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于平安——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心安即是归处》这个书名和近五十岁的我不求快乐,能平安就已知足的心境很是吻合。书里的两个章节让我想起心惊肉跳,意欲翻滚的2021年暑假的经历。

——我此时此刻迷迷糊糊,思维中理智的成分已经所余无几,剩下的是一些接近病态的本能的东西。一个很大的“死”字突然出现在眼前,在我头顶上飞舞盘旋。

      这是书中“死的浮想”篇章中的一段话。和2021年我的暑假期间我妈住院手术出危险,人濒临死亡前的本能求生的情景一样。关于死的话题我妈从未和我探讨过,我无从知晓我妈的死亡观,我妈如何死我是决定不了的,是我妈自己的选择和价值观,可是我的死后事还是可以选择的。死后如何处理自己的后事,是年近五十的我经常寻找的答案。一日在完成学习强国学习任务时听到了庄子关于死的解答。“庄子将死, 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 以月月为连璧, 星辰为珠玑, 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我死后不办葬礼,归于大海。器官如能用,就捐献给需要的人。这些是这次妈妈的死里逃生的启发和思考。是我和女儿会经常分享的死亡观,死的后事都安顿好了,不给孩子和自己添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轻松质朴的死正如轻松质朴的活。

——你们可能是一个生在天南,一个生在海北,中间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偶然的机遇,有的机遇简直是间不容发,稍纵即逝,可终究没有错过,你们到底走到一起来了。即使是青梅竹马的关系,也同样有个“机遇”的问题。这种“机遇”是报纸上的词儿,哲学上的术语是“偶然性”,老百姓嘴里就叫作“缘分”或“命运”。这种情况,谁能否认,又谁能解释呢?没有办法只好称之为缘分或命运。

      这是书中“缘分与命运”的篇章的一个段落。他讲的是夫妻缘,缘分很多种。2021年我的暑假期间,我去医院照顾我妈十二天,九天晚上没睡觉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次经历,我带着要喝的治我崩漏的中药去陪护我妈,崩漏十八天,直到我妈出院我的血才停。我和我妈待了二十年来最长的一段时间,没想到我们的相聚竟然在医院里。我亲生父亲在我十一岁的时候胃癌去世,我妈在我十六岁时再婚,她第二任丈夫的女儿和我妈经常为分财产的事情打得鸡飞狗跳,我不知道如何和同与我妈经常打架的她丈夫的女儿相处,最重要的是我不想参与她们关于财产的所有事情,所以三四年没回家。后来回家看我妈也没在她家过夜过,交往仅限于电话关心我妈的身体,我总是劝我妈不要去争财产,和我继父过的开心就行,就算挣到财产分给我,我也不会去拿的,因为他们家人能把我剁了,他们看钱比命重要。我妈从来不听我的话,加上我三姨怂恿我妈管我继父要钱要财产的事,我不喜欢和她们来往,争抢不是我的人生观。基于此,加之这次我妈生病,我突然认识到我们的母女缘分好像从我妈改嫁后就淡了。这次经历让我看到了自己在妈妈心里是没有位置的,我高估了我自己的重要性,如今我不再痛苦于母女的感情层面,因为我们之间已没有感情,只剩下我做女儿的责任,我做我能做的,心安足矣。缘分是有时限的,缘分不知不觉的来,不知不觉的走,珍惜有缘时在一起的时光吧!来日并不方长!

      心安即是归处。比心安更多的福气是平安。古人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人的一生,不是烦恼愁苦就是生病,今天感冒,明天腿痛抽筋,都在生病。所以平安最难,永远保持平安前进是最困难的,真能保持平安,才能保持长久。平安指心境平静安定。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曾经渴望不断追求外物带来的快乐的我,如今能平安度过每一日恐怕都是我后半生的奢求了。

    女儿生病犹如我生病万感交集,夜不成寐。妈妈生病期间发生的诸多种种,内心的煎熬如热锅上的蚂蚁,和人间地狱没什么区别。孩子在外读书期间,我每天无所事事感到孤独寂寞无聊空虚。在妈妈住院女儿生病期间所受的,让我深知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一个人有人间的清闲,就是神仙的境界,这一天当中不生病也没有痛苦,就是福。

    其实这些我都没资格祈求,只安然度过命定的时光足矣,苦来受苦,福来受福,没有苦与福之分,也便是平安的归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归于平安——读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