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熙乾隆治国语录》

本文通过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和其大臣的对话来讲述一些做事理念,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些做事方面的见解,不构成建议。

目录

一、 康熙对儿子胤禛的教诲

@传授做事的方法

@对于学习的看法

@以修身为本

@关于做事的态度

@谈情绪管理

@和胤禛谈哪些人可以提拔重用

@一些杂谈观点

二、康熙与老师陈廷敬谈朝政管理策略

@朝政管理的理念及原则

@谈对制度的认识

@绕不开的话题谈吏治

@商鞅变法的借鉴意义

@对于人才培养的观点

@讲解强国发展路径

三、康乾谈经济建设

@伯乐体系

@发展生产理论部分

@对发展生产的观点

@巩固国本谈农业发展

四、康熙与大臣李光地谈科教文化

@科教文化核心理念

@谈如何发展科教文化事业

@对主义、宗教的认识

@伟大的思想导师

五、乾隆与傅恒谈论军事

@论军事思想

@论军力建设

六、康熙与李德全闲谈

@阅读后闲谈有感

@对生活的闲谈

七、康熙与孙子弘历谈未来社会构想

@几点疑问解惑

@关于未来社会的几个观点。

@力量改变世界,无力万事皆休。

@关于未来发展的两点设想

正文部分:

一、康熙对儿子胤禛的教诲

@传授做事的方法

@对于学习的看法

@以修身为本

@关于做事的态度

@谈情绪管理

@和胤禛谈哪些人可以提拔重用

@一些杂谈观点

@传授做事的方法

康熙:胤禛,下面这些关于人本性的总结是你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陈廷敬的话,你要牢牢记住并深刻领悟,你现在只需记住就行,我不会做过多解释。这第一句就是--人性就是对自己有利就是对的就支持,对自己有害的就是错要反对;这第二句就是--任何人都不喜欢别人替自己做决定;第三句话--人都喜欢感恩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第四句话--人都希望其他人顺着自己的意愿,不希望别人和自己对着干;第五句话--求同排异是人的本性,求同存异是人的期望,但是只是同不行,全是异也不行,需要以同为主以异为辅才最佳。

胤禛:儿臣已经记下了,儿臣一定会仔细研读的。

康熙:国家、社会都是由人构成的,虽然芸芸众生、千奇百怪、各色人群、各种言行、各种故事,但都是由一种冥冥的规律在支配,那就是人性。做为未来的君王,亿万黎民的主宰,你不可不深究。以后要把国家治理好,你制定的政策需要因势利导、因人性而利导;若你不能正确认识客观看待人的本性而制定执行反人性的政策,那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反而会危及我们的基业。历史上那些此起彼伏推翻帝王政权的动乱告诉我们,统治者因俗顺人性而制定的政策会不令而行,而那些违俗逆人性的治国之策,即使君王凭借国家机器的力量强力执行,结果只能招致更强烈的反弹,甚至是暴力革命,真的要深思啊。

胤禛:阿玛,胤禛现在做到了每天必计划,每天必动笔,每天必反思总结精进,对同一事物,我明显感到自己的认识比身边的人更深刻了。

康熙:你做的很对,这样假以时日你就能超越众人。平时就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做事时你不必患得患失,计划好了就去做。有了做事计划之后执行力很关键,作为一个合格的君王要智言、力行。还有就是胤禛,你偶尔也会犯年轻人都会犯的错误,就是有时不够客观看待事物,做事有些急于求成,希望你以后在这些方面要多加修炼才是。遇到问题要就事论事客观的谈认识,举措施,反省改进工作,决不能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主观臆断;做事不要慌慌张张,急急忙忙,要循序渐进、思虑周全后再从容去做。

胤禛:皇阿玛说的是,儿臣以后会注意改正这些缺点。儿臣也接触过许多各式各样的人,有些人喜欢信口雌黄、毫无根据的胡说,有些人则惜字如金、但句句说中要害,有些人有自知之明、谨小慎微、保持沉默。他们的言行都不一样,有趣的很。

康熙: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你描述的上述三种人,你更认同那种人的言语习惯?

胤禛:儿臣认为说话就要言之有物、言而有信,对于某一话题在没有调查研究之前就不要胡乱发言,乱开黄腔,滑稽得很,所以第二种人的言语习惯儿臣更认同。

康熙:你说得很对,特别是在认知层级较高的人面前,你不知道的事或者不确定的事就不要随意乱说,不懂不了解就不要发表看法观点,即使是君王也要谨言慎行,少说多听,言多必失,必须管住嘴,只说该说的话。别小看言语的力量,有时一句话的威力也是巨大的。做为储君你要记住,你要公平、正义、公正,兼听则明,绝不可偏听偏信,人的嘴对的可以说成错的,黑的可以说成白的,你需要察言观行,仔细辨别。

胤禛:老师说做为储君要严格自律,该说的话必须说,该做的事必须做,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这句话绕来绕去,儿臣不是很明白,皇阿玛怎么看?

康熙:你今年16岁了,按照我们满人的习俗14岁即为成年人,就要娶妻生子,打理好家里外的一切。你也老大不小了,成年人的世界可不像小孩童一样无所顾忌,老师的话你应该能理解,也必须理解。

胤禛:皇阿玛您日理万机,处理政务时常到深夜,儿臣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您要保重身体啊!

康熙:是啊,人人都羡慕皇帝,九五至尊,至高无上,但谁能明白做皇帝的辛劳,如履薄冰,忧思万千。我的脑袋时常运转不得休息,胤禛,说心里话,挺累。有时还挺羡慕你们这些大树下无忧无虑的阿哥们,以后你要为阿玛多多分担一些才是,阿玛希望你能快快成长起来,撑起这片天。其实做为君王并不是你们想象的样子,做为君王要一言九鼎,言必行,行必果。要有威严,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要有做为天下共主的样子。一国之君必须自我克制,不能恣意妄为、随心所欲,必须言行有道,不能无道言行,必须博闻强识,不能不学无术。必须时刻秉持天下为公的理念,不能私心太重,这很重要,谨记。

胤禛:要治理这么庞大的国家,各种用度需要花费大量金钱,这些钱财是何出处?

康熙:君王只有掌握了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拥有治理国家的力量。自古以来皇粮国税都是天经地义的,这也是我们统治国家的重要财源,但是直接向老百姓征税需要有个度,不然就会激起民变。皇家拥有大量私产,不直接征税而是垄断一些重要行业,如盐铁、金融、烟草等行业,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不增加老百姓负担的同时拥有雄厚的财源来治理国家。

胤禛:今天我读到一本书,上面有段话我认为很有用就记录了下来。

康熙:你这么用功念书,阿玛感到很欣慰。到底是什么话?说来听听。

胤禛:纵欲无度者亡,必须自律,因果循环,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人必须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不要揣着糊涂装明白,不要装聪明。

康熙:嗯,很好。是大智慧还是小聪明,是真有水平还是装有水平,结果会告诉你,人不能自欺欺人,要实事求是。君主既要智强也要力强。

胤禛:我发现一个现象,那些只想甜怕吃苦的人往往过的苦,那些乐于吃苦、敢于攻坚克难的人往往得到的却是甜蜜幸福。对待生命中的苦与甜,我认为熬得住能吃苦,以吃苦为乐的人才能成为卓越,熬得住能吃苦的民族才能迎来辉煌。

康熙:既然称为卓越,必然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只有拥有坚强毅力的人才能坚持到最后,卓越都是熬出来的。史书里记载的伟人无一不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经铁与血的淬炼,才能取得超人的成就。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没有谁能轻松的取得丰功伟绩,只有拥有顽强意志的人才能做到,苦难与辉煌同在。

胤禛:文字里描述的黑与白、对与错、善于恶之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水火不容,泾渭分明。但我的阅历告诉我这世间万物并不完全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对就对、错就是错,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更好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是对立的,但也可以相互转化;就像善与恶就在一念之间,好人也会做恶事,坏人也会做善事一样。

康熙:能客观看待事物,说明你领悟了。冥冥之中,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配着世间万物的运转,我们人类的力量在它面前是渺小的,所以任何人必须遵守它的规则行事,这种规则就是天道。力量改变世界,若哪一天人类的力量能超越这种冥冥之力,那么世间万物就会按照人类的规则运转,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胤禛:天道,好奇妙,真是令人敬畏。

康熙:是的,很奇妙。真与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可以是假,假也可以成真,变幻无穷尽。公与私,阴与阳、刚与柔,明与暗,伸与屈,美与丑,软与硬,文与武,动与静,胜与衰,善与恶,真与伪,奇与正,张与弛,民主与集权,严肃与活波,务实与务虚;凡事都要把握好度,合适的度,不要极端,物极必反,适度最好,这就是天道。

康熙:为了帮助你理解,我拿真善美与假恶丑举个例子,他们互为对立,是反义词;但人们都喜爱真善美的事物,讨厌假恶丑的事物,你要招人喜爱当然你需要是真善美的,然而真善美的事物难道就不会假恶丑吗?假恶丑的事物也许才能守护真善美。敌与友,攻与防,恩与威,随随便便与苦心孤诣,公开场合与私下场合,这些词儿,你好好悟一悟吧。我也累了,今天就到这儿吧。

胤禛:阿玛你好好休息吧,儿臣告退。

康熙:历代统治者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结论,治理国家需要外儒内法,但这都不是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搞建设发展经济,如果吃不饱穿不暖,那么什么法什么道德都不管用;须知崇尚道德、遵纪守法的前提是生存,是吃饱穿暖。

胤禛:民以食为天,国家要长治久安就必须要保证民众能吃饱穿暖,这是国家政权的责任。能很好履行这一职责的政权民众就会支持它,不能履行这一职责的政权民众就会惩罚它,以至于其统治地位被推翻。但天下太大,事务繁多,君王如何才能有充足的精力去处理好这些政务呢?

康熙:君王要给自己立规矩,戒律,只做该做的事,说该说的话。要做成一件大事很难,有大量细节需要去处理,有很多关系需要去协调,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体力、脑力,这一切要素都需要通过戒律来保障。一事无成的人必定自律性差,精力缺乏而时间再多都是一场空,高效利用时间需要靠充足的精力保障,旺盛的精力来源于坚决有力的执行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戒律。面对数量繁多的政务君王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是无法处理好这些事的,还有可能身体被拖垮,所以君王要通过戒律来保证充足的精力很强健的身体。

胤禛:我认为骑射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强健体魄和心性,儿臣很爱好这项活动。

康熙:说到骑射,那是我们满人的看家本领,我在练习骑射的过程得出一些心得,现在与你说到说到。其实通过练习骑射,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做事的道理。就是当你要做一件事,要进入某个陌生的领域,先要在一个精通这个领域的师傅带领下学习传统技能经验,再每天练习,精专练习于每个环节,之后再综合全过程演练,这样只要你能坚持四年不间断的练习,那么你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牛人。

胤禛:大量练习,熟能生巧,这对学习每种技艺都是适用的。

康熙:阿玛一生久历战阵,深知能征惯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勇在战场上的存活率远高于那些新招募的从未经历战争士兵。不会因为新招募的士兵资质比老兵勇差,而是对于战争的技能、经验需要经过由生到熟到精的过程,我相信如果给那些已经战死的新兵循序渐进学习战争的机会,他们是能存活下来并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但是战争就是这么突然、这么残酷,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提供给他们这种可能。特别是这些对战争的残酷还没什么认识的新兵勇,第一次上战场就遭遇到那些身经百战、实力强大的敌人,那么这些新兵勇存活的可能就会很低了。战国时代的长平大战中赵国统帅赵括就是很著名的例子,他的对手是秦国名将身经百战的白起,而对于战争的认识赵括在白起面前就是一张白纸,现实没有给赵括循序成长的机会,一开始就是毁灭。幼苗在长成参天大树之前是需要在呵护中成长的,我相信赵括的资质并不差,只是现实没有给他成长的机会而已。历史上不仅仅就这一个例子,三国时蜀国的马谡也是样的。

胤禛:皇阿玛圣明。

康熙:赵括的例子让我想起了我年轻时学游泳的事。在学习游泳这项技艺中,初学游泳的人若一开始就到激流深水中去练习,那么他大概率会被激流淹死。若他一开始只是在潜水处练习,循序渐进的熟悉水性,那么不出三月他就能熟练掌握游泳的技巧学会游泳。这时再去激流深水游泳,他就能游刃有余畅游江河了。

胤禛:练习游泳可比练习骑射难多了,儿臣老是学不会,阿玛有什么捷径没有,我不想那么辛苦的练习,我想七天就学会它。

康熙:胤禛,你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须知要取得好成绩,要以拙胜巧,必须脚踏实地、点滴积累,一步一个脚印,不然结果会狠狠的教训你。基础必须打牢,该走的路一步也省不得,需艰苦卓绝,百炼成钢。你若偷懒取巧,欺骗的只会是你自己。有些人懒惰、安逸、享乐、随性、马虎大意,有些人计划、勤奋、认真、图强、善思、艰苦奋斗,不同的品性不同的人生结局,毫无疑问第二类人能富贵,而第一类人会贫贱,其实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亦是如此。国家民族也是有品性的,不同的国家民族品性决定了不同国家民族的命运。强国有强国的民族品性,即使因为时运不济导致的暂时落后,它也能在后来抓住一机遇迅速崛起。但我们也要知道,一个国家民族的品性是能够被刻意塑造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弱国图强必须以改变民族品性为重要抓手。

胤禛: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不同身份对应着相应的服饰打扮、言行习惯、生活方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社会秩序井然。这样就是是最理想的社会状态吗?

康熙:这个需要辩证的看待,一方面规矩秩序对人人都有利,它调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理了各种矛盾,使人们的行为有所遵循,避免了动乱不安定因素,有利于民众的生活和生产顺利进行。所以君王要有君王的样子,臣属要有臣属的样子,长辈要有长辈的样子,晚辈要有晚辈的样子,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另一方面这种秩序也压抑了人的天性,不利于人进行开拓、创造、超越的活动,进而阻滞了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所以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还是我前面的观点,凡事要把握好合适的度。社会既要安定、秩序,但也需要超越、开拓,只有把握好两者合适的度,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国家向前发展。当然这个度不是死的,不是人为规定的,

而是通过试验得出来的,且必须因时因势适时调整。

胤禛:今天我看到一本书,上面对唐太宗做了评论。书上说唐太宗之所以能开创大唐盛世是因为他志向高远,广开言路,广纳谏言,礼贤下士,从不任性妄为,所以群贤毕至辅助他开创了盛世。

康熙:书上说的没错,任何人的思虑都有局限性,所以要善于听取别人好的建议。历代雄主无一不是志向高远之人,他们能礼贤下士,能为各种人才提供施展抱负的舞台,他成就了这些人才,同时这些人才也成就了他。但我还是坚信国家治理不能完全依靠某些贤明的君主,一旦遇上昏庸之人为君,那么国家由盛转衰是很快的。所以国家治理必须依靠先进的制度,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必须有一个持久刚性的制度做为支撑,杜绝随意性;在这样的法治国家里,君王秉持公心坚守法度即可,国家就能自行良性运转,人人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假以时日,国势必定昌隆。

胤禛:皇阿玛真是高瞻远瞩啊,儿臣受教了。

康熙:胤禛,认知第一,你还有很长的学习之路要走。路途虽然遥远但不要倦怠,学习的规律不是走直线,而是像滚雪球,各类学说各类知识都学,大量的学,持续的学,最终会产生奇妙的效果。你会发现越到后面你学东西的速度越快,理解会更深刻。持续不懈的积累,量的积累必然导致质的变化,不断阅读不断练习准没错。

胤禛:沧海桑田,时代条件一直在变化,我们的统治策略难道要一直沿用老祖宗的规矩吗?或者只是在这些老规矩框架内做些修修补补,难道就不能换一种治理方式?

康熙:当然不是,治理国家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善于把握社会发展趋势而因势利导,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对统治策略适时调整。贤明君王的思维一定不是死板的而是灵活的,是具备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这样他才能在处理新问题时游刃有余。

胤禛:人一旦没有了目标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连往何处使劲的方向都不知道就谈不上做成事业了。

康熙:其实人存在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个人去实现其在不同时间段树立的各种大小不一的目标,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浑浑噩噩、百无聊奈的。目标志向是成就事业首先要确定的问题,而且必须通过深思熟虑后予以明确,有了目标人生就有了希望,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的人为了钱财而努力奋斗,有的人为了权力荣誉,有的人为了永恒的活着,有的人则是为了探索未知世界,千奇百怪,各不相同。但不管怎样有目标是好的,就怕人生没了目标,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兴趣,一旦如此他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就会消亡。所以要不断给自己定目标,对于那些大目标需要有智慧、恒心、毅力去实现它。时刻要明确我要干什么事?我到哪里筹集资源,筹集多少?为了干成这件事我要招揽什么样的人才?

胤禛:我的部属中有各种处事风格的人,有的做事有冲劲敢于冒险,有的做事较理性稳妥,有的则两者兼有之。我认为不能说那种类型的处事风格更好,因不同事况任用不同的人把事情处理好就是最好。

康熙:因才施用是对的,任贤用能,术业有专攻,做事需要有内行专家指导才会少走弯路。一人能兴邦,有本事的能人一定要用厚待遇留住。一人也能败国,被蠢材蒙蔽你就是大蠢材。选择和庸人交流、合作就如同对牛弹琴毫无意义,只选择和对的人交流合作,所面对的人是鸿儒还是白丁你务必要仔细甄别选择。不要盲目做事,必须把事情想清楚了才能去做。做事既要扎实、稳中求进,也要善于发现窍门用对的方法,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务实。有些好的习惯你要养成,比如说早起,说到早起,我有个感受就是早晨心智不能被扰乱,早起第一件事就是要排除一切杂念。弘历你要记住,精力不够时间再多都会浪费,绝不能徒耗精力,要保持旺盛精力就必须有所戒律。充足时间加好的状态才能把事干好。还有做事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

胤禛:对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我是这么理解的,就是说要不断积累,如果积累不够,那么再多的技巧都是没有用的,要具备愚公移山的精神,积累,大量的积累,熟能生巧。

康熙:积累就是做,持续不断、加班加点的做,而不是虚度什么都不做。基础要打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专研、尝试,用心去做就很简单。你认真思考过这几个词的区别吗:看过,知道,精通。

胤禛:这三个词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是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认识由浅到深的过程。看过就是只有一点印象而已,知道就是大概了解基本情况,而精通就是对这个事物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能够把握每个细节并熟练使用。

康熙:不错,我们满人人数本就不多,大多善于骑射打猎,而用功学习文化知识的人十分稀少。你是他们的头领,你要成为既能带兵征战,也能文治天下的君主。所以比必须成为爱学习、善思考、勤实践的人。弘历你要记住,我们要治理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很不容易,你要睿智贤明,绝不能心存幻想,绝不能抱侥幸心理,必须用心务实做事。前明的教训历历在目,这要我们稍稍懈怠、麻痹大意,社稷基业由盛到衰再到败亡就是转瞬之间的事,你要时刻如履薄冰、兢兢业业。

胤禛:君王也是人啊,精力也是有限的,每日处理繁重的政务也会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阿玛,你是怎么做到长时间高效率的处理好这些政务的?

康熙:能够传递到君王处理政务案头的文件都不是普通无关紧要的公文,这一件件需要君王亲自批阅的公文的背后都是关系重大的政务,所以每一件都马虎不得,需要仔细斟酌思考,很是耗费心神。要处理好这些公文需要大量时间和旺盛的精力。但是如果你精力较差,即使你每日保证用六个时辰来处理这些政务,不但速度较慢,而且还会出现大量差错。你要知道君王的一个批阅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这样危害就十分大了。精力不够时间再多都会浪费,绝不能徒耗精力,要保持旺盛精力就必须有所戒律。

胤禛:阿玛,上次黄河泛滥,大量农田被淹,百姓流离失所,您让我前去河南处理赈济灾民、恢复生产事务,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和您说到说到。

康熙:上次你办的差事办的很好,满朝文武对你评价很高啊。是什么问题,你说说看。

胤禛:我发现下面办事的官吏,有的人很有主见,也很有担当,能从客观事实出发分析问题,在我下达事后证明有误的指令后,他能坚持己见,引导我重新正确认识形势,避免了我犯错,事情处理的很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但和这类人相处我时常感到做为储君的威严受到了挑战,有些不悦。有些人很顺从我,很会揣摩我的想法,和这些人在一起办公,我的威严得到了维护,心情也很舒畅。但是这些人很少有担当,事情没有处理好也总是推脱责任,有好处总是往自己身上揽。

康熙:哈哈,看来你是在认真做事的。其实每个君主遇到这个问题都会矛盾,都会有所取舍。恭顺、平庸、无担当的奴才与个性十足、桀骜不驯、能干事的人才,哪种人会得到君主的重用,这个要看君主个人品性了。事实证明,若君主是贤明大度有为之君,那么后者会受到重用,国家也会昌盛。若君主气量狭小、刚愎自用,听不得不同声音,那么前者就会受到重用,而后者就会受到打压,这样的国家就会衰败无疑。人本性就是求同排异的君主也是一样,当被人触摸逆鳞时君主心里必定会发怒,想严厉惩罚这个人,这是人之常情。但贤明的君主之所以被称之为贤明,必定和普通人不一样,他能克制住本能的情绪,做出正确的判断。希望你能有容人之能,要知道满朝文武若只有一种声音那是危险的,皇帝专横无度,对那些敢于发出不同看法的人严厉打击,导致的结果就是沉默一片、静若寒蝉,人人明哲保身,没人敢发表不同意见哪怕是正确的、没人敢于担当,那么这个王朝就离灭亡不远了。你要与时俱进,思维要跟上时代节奏,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激烈残酷的,不要盲目自大。

胤禛:老师说,国家改革的原则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缺什么就补什么,什么阻碍制约各类生产要素的潜能发挥就改革什么。要先搭骨架再丰满血肉,先造粗胚再精细雕琢,逐步完善,打造能更好促进生产发展的制度,使百姓富国家强。

康熙:你老师说的不全对。国家建设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制定科学的长期的战略性发展规划,这也就是全国上下各个阶层奋斗的行动指南。要推进这一宏伟的建设计划,需要依靠从中央朝廷到地方基层的各级组织具备强大执行力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如此,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将创造巨大财富,然后再合理分配这些财富,不能让这巨大财富富裕了少部分人而使大部分人挣扎在贫困线上,这样国家的发展就能进入良性循环。国家要治理好,有人认为政府什么事都要管,有人认为政府什么都不要管,他们都走了极端。其实根据我多年的实践经验是不管不行,管多了也不行,必须把握好度。

胤禛: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商人,他的事业做得很成功,所以他很富有。他告诉过我一个道理,我深表认同。他说:“如果买者贪图便宜低价购买劣质商品,那么以后他会面临一大堆问题;如果他舍得花费高价购买优质的商品,虽然当时有些心疼,但是他消费这个商品时会称心如意,觉得物有所值。”

康熙:很好,其实干事业人才最关键,须知优秀的人才是十分珍贵的,需要花费高价才能得到。贵有贵的道理,他能在往后的日子里为你创造你付出价格十倍百倍的价值,就如同买者高价购买优质商品一样。如果你任用一庸人在重要位置上,那么你将损失巨大。所以要舍得给最优秀的人开出超过他预期的高价,为他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这时一定要慷慨而不能吝啬,选择最优秀的人才干最伟大的事业。人对于轻易得到的东西不会珍惜,只有通过花大价钱购买到的东西才会觉得贵重而倍加珍惜。所以你的爵位你的厚禄,必须是给予那些历经千辛万苦、刀三火海才建立功业的有功之人,没有突出功劳的人绝不可以得到你的爵位和厚禄。这样天下英才才会感恩依附与你,听从你的号令。心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海纳百川,聚天下英才用之。皇帝要会识人,须知要改变一个人很难,最好是在选拔环节慎重选对的人,淘汰不合格的人,选择对的人响鼓不用重锤,真正的人才自驱力强是不需要管理的。

胤禛:每个人都会犯错,但老师讲:“皇帝没错,也不能有错。”

康熙:皇帝又和普通人有区别,皇帝需要是圣明的有权威的,所以皇帝不能有错,一个老是发出错误指令的皇帝还能称得上圣明吗?还能有威信吗?以后谁还会听从他的指令?皇帝也是人肯定也会犯错,但要维护皇帝的威严,所以当着众人的面不能承认错误,自己内心认识到错误并私下改正即可。

康熙:胤禛,你是怎么看待一个组织里的领导者的?

胤禛:做为领导者,需要时刻问自己:“我要将队伍带向何方?”领导者应该具备超凡的见识和过人的能力。关键时候能稳得了、定得住、信得过、可以依靠,让别人觉得跟着你有前途。领导者也是导师能教授知识,能带领出一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做为事业的骨干,能为人才干事业提供条件和良好的环境。领导者应该是德行厚重、学识渊博、创造开拓、笃行有恒的人。

康熙:领导者就是组织的大脑,大脑是复杂而思虑全面的,手足不需要思考,大脑的指令需要手足去执行才能把想法变为现实。整个国家统治集团是由共同利益为纽带结成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组织,这个组织代表国家最强大的力量,帝王就是这个组织的领导者,拥有最高资源分配权。做为帝王必须是最有实力的那个人,能为你的臣民提供庇护,一个帝王三个帮,臣民的拥护也壮大了帝王的力量。帝王必然会经受各方面的挑战,皇城是帝王栖息的京基重地,需要强大的禁卫军拱卫。君王做为一国的领导者,要处理好关于人与事各种问题,人与事都重要,不可偏废一方;君王不仅要懂法、用法也要知礼、行礼。必须重视对皇族子孙的教育,培养优秀的事业接班人。要增强在思想文教领域的话语权、影响力。

胤禛:老师讲:“一种人脑子比口快,一种人口比脑子快,后面那种人是愚蠢的,”让我要做第一种人。

康熙:一个年幼不成熟的人一开始一般都是口比脑子快,但随着阅历增长,经过磨练后就能做到脑子比口快。显然脑子比口快会更好。当你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足时,你要刻意练习补牢这方面欠缺的能力,记住了,是刻意的去练习。就像当你口比脑子快时,你就要刻意的有意识的去改变这一习惯,逐渐练习,最后养成脑子比口快的习惯。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你就能自然而然的表达而不会犯错。

胤禛:主子希望臣子忠诚、可信,痛恨背叛,但人的情感是无法捉摸多变的,怎么能使臣子忠诚可靠?

康熙:获取臣子的忠、信不是靠嘴而是靠制度。

康熙:帝王要具备较强的规划、组织、执行力。执行力很关键,耐心、恒心、毅力、决心的强弱决定了你的执行力的强弱。君王带领众人决定要干一件事,他做为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者,他要指导下面的人干好工作,他必定是对这件事理解认识最深刻的人。这就像老师教学生一样,若老师自己都不能把教学内容吃透完全掌握,那么他怎么可能把学生教会。君王吃透内核把握大方向,下面的臣子在君王指导下发挥才智,狠抓工作落实,只要执行得力就会实现既定目标。

胤禛:就拿上次您让我去河南赈济灾民那件事说吧,我接到任务后第二天就立即带领我的得力干将赶赴了河南受灾现场,到了之后简单吃了顿饭,稍加休息后我就召集当地官员召开了商讨赈济灾民的会议。在听取了当地官员和相关专业人士的情况回报后,我对灾情的情况已经基本了解。之后在我的主持下制定了赈灾方案,我们预计按照这个赈灾方案执行,三个月内就能妥善安置受灾的民众并使受灾区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但是结果我们用了六个月时间才实现上述目标,其中波折不断,还发生过灾民聚众闹事的情形,事后查明是因为发放赈灾粮食的官吏克扣救灾粮饷导致部分灾民被饿死,所以被逼无奈选择暴乱。暴乱虽然被平息了,但我发现了我们工作上的失误,那就是制定的计划在完美,如果执行不到位,就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甚至是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康熙:君王将目标列表、分解、细化,然后布置给下属任务,要想得到满意的效果必须三令五申强调并严厉督导。你以为你只需讲一遍,下面的人就严格按照你的指示执行了?那是不可能的。必须三令五申、反复强调之后下面的人才会有相关意识从而高度重视,而且你还需定期不定期的派人下去检查,监督下面的人开展工作,严格执法,奖优罚劣。其实如果你下面的臣子都是些得力干将的话,那么你的意图是能很好的得到贯彻执行的。但是既然是得力干将那毕竟数量有限,而实际执行任务的更多是些很难理解上面意图的平庸之人,甚至是贪得无厌、目无法纪的些歪瓜裂枣,所以上述措施是不能少的。

胤禛:阿玛,您要求我要能文能武,说心里话,我认为写文章比打猎骑射难太多,胤禛的文章在老师那里总是得不到高分。

康熙:要写好文章,积不积累、练不练习,差别会很大。在动笔之前要大量阅读、收集素材,可借鉴已有优秀的模版搭好文章框架,然后组织语言、丰满内容、细节打磨、修改雕琢,这样就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这个过程在我们做其他事时可以借鉴。说到这我想问你,上面我反复强调了计划与执行力的重要性,你是怎么看待计划与执行力的?

胤禛:当然是先有目标才有计划,计划是根据目标制定的。制定计划要详细、要实际可行、要精细到位,不实不细的计划很难落实。计划制定前要充分思考、多方调研、考虑周全,而执行计划时要迅速、坚决、有力。就像下象棋一样,落子前思虑要实要全,落子时要快,执行必须坚决。还有就是在执行计划过程中要有理、有节、合情、合理、合法,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要讲求方法策略,切忌蛮干。

胤禛:儿臣有个不足之处,就是往往一开始对所做之事认识不到位、态度不够端正,所以老是反反复复,浪费了时间、精力,浪费了钱财,事后懊恼不已。

康熙:好开头事成一半,做事不要拖拖拉拉,不能一而再再而三,要集中全力争取首战即胜,一战定乾坤。

胤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觉到这个世界的运行有两套规则。一套在明,大家都在遵守并在发挥作用。一套在暗,大家也在遵守并约束着人们的言行。

康熙:万物存在就有其存在的原因,明规则、潜规则都有道理,要正确认识并合理运用。

胤禛:我们满人在东北就只有区区几十万人口,为何能打下如此辽阔的疆土,统治亿万臣民。

康熙:满人刚迁都北京那会儿,天下形势异常纷繁复杂,西边有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沙皇俄国势力已经威胁到北部边疆,南边有南明政权及台湾的郑氏父子,还有就是吴三桂、耿精忠等降将势力。为什么是我们一一打败了这些势力而安定天下?因为我们不仅仅善于征战、而且我们也善于争取人心。我们打造了为天下开太平的政权形象并广泛宣传,改变了民众对我们夷狄之邦的印象逐渐接纳我们。我们还没收了前明贵胄两百多年来巧取豪夺的土地,把这些土地分给了流离失所的百姓,让百姓有了安身立命之本。我们颁布新法、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惩治犯罪,让辖区人民安居乐业。我们严明军纪,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我们礼贤下士、开科举取士,所以我们的政权得到了广泛的拥护支持。选择和强者合作是人的本性,随着我们威势日盛,敌方阵营的将领纷纷前来投效,最终我们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了各方反叛势力,结束了战乱不止的局面,一统了天下。当然,无论是满人还是汉人或者是蒙古人,现在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不分内外不分你我,我们都是一家人。

胤禛:老师常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要劳逸结合。除了紧张的工作,还要培养一些有益的爱好。”

康熙:人有爱好是对的。礼乐、诗书、摔跤、骑射这些爱好都很好。比如说诗书这个爱好,诗书能修身养性,净化思想,提高境界,砥砺志向。但是不能养成不良的嗜好,特别是君王。王宫贵族中有不少子弟忘记了我们艰苦奋斗的传统,养成了赌博、烂酒的恶习,骄奢淫逸,不思进取,这些风气必须扭转过来,不然危害巨大。

@对于学习的看法

胤禛:皇阿玛,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也很无聊,胤禛更喜欢骑马打猎,我一定要刻苦学习吗?

康熙:胤禛,我们是天下的管理者,我们可以马上打天下,但治理天下还得靠文治。做为国家的管理者,我们不仅要善于骑射征战,还得刻苦学习汉人皇帝治理天下的先进学问。你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必须学有所成,学出一身治理国家的真本领。我想说学习是苦的,学习也是甜的,你只有以苦为乐,最终才能尝到甜头;记住以苦为苦终会苦,能吃苦、以苦为乐才会甜,这是你该有的人生态度。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段时间过得轻松惬意,那么也就意味着你这段时间没有多大进步。

胤禛:儿臣也很用功念书,但总觉收效不大,是否学习方式不对?

康熙:学习只是通过看的形式,效果不会很好,需要听,说,读,写,思,用结合;你要好好消化吸收老师为你选择的好的教辅资料;你要花大量时间、精力、每日反思精进;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任何事,如果你三心二意则时间和精力都将全部白费而一事无成;你要笔耕不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有就是必须懂得取舍,要明白贪婪、什么都想要的结果就是什么都不得。读书要消化才有用,不要一味求多。每日必须留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消化、巩固所学内容,整理心得体会,这样你就能快速进步。对于学习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这样做你必成大器。好书要反复看反复研究学习,温故知新。纸上得来浅,真知靠躬行;要去实践你学过的知识,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有些知识别人告诉你是没用的,必须你自己亲身去体验后才能真正明白。学习既要输入也要输出,当你能深入浅出的把知识讲述给别人时你就进一步掌握了这个知识的内涵。

胤禛:阿妈,儿臣不明白你为什么手不释卷,不累吗?怎么儿臣看一会书就觉得很疲惫,没有了兴趣。

康熙:阅读是个好习惯,阅读需要持之以恒,必须严谨学风,历经学、思、践、悟的过程,十年如一日,方能卓越。合格的帝王必须是拥有真才实学的人,决不能不学无术。你要在阅读、精思、实践中成长。要想学有所成,你需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自发的持续不断的积累;帝王最好也能成为天下臣民的思想领袖。

@以修身为本

胤禛:皇阿玛,儿臣也想成为和你一样伟大的人,我要怎么做?

康熙:你要以修身、苦练内功为根本;要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做个有力、可信任、能依靠的人;要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坚韧不拔的人;你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汉人倡导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你必须深刻领悟并贯彻执行;你要惜时如金,严格自律,戒除不良习惯,这样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你要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要稳,要厚重,要有霹雳手段,这样你就能树立自己的权威,你的指令就能得到贯彻。我希望我的子孙是对自己有要求,拥有远大志向、理想信念的人,是拥有奋斗、实干、公正、博学、笃行、创新优良品质的人。

胤禛:儿臣一定会谨记皇阿玛的教诲。

康熙:胤禛,你要多读历史,要以史为镜。历史上开创盛世的贤明君主无一不是具有开拓精神、智勇过人、礼贤下士、严于律己的。据皇阿玛观察,你平日里做事态度不够端正,做事毛躁无恒,没有章法,且盲目。我想对你说的是做为未来的一国之主,你的责任重大,以后会有许多严峻且复杂的局面等着你去处理,所以你做事必须要稳、要准、有力,要严肃、用心、慎重、有恒。

胤禛:皇阿玛就是儿臣的榜样,儿臣定当以修身为本,苦练内功,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储君。

@关于做事的态度

康熙:今天我想对你说做事端正态度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态度不端正你做任何事都会失败,一旦意识到位,态度端正后,你就有了做成事的前提条件。虽然要做成一件事很难,要做成一件大事会难上加难,但你要记住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胤禛:皇阿玛说的在理。

康熙:有两种态度的人,一种是一心一意、志在必得,一种是三心二意、可有可无,你认为那种人更能干成事?

胤禛:端正态度确实很重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些至理名言讲述了我们对于工作应该持有的态度。

康熙:博览古今,有很多君王刚愎自用、恣意妄为、好大喜功,最后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不得不引以为戒啊。你决不能不要盲目自大,世上有很多比你优秀多得多的人,要听取他们的意见,择优而用;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你要选择与最优秀的人为伍,要学习他们的长处、优点,他们的做事态度,若你拥有那些最优秀的人那样的做事态度,你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功,还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

胤禛:儿臣会谨听教诲,任人唯贤,见贤思齐。

康熙: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定位都不同,假设社会对人的考验是十门功课,若你将自己定位于社会高精尖那少数部分,那么你就得比其他人天资更好、付出更多,十门功课门门优秀;若你将自己定位于社会二流那部分,那么你只需要付出一般人的努力,十门功课三门优秀即可;若你对自己没有要求,甘心于下流,那么你就不需要付出努力,你可以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做为君王必须将自己定位于一流高精尖那部分人,这是你的责任,是你的义务,优秀的君王是基业之幸,万民之福;反之则是天下巨大的灾难,基业颠覆,国家纷争不断,黎明水生火热,所以历代王朝对于选择储君是非常慎重的,是一件国家大事。

胤禛:这副重担我能担的起吗?儿臣有些惶恐,怕辜负了皇阿玛的期待。

康熙:我既然选择了你,也就是看到了身上已经具备了做为一个合格君王的品质,你沉稳而果敢、博闻强识、德才兼备、好学有术且威望较高,我相信你能担的起这副重担。胤禛,我要告诉你,做为君王,你没有退路,必须一往无前,你要坚信这世上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只要拥有必胜的决心和毅力,目标一定能达到;从我们祖先最初的十几个人的小部落到现在主宰天下,建立了拥有亿万黎民的政权,一开始谁会相信我们能统一女真各部,征服朝鲜、蒙古,最终战胜庞大的大明帝国成为天下的主宰?根本不会有人相信,但是我们的祖先做到了。你必须相信自己,你也一定能担负起这副重担。

胤禛:老师说功夫在于日常积累,要求我做一个长期主义者,他常说凡事要长远规划,在一些关键领域入行要早,尽早积累,这样更有利于我以后的发展。

康熙:你的老师说的很好,你要记住,做事要明确目标,注重积累,必须打牢基础,长时间积累,厚积薄发是成功的必然规律。凡事贵有恒,目标一旦确定,就要全力以赴、不能三心二意、两天打渔三天晒网,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就像我们能征惯战的战士在马上练习劈砍一样,他左挥战刀一万下,右挥战刀一万下,挥砍到手臂发酸发疼,再组合练习挥砍动作。通过他这样无数次练习,日积月累,他就成为了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勇士,无人能敌;在一个领域只要你能坚持四年不间断的学习,你就能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

胤禛:我认为不仅要积累,同时专注也很重要。

康熙:唯有专注才能出成果。人对某种技艺、某个行业的认识必然会经历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精通的过程;在我们认识事物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和分散注意力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够专注的人大多对于事物的认识一直处于陌生状态,而极致的专注的人能够在短时间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并达到精通的层级,成为社会的精英。做事必须专注,不要左顾右盼,不要徒耗精力;与目标无关的看都不要去看,也不要去听,以免扰乱了你的心智、耗费了你的心神。

胤禛:我认为要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很难的,时间长了就会乏味无趣,一开始制定的计划到了后面就走样了,没有很好的执行下去,以至于后来不了了之,没有实际成效。

康熙:胤禛你要记住做任何事首先是端正态度,要严肃、认真、用心、务实做事,你要有志在必得的决心和勇气,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目标一旦确立就要日夜兼程,要聚焦,要珍惜时间,全力以赴,执行力强;执行力很关键,新想一百条措施不如落实扎实一条措施,若能将计划每个环节执行到位,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只靠兴趣是不能具备强大的执行力的,强大的执行力要靠责任来保证,而责任后面是惩罚和奖赏。当你老是失败时,你要反问自己做事是不是马马虎虎,随心所欲,态度不端正?你要问自己--你尽全力了吗?凭什么是你?

胤禛:老师常常教诲我要谨记这几个词--目标、自律、勤奋、智言、力行。他希望我要成为一个有为的储君,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要养成良好的品性,要积累渊博的知识,做事要坚韧不拔、有恒心。

康熙:我给你选的老师都是天下饱学之士,见识超群,他们说的都很有见地。但君王不是做学问的,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所学去实现心中的蓝图。认知和做事都很重要,两者不能偏废。你要记住每个人得到多少是要看他为这个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君王也不列外。

胤禛:怎么每天我都感到时间不够用,很忙碌,有很多事务等待我去处理,没有闲暇时间,做储君很累。看着其他人悠闲自在有时还是很羡慕的。

康熙:你是一个勤政的储君,这点让皇阿玛很欣慰,这也是我选择你做储君的重要原因。人的一生时间是有限的,谁不想悠闲度日,恬淡闲适。但是做为君王来说就不行,因为这份责任重大,忧国忧民是你的本分,你不能闲下来,不能有丝毫懈怠。一勤天下无难事,资质再优的人,只要懒惰,必定一事无成。要有时间、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时不我待,要有紧迫感、行动力,要将一年当三年用,要惜时如金、高效做事。你要养成早起的习惯,做为君王全年365天,工作360天,每天处理政务4个时辰才算合格。习惯成自然,慢慢习惯好了,皇阿玛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胤禛:今天老师提出一个观点。他说要成为优秀的人先从模仿优秀的人开始,他说“模仿-掌握-精通-创新更优”值得借鉴,模仿、消化吸收、再到创新优化很重要。以模仿开始,在传承中发展,儿臣深以为然。

康熙:创新固然重要但不要看不起模仿,模仿也很重要,模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能在模仿中成长,在模仿中超越,这也是本事。我们大清也是从模仿前朝治理模式开始的,现在我们的制度已经超越前朝,现在的中国比以往更加强盛。当你还很落后时对于先进的事务要每个细节、一字一句的模仿它,这是你超越的开始。

胤禛:上次皇阿玛为考查皇族子弟日常学业状况而突然举办的殿试儿臣的考试结果很不理想,儿臣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好运降临,能蒙混过关。但事实却狠狠教训了我,我也深深体会到了书上所说的那句至理名言“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的内涵。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仗,做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康熙:呵呵,一次考试失利不要紧,能从中汲取教训,说明你长进了。人生处处是考场,任何时候都不要盲目自大,失败只因自己学艺不精,日常需要大量积累,平常做不到的到了考场也必定会失败。不会有奇迹、意外发生,没有所谓的好运降临、超常发挥,必须厚积薄发。战场和考场一样,战前要预料到最坏的结果出现,并有预案,不然战争开始后最糟糕的情况就一定会出现,不要心存一丝侥幸。让你在理想的情况下去和敌人开战,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战场瞬息万变,一旦不利情况出现,事态没有按你预想的方向发展,那么你必败无疑。日常大量学习的知识不会完全转化为你的本领,你真正掌握的本领是一种习惯记忆、条件反射,它能够在紧张的考场上瞬间发挥出来,没有为什么,就只是本能的反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日常练习时细节必须精确到毫厘,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烂熟于心,在考验测试前每个细节都必须脑袋过一遍,这样才能成竹在胸、游刃有余,考出好成绩。

胤禛:皇阿玛,你是如何看待工作与休闲之间关系的?工作量大了、时间长了,我就会感到厌倦和低效率。

康熙:只休闲就荒废了,只工作就疲惫了,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快乐和压力并存。当然不劳不得食,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不同阶段要干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工作和生活要分开,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不一样的。

胤禛:我有些疑惑,老师说:“争、和是人的两种行为方式,有时争是为了和,有时和是为了争,因时而异”。

康熙:不能一味的争,也不能一味的和,该争则争,该和则和,你要多加思考;在工作中要有合作的态度而不是对立的态度。还有些做事的经验我想对你说说,你的思想要与时俱进,要向先进学习、向强者学习。凡事只来实的不来虚的,做事要讲实效,讲效率。

胤禛:我们这代人励精图治,努力奋斗,开创出太平盛世,我们的子孙以后就可以不用那么辛苦而享受富足的生活了。

康熙:你这种思想要不得,我们的子孙不管哪一代人,都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享受,以前的成功只代表以前努力奋斗的成果,不代表今后也会成功富足,以后我们的子孙不努力奋斗他们照样会贫穷落后,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是这是真谛。

胤禛:人的情绪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遇到坏情绪的人我的情绪也会跟着坏,遇到开心的人我的心情也会开心起来,情绪真的会传染。

康熙:你说的没错,要想幸福健康必需远离身心不健康的人,这比什么都重要。和身心不健康的人在一起,无论你如何努力,你都会不健康。

@谈情绪管理

康熙:普通人容易被情绪左右,而优秀的君王长于管理情绪,是情绪的主人。你所在的位置决定了你不能成为浅薄之人,必须胸有城府。

胤禛:我也想和阿玛一样成为情绪的主人,但我老是管不住自。情绪一旦涌起,我总是被它支配着做出不理性的言行。

康熙:人会有愤怒、恐惧、悲伤、欢笑等各类情绪,情绪是波动、易变、不稳定的。一旦被它左右,人就会做出不理性、错误的行为,有时危害很大,所以要冷静理性,不要情绪化。有一种情绪我要特别说一下,那就是抱怨。当人面临逆境时一般都会抱怨,这是人的本性,但抱怨是一种负面情绪,无益于解决问题,完全戒除它不太可能,你需要减少抱怨的次数,遇到问题不抱怨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胤禛:我会铭记于心的。

康熙:即使你是君王也不可能随心所欲、事事顺心,君王也要能屈能伸。你以后所面临的挑战会远远超过普通人,前朝崇祯皇帝就是很好的例子,不良情绪必定导致错误决策,而皇帝的决策错误会产生严重后果。你必须培养强大的心理素质,你要成为天底下最能抗得住压力的人。当遭遇逆境、面临重压时,你也会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当不良情绪产生时,你要善于调节。你要重视意念的力量,你可以暗示自己我很强大、我可以做到,任何时候都要自信。心理暗示是有力量,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调解不良负面情绪,从而使你百毒不侵,内心更加强大。

@和胤禛谈哪些人可以提拔重用

胤禛:儿臣时常感觉到要做成一件事,不仅领导者要精明强干,而且还需要大批能臣干吏相扶持。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而由明主能臣集合而成的团体才能拥有强大力量去推动工作干成大事。

康熙:做为领导者,要长于搭班子、带队伍,依靠团队的力量去干事业。你要培养提拔那些忠诚、可靠、能干事的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必要的。历史上那些庸碌的君主时常会感叹:“国家危难正是用人之际,无可勘大任之将才替我分忧”。那是因为这些庸碌的君主目光短视,没有先见之明,没有构建完备的人才资源体系,临时抱佛脚导致的。而贤明君主都会重视人才储备工作,吏部负责到处挖掘搜罗各类人才,将那些忠诚且有潜力的人才纳入人才库,并培养、考核。当国家的事业需要某方面的人才时,君王就会从人才库中那些考核优秀人员的名单上挑选合适的人授予官职,加以任用。这样就不会感叹:“无可勘大任之将才”。

康熙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

康熙:君王成就伟大事业离不开手下一批得力的干将,蒙元铁木真有哲别、木华黎、者勒蔑等能独挡一面开疆拓土的猛将,前明朱元璋有徐达、常遇春、蓝玉等能征善战的悍将。千军易得,将才难求。再强大的组织,只要任用不靠谱的负责人,衰落是迟早的事。人与人差距很大,优秀的人很少,有很多人真的很差劲。选对人很重要,不是在大街上随意遇到的张三、李四就认定为得力干将。要想找到对的人不是件简单的事,没有合作意愿的不可以合作,从小事看人品,一定要珍惜值得珍惜的人。

胤禛:我经常听见臣子们说这么一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职权和事务要匹配。”他们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儿臣不是很明白。

康熙:有时你要体谅下面办事的臣子,特别是那些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替朝廷办差的人。当你要任用一个你看中的人去处理某方面的事务时,你需要赋予其与之相应的职权,因为如果他不具备相应职权,他是不能很好调配足够的资源去处理好那些问题的。其实不是他们没能力办不好差事,而是君主安排欠妥导致的。这样,一旦差事儿办不好,这些人就会受到处罚,这样岂不是寒了那些积极为君王分忧的人的心了吗。这就是无道,就是变相奖劣罚优了。

胤禛:史书上教诲君王要任人唯贤,不要任人唯亲,任人唯亲将会导致社稷败亡。那朝廷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皇亲贵胄,而且是身居要职?我看有些人还并不是贤能之人,甚至被多次举报有贪腐行为。

康熙:其实君主都喜欢听话且能干事的人,能把公家的事当自己的事去做,能认真、负责、踏实办差的人。自古君主是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兼而有之,若臣子既亲且贤那就最好了,但事实往往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需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分寸。

胤禛:老师常教导我任用官员前察人要明,要选贤任能。这察人要明怎么才能做到?

康熙:君主的主要工作是定大方向和任用合适的官吏,识人、用人是君主的重要工作。君主用人必然要经过多重多形式的考核才会任用,需循序渐进的认识一个人。当其品性才能没问题时,从赋予小任务开始,能出色完成小任务,再赋予其大一些的任务,都能胜任,那就可以加以重用,让其肩负更重大的责任。君子喻于义,可信、可靠、是对的人,须珍惜。小人喻于利,唯利是图,花再多时间都是枉然,左右摇摆不可靠。人的本性难移,改变本性低劣的人比移山还难,只择对的人相处,茫茫人海对的人很少,遇到要珍惜。

@一些杂谈观点

胤禛:阿玛,儿臣看不起那些处事圆滑的人,唯唯诺诺,瞻前顾后,弯弯绕绕多得很。

康熙:你这就不对了。要正确看待人情世故,要将心比心,要精于人情世故。有的时候弯弯绕绕是必要的,心直口快、直来直去对做成事未必有益。

胤禛:您教导我要务实,要打牢基础,不要为虚名所累。实在的就是有力的,有了力量才能改变现状。

康熙:实至则名归,实不至则名必失,美好的事物需要力量去守护。有多大本事办多大的事,不要好高骛远。

胤禛:儿臣前几天感染风寒,高烧不退,头痛欲裂,很是难受。那时真的觉得人太脆弱,渴望被呵护照料。

康熙:疾病是不能承受之痛,人在病痛时候也是最脆弱、最需要人关怀温暖的时候。亲人生病时要给予温暖,要悉心照料。时刻牢记要珍惜健康,既要思想健康也要身体健康,每天必须坚持体育锻炼,风雨无阻。健康很重要,必须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关系身体健康的因素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不然多的就去了。

胤禛:今天读到隋代历史,隋朝昏君杨广众叛亲离、国破身死的教训历历在目,告诫后来人要懂得敬畏,不能恣意妄为,就算是帝王也不行。

康熙:人是渺小的要存敬畏之心,不要自以为无所不能、恣意妄为,一粒微尘而已。但人也是伟大的,心大舞台大,蝼蚁身鸿鹄志,要解放思想敢于想象,不要给自己设限,你的潜力超乎你想象。人要自律,纵欲无度则亡,自作孽不可活,要怀有敬畏之心。相信因果,与人为善,广积善缘,造福苍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康熙乾隆治国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