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堂堂堂堂

甲骨文

“堂堂堂堂,郭董罗王 ”。

这是文史学家陈子展说的。特指甲骨文四大家,即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

为什么“堂堂堂堂”罗列了四个“堂"呢?

也是巧。

四个人的字号都带一个“堂”字。

——郭沫若,字鼎堂;

——董作宾,字彦堂;

——罗振玉,号雪堂;

——王国维,号观堂。

又为什么,是“郭董罗王”这么个排序呢?

无他,惟为押“堂"“王"之ang韵耳。

四大家的顺序,要按从事甲骨文研究的时间排,应该是罗王董郭。

要按师承关系排,应该是罗王董,外加一郭。

因为,罗振玉是王国维的老师;王国维是董作宾的老师。正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师→生(师)→生的关系一样。

郭沫若与他们仨,少了这层师承。

罗振玉和王国维,都做过末代皇帝溥仪天津南书房的"行走”。1911年,为避辛亥革命,罗振玉带着家眷并王国维,逃亡日本,在日本琢磨甲骨文。俩人是儿女亲家。

后来,1932年,罗振玉帮着溥仪建了伪满洲国,做了监察院长和满日文化协会常务理事。

溥仪就任满洲国执政的典礼上,罗振玉代溥仪致答外宾。1934年满洲国改行帝制,受封“叙勋一位”之赏。

至此,罗振玉便从中国近代考古学奠基人、古文字学家、敦煌学家、教育家、农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变成了汉奸,变成了历史罪人。

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活了74岁。1940年5月死在旅顺。

罗振玉

王国维被吴宓聘为清华国学院导师,讲《古史新证》加授《尚书》课程,从1925年9月干到1927年6月。

有一天,也就是1927年的6月2日,王国维下课后,租车去了颐和园,自沉于昆明湖鱼藻轩前。

举身赴清池。

刚刚50岁。

王国维自杀后的1929年夏,清华师生为其募款建碑。同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撰写纪念碑文。著名的常为人称道的那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即出此处。

王国维还写了一本词论,叫《人间词话》,提出治学三境界之说,颇影响后世。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厉害的厉。

王国维

董作宾1948年去了台湾。他是中研院史语所的人,是干考古的。他也知道,这一行到了台湾是没有作为、没有前程的;但史语所要迁台,所长傅斯年傅大炮要他随迁,他得服从领导。一切行动听指挥。

迁台后,任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教授;创办《大陆杂志》并担任发行人;傅斯年去世后,接任中研院史语所所长;1955年8月应聘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教授。

1958年秋,又在已是中研院院长的胡适力邀下返台。

1963年11月23日,68岁,在台大医院病逝,葬于南港学人山。死后治丧规格与胡适相同,极尽哀荣。

他在《大龟四版考释》一文中,首提“贞人”可作甲骨文断代。他把“卜问的人“ 称为“贞人" 。

著《殷历谱》建构殷历。《殷历谱》,皇皇大作。

对了,他有10个孩子。

董作宾
大龟四板

郭沫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跑到日本藏着,无师自通地研究起甲骨文来。极其聪明。

他参阅了董作宾的考证成果,向董索要"大龟四板”等甲骨文图片,并通信求教。董是厚道人,不吝赐教。

也在后来,郭沫若写了篇《蜥蜴的残梦》,不点名骂了董作宾。以蜥蜴作比喻,说董的“时代老早就过去了,这和爬虫时代一去不复返一样"。

这是解放后,1950年2月发生的事。

别以为这事与你无关。

郭之骂董的原因,就是你上学时,学过的商、周是“奴隶社会”那点事。

郭说是,董说不是。郭赢了,才有了课本上的那些东东。

郭老这个人,你懂的。

当时,对郭骂人,有个人看不下去了,给《人民日报》写信,责问“这样骂合适吗”,与郭沫若公开叫板。

这人是赵俪生,山东安丘景芝镇人。时为中科院编译局编译员。郭沫若当时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副总理之尊,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院长。

赵,有胆量,无胆识。

结局可想而知。先揪回山东大学批斗,后又充军兰州。

祸兮福所倚。

赵俪生遭贬大西北,却也在兰州大学做教授做成了一个大学问家,做成了著名历史学家。

赵俪生

还有一个人,是时任湖南大学文学院长、著名语言学家杨振声。他对郭沫若之于董作宾的评价,有个评价。

他写日记。

1953年9月23日的日记中,说“郭沫若来书,……云董某妄人",提醒“其说未可尽信"。可杨记得清楚,郭曾在《卜辞通纂》一书中凿凿有言,“董氏断代研究例,拍案叫绝"。

杨先生与毛主席有私宜,常有书信往来——聪明如你一定看出来了,这是个高人。

他记到这里,作了个意味深长且叫人回味无穷的评价:“今乃斥为妄人,鼎堂真妙人哉!“

真妙人哉。

呵呵。

嗯,妙哉。

杨振声

1978年6月12日。

新华社电。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郭沫若同志,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六岁”。

华国锋主席领衔其治丧委员会。邓小平副主席致悼词。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吞了日月、吞了一切的星球和全宇宙的那条天狗,被日月吞了。

牛人再牛也是肉身。

“方信普通年远事,不从葱岭带将来。"

郭沫若


说来说去,宇宙中地球上全中国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却不是郭董罗王四大家中的任何一个。

第一个发现者叫王懿荣,山东烟台福山人氏,时任光绪朝国子监祭酒——皇校校长是也。

1899年秋天,王祭酒身患疟疾吃中药,抓来的药里有一味“龙骨"。王祭酒蓦然发现,龙骨上有字!

祭酒是什么人,凭他的学识造旨,当即意识到:不得了,这或是一种某个未知的、迢迢遥遥年代的文字!

于是,王祭酒就安排手下,收购了京城大小药铺的所有“龙骨”。

这一收购不要紧,弄大了。

以王懿荣贵为祭酒的地位之尊,那种影响才叫一个"狂拽炫酷吊炸天”。

全国嗅觉灵敏的商人闻风而动,四处搜寻带字的乌龟壳和带字的畜类骨头,送往北京,兜售给王祭酒。王照单全收。

最早卖给王祭酒甲骨的,是山东潍县商人范维卿,共卖了12片。

之后,入手的甲骨越来越多。积累了一定的量,有了条件,王祭酒便着手研究,并认定甲骨文是商代文字。

王懿荣,成为发现甲骨文第一人,认定商代文字第一人。

王懿荣

继他之后,罗振玉确认了商朝的"武乙之都”,推开了殷商的大门;

王国维迈入门里,确认了商代先公先王名号,构筑了殷商世系和历史体系;

董作宾贡献了贞人断代,确定了识别殷商甲骨文的10大标准,编著纪念碑式的《殷历谱》;

郭沫若认定了殷商的社会性质。

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加上殷墟的发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前赴后继,以铁证确证了中国商朝的存在。

从此,夏商周不再断隔,上下五千年文明源流其畅。

从此,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不再混沌。

从此,郭董罗王居功至伟,堂堂堂堂名垂青史。当然得有祭酒王懿荣,必须要有。

“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

——这是斯蒂芬•茨威格,在其《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序言里的一句话。

来,让我们祈愿!

愿人类智慧的群星永远闪耀,永放光芒!

你可能感兴趣的:(甲骨文的堂堂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