妙策,想给他个下马威。一天,知县令衙役带上他的手书,要“乌鸡秀”到县衙来写一幅字,知县揣测:这“乌鸡秀”肯定不听使唤,哼!到时老子让他晓得厉害。

  衙役疾步如飞来到梧龙村。时值暑夏,“乌鸡秀”恰在院后门,摇着蒲扇纳凉看书。衙役劈头就问:“哎,你知道乌鸡秀家在哪里?”乌鸡秀见县差这么不礼貌,有意打掉他的威风,故意说:“什么乌鸡白鸡,你到门前去叫吧。”衙役只好绕了个大圈到前门,又是乌鸡长乌鸡短喊了一阵子,才见双扉缓缓开启。衙役见了,发怒吼道:“你这死鸡,为何戏弄我,县老爷传你有急事呢!”乌鸡秀接过知县手书,边看边点头,喃喃自语:“这等小事,何足挂齿。”

  这个衙役斗大的字不识半箩,也不知县太爷写的是什么,只见乌鸡秀手往庭院中一指,说:“知县大人要那个小石磨,还不快背去!”衙役看这副石磨重量少说也有百多斤,这大热天背到县里不死也要丢掉半条命,但他又不敢有违,只得用绳子捆好,三步一歇背到县里。

  乌鸡秀却抄近路先到了县衙,知县没料到乌鸡秀真的会来,就故作镇静说:“你来啦?”乌鸡秀见缝插针说:“对!正是来告你!”知县一听,手指头上的“明镜高悬”大匾,大拍惊堂木:“住口!本官新任,清廉勤政,何罪之有?”乌鸡秀不畏权势说:“就是告你刚上任就派衙役抢掠我家石磨!”知县怒不可遏说:“你这乌鸡,想叫就叫,有啥证据拿来看看!”乌鸡秀一副不温不火的样子,回答:“再等等,证据会有的。”过不多时,衙役“呼哧呼哧” 气喘着进来了。乌鸡秀借题发挥:“看,人证物证都到了,你还敢抵赖。这石磨镌刻着我的名字呢!”知县上前一看,果然不假,当着一大帮围观的人,只好一面拿衙役出气。一面向乌鸡秀赔不是。

    惩霸解民愤

  清代咸丰癸丑(1853年),有一次乌鸡秀往诏安县衙为民请愿。在庵仔渡(东山岛通往内陆的古渡口)渡船上,他看到有个衙役狐假虎威,不交船费。艄公苦苦哀求说:“大人,我划船划的满身大汗,全家大小靠划船过日子,您还是付了吧”衙役狠狠地瞪着艄公,恶声恶气地说:“老猴,你是欠打吧?你也不看老子是什么人,交什么船费!”

  船上乘客敢怒不敢言。乌鸡秀见衙役十分无理,十足霸气,又没有人为艄公说句公道话,他想这世道真是欺善怕恶,今日一定要给这仗势欺人的衙役一点颜色看看。只见他从腰间解下随带的私章,悄悄地印在衙役的包袱上。过渡后,他尾随衙役来到县衙,随即擂响县衙堂鼓。知县闻声令手下人问乌鸡秀:“击鼓何由?”乌鸡秀诉说:“生员欲为民请愿减税,下船时包袱被县差抢了。”知县哪里肯信?就问:“何证之有?”乌鸡秀说:“凡我之物,皆盖有我印章,不信请查验。”

  知县遂即传唤那个衙役拿来包袱,一看果然有上面盖着“廪生清音”的私章。知县令将包袱“还”给乌鸡秀,并责罚衙役20大板。衙役有口难辩,只好认打。乌鸡秀为民解了恨,十分开心地走出衙门。那个衙役一瘸一拐跟了出来,对乌鸡秀说:“你别高兴的太早!”。乌鸡秀看他眼露凶光,一副很不服气的神情,心里骂道:“乌龟仔,不彻底煞掉你的霸气不行!”遂心生一计。只见乌鸡秀佯装好意,把包袱递还衙役:“这是你的,物归原主。”衙役不知是计,接过包袱。孰料乌鸡秀悄悄进入衙门,大喊:“青天大人,我的包袱又被他抢了!”知县怒发冲冠,大声传令:“真是猖狂至极,给我抓来!”说罢,从案桌上签筒抽出4支红头签掷下,“再打40大板”,这下衙役被打的皮开肉绽,不敢再横行霸道了。乌鸡秀为民罚恶的事儿传开后,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妙联人称颂

  乌鸡秀天资聪颖,能写善辩,四书五经过目成诵,诗词歌赋也颇为精通。他所撰对联庄谐交融,雅俗共赏,且练就一手龙飞凤舞的好字,披笺挥毫如龙戏水,字跃纸上似凤飞翔。至今有不少巧联妙对脍炙人口。

  1853年一个夏日,乌鸡秀与几个学友相邀往漳州作客,途中遇雨,来到漳浦蔡府私家花园避雨。才貌双全的蔡府小姐得知是赴试儒生,而且当中有她久仰的乌鸡秀,便借机想试试他们的才学,蔡小姐以私家花园雨景出一上联求对:“雨洒荔枝枝水滴,唰唰响”,几个学友挠首抓腮,竟无一能对。乌鸡秀思索中瞥见园中兰花随风摇动,他触景生情,便以花为题对出下联:“风吹芝兰兰花动,阵阵香”,上联下联词性对仗工稳贴切,真是“天生的一对”!蔡小姐佩服得五体投地,一边连赞乌鸡秀“果然名不虚传”,一边采摘荔枝供几位客人尽兴品尝。

  有一次,诏安县黄员外聘请乌鸡秀到他家做私塾先生。乌鸡秀为试探黄员外的为人,装扮成挑夫模样,肩挑书籍及日杂用品到黄府,对黄员外说:“清音先生家有要事,得过两三天才能来。”黄员外信以为真,也就耐心恭候。转眼到了开学之日,学生们早早前来参加开学仪式。黄员外久等乌鸡秀未到,急中生智,突发异想,这挑夫平时随乌鸡秀进进出出,就请他代行开学仪式,应付了事算了。

  于是黄员外问“挑夫”识不识字?“挑夫”回答“读过几年书”。黄员外转忧为喜,便拿来早已裁好的红纸,叫“挑夫”给学馆写一副开学对联。“挑夫”也不推却,只见他不慌不忙拿起毛笔在墨砚中饱蘸浓墨,挥笔先在两张联纸分别写下“开张”“骏发”。黄员外一看,有点哭笑不得,惊讶地问:“你这手字写得这么好,可惜我们家不是做生意的,联语不恰当啊!”“挑夫”手握毛笔说:“我知道”。说罢,不紧不慢地在“开张”前补上“此日”,在“开张”后添上“全陈尼山儒货”。东家见了莫名其妙。正在纳闷,又见乌鸡秀在下联“骏发”前添加“他年”,在之后写上“尽是泗水英才”。这样便成为一副完整的开学对联:“此日开张,全陈尼山儒货;他年骏发,尽是泗水英才。”上联联语中的“尼山”,位于曲阜城东南,本名尼丘山,乃孔子出生地。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改称尼山。“尼山儒货”显然就是寓意书本文具了。泗水,西邻孔子故里曲阜,南峙孟子家乡邹城,下联联语中的“泗水英才”,则比喻出类拔萃人才。黄员外看了对联后,恍然大悟,抚掌赞妙。他猜想,能够撰写这副对联的绝非平凡之辈,他笑问:“莫非您就是林先生?”乌鸡秀答道“正是,正是,让头家你久等了”,说罢,两人相视大笑。

  乌鸡秀有个学生黄开泰得中进士,衣锦还乡之日,正好赶上他母亲做寿和儿子出生。三喜临门使黄开泰欣喜不已,除了宴请乡绅、亲戚之外,还请来戏班在家门口演戏隆重庆祝。戏班搭戏棚习惯要贴副戏台联,黄开泰便叫前来庆贺的儒绅们用升官、祝寿和弄璋之喜为内容撰一副戏台联,儒绅们苦思冥想撰不出三庆联,把头摇的如同拨浪鼓。

  这时,黄开泰忽然想起当年对他读书要求十分严格的老师“乌鸡秀”。乌鸡秀应邀而来,甫坐不久,黄开泰开口要求:“今天有劳恩师帮写一副戏台联。”写字撰联对于乌鸡秀来说,可谓小菜一碟。这时,早有仆人把磨好的墨汁毕恭毕敬地呈放乌鸡秀面前,说:“先生,将就,将就。”文思敏捷的乌鸡秀听罢,即以“将就”嵌首撰联:“将头出,扮仙贺寿起;就二连,加冠升爵来。”原来,东山岛民间演戏有个风俗,就是正式演出前的第一台(出)戏,要由演员装扮成神仙模样,先演“扮仙戏”,再演“人间戏”。扮仙戏都是描述众仙道人物,相偕到人间,为世人庆贺道喜,祈福献寿的情形,上联“将头出,扮仙贺寿起”写的就是这方面内容。而下联联语中的“二连”指的是两个剧目,内容与加冠进爵有关。“加冠”隐指添丁,因古代男子二十岁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当天,“乌鸡秀”撰写的贺三庆戏台联张贴后,就引来好评如潮,东道主黄开泰更高兴的如绽开的石榴,合不拢嘴。

  有一年,“乌鸡秀”所在乡里梧龙村有个私塾请来三个外地先生(教师),他们教学质量和职业道德都不很好,经常向农家子弟要这要那,学生家长很有意见,但又无可奈何。乌鸡秀知道后很是气愤,他想,为人师表,岂能如此?便决定整治这种不良习气。临近春节时,他独运匠心巧构了一副讽联,贴到私塾门口。联语写道:“一乡二里三先生,未谙四书五经六艺七律,教得八童九子十分可恶;十人九姓八东主,施了七厘六毫五丝四忽,尚且三心二意一等鄙俚。”过年后,三个庸师回到私塾,一看讽联,气得脖颈青筋暴突。无奈遇到“好斗的鸡”,只好忍下这口气。说来神奇,一副讽联竟起到警诫效果,三个贪婪庸师就此收敛,再也不敢从学生身上挤油水了。这副对联还被载入民国版《东山县志》。

林长华 文/图

(未标注的配图来自网络)


>>>【专辑】东山作协走进梧龙古村落

你可能感兴趣的:(林长华:“乌鸡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