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音乐文化视域下广场舞的研究

本文是一篇音乐毕业论文,本文分别从三个身份提出有效缓解策略望引起重视。首先作为广场舞领舞的角度,倡导文化自觉以鞭策广场舞参与者,遵守社区公约。其次作为高校教师的角度,引导背景音乐的选择、正确选控制音乐的音量。最后作为社区志愿者的角度,督促制定公共空间合理使用条例以保障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逐渐将精神层面的要求放在首位,健康与养生这个话题持续升温,广场舞的萌芽应运而生。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广场舞作为当下最时髦的社会文化现象如涌泉般扎根于各地,其参与人数之广,维持时间之长,形成规模之壮观是其他健身形式所不可比拟的。本文将部分参与者作为研究对象,从大众音乐文化角度解析广场舞之魅力,探究一下广场舞为什么这么红以及背后文化养老所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1.1选题背景

晚饭过后当你散步在城市之中时,你会发现很难再寻觅“一片静土”,周围的广场、公园,哪怕是商业区前稍微大一点的空地都被广场舞所占领。有人解读这是一道亮丽的城市的风景线,也有人谈“舞”色变,无论如何这样一种文化盛宴已经渗透在大家的生活当中。只是这样一场宏大的“舞会”居然会生生不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上演,广场上的人群也没有因为所谓的“噪音”而缺席,反倒是“观众”越来越多,有观舞的,有溜娃的,还有来唠嗑的,总之社区文化正因为这新形势的广场而热闹着。

经常有人开玩笑说:要想知道当下流行什么样的歌曲和舞蹈,下楼去广场看看便知。这无疑使广场又成为了传播大众音乐文化的圣地了,而使用的背景音乐和舞蹈动作也正每天引领者时尚的潮流。但是艺术界的高人们还对此有些不屑,认为这粗制滥造的音乐和舞姿始终难登大雅之堂,那么广场舞作为都市的文化传播聚集点,它为什么会如此红火?其艺术水平应该由谁来把关?

1.1.2选题意义

广场舞作为中老年如此钟爱的健身项目,离不开它的舞蹈动作韵律简单,音乐节奏快慢分明,容易掌握等特点。那么以大众音乐文化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广场舞,从音乐、舞蹈角度分析其特征,进一步探索中老年背后的人文关怀,揭示其正确的管理模式,规范广场舞的扰民措施,提升广场舞歌舞质量来促进社会和谐和民众的归属感。

..........................

1.2文献综述

本人在研究广场舞之初,已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广场舞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字眼目前在国内的研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从最初的资料显示主要研究广场的溯源与概念、作用与功能、分类与特征这三个方面。在接下来的几年材料表明大量的研究逐渐转向广场舞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中,作者们进入城市村庄进行实地调研,以地方广场舞的发展现状着手,各类新词汇如“公共治理”“社会空间”涌现出来。而近几年,由于“广场大妈”先后登上各类新闻头条,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公共管理学以及各类马克思主义学科也开始关注到这一文化现象,从“话语分析”“群体构建”“文化权利”“身份认同”“社区文化”等多角度的研究当代广场舞。通过对以上相关报道和文献的阅读研究,现将综述归纳如下:

1.2.1关于广场舞的起源与概念研究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广场舞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扮演者特殊的角色,胡新生在所著的《中国古代武术》第页中认为原始巫术活动的研究可以从舞蹈的利用分析入手。大规模的集体舞蹈形式可以追溯到商周秦汉时期,舞蹈作为一种以达神灵的宗教体验,用于驱旱求雨和驱逐疫鬼等巫术活动。

通过翻阅各类新华词典,笔者发现并没有“广场舞”这一个词汇的定义和解释,随后通过360网页和百度等网络平台的搜索,它们将其定义为:广场舞是舞蹈艺术中最庞大的系统,因多在广场聚集而得名,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集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最后将期刊论文拿出来对比研究,截止到目前并没有权威认证的一个名词解释,各类研究学者分别站在自己的角度将这个时下流行的口头语进行诠释,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一由群众自发组织的全民健身运动;二社会非精英阶层在空旷的场地上,配以流行乐曲为音乐背景,组织起来的社会文化活动;三结合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加以配乐和组织,进行群众基础较强的健身舞蹈。虽然立脚点各不相同,但要素还是有重叠的。首先场地一致,都是空旷的广场、公园或平地,其次参与者身份一致,都是来自社会各层次各工种的中老年们,然后是表现形式一致,无论是舞蹈舞动表现还是体育健身律动,都是在按照一定节奏进行身体律动,最后进行此项活动的目的一致,强身健体为根本。

..........................

第2章基本理论阐述

2.1大众音乐文化基本理论

大众音乐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从无到有,经历了从巫术性到人文性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央苏区时期的群众文化为它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发展到现代一直以浓厚的群众基础作为社会文化形态存在着。

在原始社会乐作为祭祀活动的通神工具,服务于宗教活动。随着朝代的更替,礼乐制度越发严格,有严格的等级划分,仅限与皇宫贵族的雅乐直到近现代才发展成为大众化、平民化、多样化的社会文化形式。大众音乐文化是个非常宽泛的范畴,它体现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笔者在本文准备从流行音乐的角度分析大众文化,从健身舞蹈的角度解剖大众文化,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大众文化。

2.1.1大众音乐文化定义和特性

对于大众音乐文化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本人在综合各家的观点上认为:大众音乐文化从属于大众文化,属于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并成为大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它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作为主要特点的社会大众的通俗音乐文化,是宏观的、历史的概念,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蓬勃生命力和发展力。

大众音乐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计其数、内容丰富的音乐创作,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具体体现在三方面:

(1)普及性

“大众化”是大众音乐文化的首要特征,也是大众音乐文化区别于其他音乐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由于其作品都是来源于群众,大多数作品也都是由群众创作、群众表演,因而来源于群众也发展于群众,并能充分表现和反应大众真实情感需求的一种音乐文化。所谓的大众化它具体包括创作主体大众化、创作作品大众化、表演形式大众化。

(2)自由性

“自由化”是大众音乐文化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包括创作主体的自由化,创作过程自由化、创作思想自由化、创作作品自由化、表演形式自由化等。因此在充分自由化特征的基础上,大众音乐文化拥有独特的吸引力,无论你的年龄、性别、身份,都可以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化的创作,因此它也是平等化和民主化的。

(3)地域性

大众音乐文化虽然是大众广泛参与,具有自由和广泛的特点,但由于受本民族风情、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大,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大众音乐以及在音乐创造和音乐展现过程中所形成的音乐文化,因而不同地域的大众音乐也有着风格迥异的的音乐特征,具有浓厚的民族地域化的特点。比如现如今中国的大众音乐,很大一部分在创作中融入了民族音乐的元素,大众音乐趋向本土化。

..........................

2.2广场舞特性

广场舞是集当代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为主流,以节奏分明的律动创编舞蹈动作和队形,动作语汇难度系数较低,适用于各类零基础人群。活动场地要求在空旷的空地即可,并配以相应的播放设备。舞蹈以当代舞蹈、民族舞蹈、身韵舞蹈和健身操为主,以领舞为核心的每日循环舞动。其特性总结如下:

.........................

第3章大众音乐文化中的广场舞认同.............16

3.1广场舞的音乐认同...........16

3.1.1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增添生活趣味...........16

3.1.2风情十足的民族舞曲凝聚民族精神.............18

第4章大众音乐文化视域下广场舞发展路径探索............27

4.1政府与社区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缓解矛盾.............27

4.1.1加强政府引导,促进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27

4.1.2招募社区志愿者,引导广场舞的规范化开展.............28

第4章大众音乐文化视域下广场舞发展路径探索

4.1政府与社区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缓解矛盾

广场舞作为如此受人民大众喜爱的大众文化,但是一边因为噪音扰民、场地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引起居民反感,一边又因缺乏专业指导和引导等问题引起内部舞蹈和管理参差不齐,政府都应合理规划、安排和引导,让广场舞尽快摆脱夹缝生存的情况。从政府层面来说,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广场舞的顺利进行,引导广大群众对广场舞不理解情绪的疏通,落实各职能部门的规定工作开展是首要方向。具体策略是:以扶持、引导、规范为重点,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综合素质较高、专兼职结合的广场舞教练队伍,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审美品位和健身功能,便于群众接受的广场舞作品,培育一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广场舞品牌活动。同时,为基层群众就近方便地提供广场舞活动场地,广泛开展免费发放教学光盘、公益培训、展演展示、原创作品征集评选等普及推广活动。最后要加强对广场舞活动的规范管理,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制定人性化、针对性强的广场舞活动管理办法、活动准则或文明公约。

.........................

结束语

大众音乐文化中的音乐已经成为了当代音乐的主流文化之一,它从群众中出发,再回到大众中,是一种充满大众气息的音乐文化。但是广场舞蹈中音乐的运用良莠不齐,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利用先用先进的音乐设备创造出更多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音乐作品才是音乐工作者的新挑战。

目前广场舞的编排门派重多,风格迥异,大部分的作品为动而动难免缺乏心意,要想提高广场舞的编创舞蹈水平,首先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其次教师重视与群众的交流,深入基层采风,挖掘地方特色,最后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将舞蹈和健身有机的结合。

中国自古被称为文明古国,“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的孝道传统根深蒂固,中国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应该予以重视,广场舞作为为数不多老年人可以参与的大众文化而言,整个社会应予以宽容之心对待。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作为大众文化特色瑰宝的广场舞,我们应该报以肯定和发展的态度。作为文化强国,音乐和舞蹈是我们特殊的符号印记,其壮丽的诗篇培育出中华民族的自信。在社会民众给予的人文关怀中一步步解决广场舞的扰民问题之后,广场舞的仪式感应该是使人敬畏的,督促着文化自觉蔓延的同时,使中老年人获取因身份认同而组建的强烈归属感。鼓励和引导人民大众将广场舞跳出风采,展现不惧怕步入老年的精神风貌,开启文化养老的幸福新模式。总之,我们以文化认同来欣赏、包容广场舞,以文化自信正确看待广场舞的流行和发展,以文化自觉引领和推动广场舞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略)

​​​​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众音乐文化视域下广场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