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
电竞旅馆,是网吧还是旅馆?随着电竞类旅馆的数量日渐增多和越来越多未成年人了解并接触到这一新型业态,这一问题愈加迫切地需要答案。作为电竞体验和旅馆服务结合体的新生事物,电竞旅馆的出现迎合了市场的发展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却也滋生了一些乱象。有的电竞旅馆没有办理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有的未严格执行“四实”登记制度,还有的管理混乱……整治乱象,离不开加强监管,需要制度护航。尽快厘清电竞旅馆等相关场所的法律性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推进精细化治理,才能有效堵塞漏洞,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点评:新业态管理不能“落伍”。
1月5日
在某个主题的短视频上多停留了几秒,接下来刷到的便统统是同主题的内容;将一件商品加入购物车,购物平台的首页上便充斥着同类型的商品,甚至社交软件和浏览器的广告都无一例外……类似的经历可能让越来越多用户感到算法推荐“越界了”。针对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算法不合理应用导致的问题,近日,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为算法推荐规范健康发展建章立制、明确界线。促进算法推荐服务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需要,是保障互联网行业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护广大网民切身利益的必要之举。规范算法推荐,杜绝滥用乱用,促进算法应用向上向善,方能为人们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便利、注入新动能。
点评:算法须有道,“推荐”不能乱来。
1月6日
智能客服智能吗?一项调查显示,超九成的受访者使用过智能客服,但仅有约四成的受访者觉得智能客服好用。从回答生硬机械,到难以准确理解用户提问,再到不能解决个性化问题,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用户对智能客服的评价。在服务行业朝着精细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今天,用户对智能客服的要求也必然水涨船高。在快速应对大部分重复性、通用性问题的基础上,提供更具个性化、人性化的客服服务,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效率和能力,是智能客服迭代升级的必由之路。从用户需求出发,加快完善智能客服系统和相关技术,让智能客服真正实现智能,才能提升用户体验,赢得用户信任。
点评:智能克服不智能,AI反倒成障碍。
1月7日
寒假将至,为巩固“双减”工作成果,严防校外培训旧态重演,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部门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从专门作出系统部署,到严格执行日常巡查,再到对巡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严惩重罚,一系列严实举措将为孩子们度过一个愉快充实、温馨祥和、有意义的假期保驾护航。假期是孩子休息调整、自主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发展兴趣、了解社会的时间窗口。家长不妨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给予孩子更多陪伴,将假期变成与孩子亲密接触、共同成长的契机。不把假期当作学期、不用报班代替陪伴,家校社协同努力,就能更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点评:巩固“双减”成果,让孩子们的寒假更丰富多彩。
1月10日
致敬人民警察”“感谢‘平凡的一天’有你们的守护”“真的有人在默默撑起和平宁静的日子”……今天是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网友纷纷在社交平台留下暖心话语,向人民警察致敬。110,一串简单但是刻印在每个人心中的数字,一头是百姓的平安与信赖,一头是人民警察的守护与付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人民警察的身影。今天,让我们向人民警察道一声节日快乐!也期待全社会都能从实际行动出发,让关注、致敬和守护我们的人民警察成为常态。
点评:致敬担当责任,祈福健康平安。
1月11日
未经同意,快递就被放在驿站或快递柜;还未收到快递,就已显示“被签收”,类似的情况你遇到过吗?近日,国家邮政局就《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明确“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递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应该看到,快递进站、进柜,比逐一上门派送时间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也为无法当面签收的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默认”不经同意就将快递放在驿站或快递柜。此举不仅损害消费者体验,也侵犯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2021年,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超1000亿件,平均每天就有近3亿件快递。对擅自将快递投至快递箱等新情况作出具体规定,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及时而必要。而这也启示快递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尊重消费者意愿,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让行业良性发展。
点评:放快递柜or送货上门,这道选择题应该留给用户。
1月12日
近期,肯德基与盲盒销售商泡泡玛特联合推出盲盒套餐,引发抢购,有消费者花上万买106份肯德基盲盒套餐,还有消费者为获取盲盒里的玩偶而购买“代吃”服务,引发广泛关注。今日,中消协发文称,肯德基作为食品经营者,利用限量款盲盒销售手段,诱导并纵容消费者不理性超量购买食品套餐,有悖公序良俗和法律精神。广告也好,促销也罢,食品经营者可以对其销售的食品进行合理适度的营销,但任何营销手段都不应也不能以浪费食品为代价。如果打着“限量款”的旗号,以饥饿营销和捆绑销售等方式,刺激盲目、冲动消费,并因此造成消费者超量购买、造成无谓的食品浪费,这样的营销手段难说合情合理。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既是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无论是餐饮服务经营者,还是广大消费者,都应自觉践行。
点评:盲盒经济不是盲目的生意。
1月13日
0元学配音轻松月入过万?最近,有媒体报道揭露了“0元学配音”骗局,学员花费高价,不仅不能实现广告所宣称的“轻松月入过万”“培训完保障就业”,有的甚至背上网贷。这并非个案,从“0元学剪辑”,到“0元学画画”,类似套路,层出不穷,此前,1元学理财被骗近万元也曾引发广泛关注。这类课程骗局,往往是免费诱饵在前,付费套路在后。广告宣传天花乱坠,号称培训免费、门槛低、收益高,其实都是在为后期兜售高价课程做铺垫。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看似是长见识、学技能的“出路”,实则是假培训、真骗钱的“套路”。这种做法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正规技能培训的正常市场秩序。针对此类骗局,仅靠消费者擦亮双眼还远远不够,各大网络平台必须压实责任,对广告内容进行有效审核,绝不能放任虚假宣传甚至骗局在平台传播。有关部门也应关注此类现象,及时调查查处涉嫌违法违规的机构。
点评:“出路”还是套路?“馅饼”还是“陷阱”?
1月14日
北京警方对两名散播不实信息违法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河南警方通报11起干扰防疫案例、女子编造西安解封消息被拘……一段时间以来,多地通报了数起干扰疫情防控的案例,相关人员存在散布虚假信息、伪造阳性证明、瞒报个人行程等行为,现已受到相应处罚。近期,国内出现多点散发本土疫情,德尔塔、奥密克戎变异株也给防疫带来新挑战。当此之际,我们更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执行疫情防控措施。这既是每位公民的应尽义务,也是防控疫情的内在要求。织密疫情防控网,离不开你我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应该谨记:疫情防控没有法外之地,违反规定必受惩罚;落实防疫措施,守护的是你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点评:人人都是防线,别给疫情添乱。
1月17日
今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北京海淀病例曾收发国际邮件,结合病例流行病学史、可疑物品样本检测结果以及病例标本的基因测序结果,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这再次提醒我们:安全收快递,防疫要牢记。当前,全球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高发,减少购买境外商品,也是在减少感染的风险。即便因工作或生活需要,不得不接触境外邮件或物品,也有必要做好自身防护。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防线。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时刻注意防范,这既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也是在为疫情防控出力。
点评:病毒无孔不入,做好疫情防护。
1月18日
近日,有网友称,有用户在某视频网站上传疑似破解公共场所摄像头后获得的监控视频,引发热议。目前,该视频网站已发布处理公告,表示“第一时间组织排查,下架了相关内容”,封禁了相关账号,且已将账号信息报备给主管部门。尽管后续调查正在进行中,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核实,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破解公共场所摄像头、获取监控视频这一行为,涉嫌侵犯个人隐私,也涉嫌违法。同时,这一事件也提示视频平台,必须加强管理审核,绝不能为非法视频提供公共传播渠道。更值得警惕的是,除了此次事件中的视频,是不是还存在破解监控、付费窥私的黑色产业链?除了公共场所摄像头外,家庭摄像头是不是也有被破解的风险?切断黑色产业链,不能止于末端打击,也需要进行全过程整治。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平台、用户、监管部门等形成合力,才能更好保护我们的隐私安全。
点评:隐私保护没有法外之地,坚决斩断伸向公共场所监控的黑手。
1月19日
打包好的食品容器应封盖或封口;应使用外卖包装封签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装袋等密封方式;在配送过程中,不应打开食品外包装,发生食品污染应终止配送……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一系列针对外卖的新规将从4月开始实施。以小小一张封签,为外卖加装一把“安全锁”,是保障外卖餐饮安全的有效之举。事实上,外卖封签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确保外卖在配送中不受污染,也是对商家和配送人员的规范和提醒,要切实履行对消费者的安全承诺,守护好外卖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69亿。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提升外卖餐饮食品安全质量,需要更多这样的创新举措,也需要你我的共同参与和监督。
点评:外卖封签,也是封堵风险。
1月20日
日前,北京市医保局等四部门发布通知,要求各类核酸检测机构在开展核酸检测时,应按照全市统一定价收费,不得收取“加急费”。此前,经过多轮动态调整,北京市公立医疗机构核酸检测价格不断下调,但与此同时,一些第三方社会检测机构却推出“加急版”核酸检测服务,并收取高额“加急费”。眼下正值春运,核酸检测需求增大,对核酸检测“加急费”说不,加强收费的规范和监管,正当其时,也利民便民。加急费应当取消,服务不能打折。核酸检测效率能否保证?有加急需求怎么办?进一步增强采样能力、加强质量监管、优化检测服务,不断提高检测效率,这既是群众的真实需求和共同呼声,也是规范核酸检测工作、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的内在要求。
点评:“加急费”当叫停,加急诉求也别忽视。
1月21日
近日,上海市闵行区消保委调查发现,部分商家线上线下门店标价不同,存在标称折扣率和实际折扣率不一致的情况。正如闵行区消保委指出的,部分差异可能是因为商品和服务调价后线上线下没有及时同步,但也不排除部分经营者故意以较优惠的线上虚假折扣率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可能。商家对商品和服务进行合理合法的促销,既能让商家提高销量,也能让消费者得到实惠,本是双赢好事,但为谋销量而虚标划线价、搞虚假折扣,则绝不可取。不规范的划线价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公平交易权,虚构划线价更是涉嫌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价格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类似现象需要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平台和商家同样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搞“文字游戏”、设“数字套路”,或许能牟得一时收益,但不讲诚信的最终代价,只能是被市场和消费者抛弃。
点评:线上线下两张皮,标价少点数字圈套。
1月24日
偷拍视频在千人群叫卖,有些摄像头ID被炒至上千元……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偷装、破解摄像头进行非法牟利的事件频频发生,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令人防不胜防。这些“黑手”不仅伸向家庭等私人场所,还伸向学校、医院等公共空间,在严重侵犯个人隐私的同时,也助长了敲诈勒索、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引发公众担忧。怎样保护“镜头下”的隐私,已成为全社会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为此,既需要治理者对偷窥等违法行为露头就打,也需要相关平台强化审核、守住底线,还需要全社会凝聚合力、加强监督举报,让非法牟利者无处遁形。面对技术带来的风险隐患,还应坚持以技术的方式加以防范根治,比如,加强代码防护,避免非法破解,等等。打管防并举,坚决斩断偷窥黑产,才能让数字时代的人们生活更安心。
点评:依法打击,决不能让偷拍成为一门生意。
1月25日
网红探店、开箱测评、好物分享……近年来,“种草经济”蔚然成风,主打真实体验、客观分享的“种草笔记”影响了许多人的消费决策,“拔草笔记”也成为很多人的避坑指南。然而,一些品牌、商家瞄准其中的商机,将“软文”贴上“种草笔记”的标签进行推广营销,甚至招募写手代写、代发“种草笔记”,套路重重。虚假宣传、夸大其词、诋毁竞品等操作,侵害的是用户的切身利益,透支的是“种草经济”的信任根基,很多人由此走向了反“种草”的道路。分享和营销的边界在哪里,如何铲除夹带私货、软文推广等“假草”,监管部门应在清楚界定的基础上加大识别、整治力度,让“种草经济”去伪存真、规范发展。平台和博主更当牢记,守得住底线,才有长远未来。
点评:这样的“草”岂能野蛮生长!
1月26日
一张照片,就能看透人的一生;点点鼠标,就能预判前程;动动指尖,就能掌握命运……近年来,打着大数据、人脸定位、人工智能等旗号的AI相面不时在社交平台上传播。网络时代,占卜、算命等封建迷信活动花样翻新,玄而又玄的AI算命、在线占卜让不少人上当受骗。号称免费,常常付费才能获取完整报告;用户切换照片角度,就能测出运势,如此种种,无不显示出所谓的“AI面相”,实则是坑你没商量。不仅如此,授权使用个人信息、上传脸部照片,还存在隐私泄露风险。对于治理者而言,封建迷信不断改头换面,监管也必须与时俱进。同时,更为关键的是,要以科学知识提高大众对这些迷信活动的心理免疫力。只有科学精神深入人心,封建迷信才无处遁形。
点评:AI相面,相中的不过是你兜里的钱。
1月27日
“想家了吧?多久没回来了?想回来就回来吧。”近日,某地防控办回复一位网友的话让无数人直呼“破防了”。春节临近,各地疫情零星散发,让很多人的返乡之路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各地要分类、分区精准落实防控措施,防止政策执行简单化、一刀切,防止层层加码。回家过年,是人之常情。疫情爆发以来,各地各部门也积累了丰富的防控经验。在精准防控的前提下保障好人们的合理诉求,恰恰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开设“返乡大巴”,到增设核酸临时检测点,再到实行“返乡申报”,许多城市以暖心举措呵护着人们的回家路。疫情防控和阖家团聚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多一些精度的同时多一些温度,才能少一点“返乡难”。与此同时,无论是返乡还是留驻,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遵守规定、做好防护,过一个安心、放心、舒心的春节。
点评:让游子们的回乡路既安全又温馨。
1月28日
近日,有网友称手机上收到了对前号主的追债短信,由此暴露出的二手电话号码漏洞问题引发关注。事实上,因购买到“二手号码”遭遇短信电话骚扰、无法新注册App的用户不在少数。手机号码是稀缺资源,销号后一般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冻结,重新进入市场。如今,手机号已经不再局限于通信功能,注册、登录软件,查收验证码等无不需要用到手机号码,并且,手机号码对应的账户还涉及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因此,确保二手手机号“干干净净”上市至关重要。对此,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原号主主动注销、解绑相关应用,运营商和第三方平台也应加强协作,为解绑、注销提供便利,及时做好销号手机号社会关系的“消磁”工作。这既是在维护新、旧号主的合法权益和隐私,也能尽量规避风险、减少纷争。
点评:二手号码,“碎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