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二胡

因为手指受伤打了石膏,儿子已经2周没去上二胡课了。这也是他学二胡5年来第一次请假,下周还得请1次。

说起二胡,这个故事还是有些长的…

结缘二胡

5年前,我带他到一位二胡老师那儿,结果一见面,他就不愿意进去,不管怎么劝都没用,虽然当时我和这位二胡老师都有些尴尬。但这也是儿子第一次表现出极度不愿意的学习状态。我问他原因,他说,不知道,反正就是不喜欢。我想,也许人和人之间确实是有眼缘的,孩子也是。

后来,我又带他去见现在的这位二胡陈老师,然后就一直相处到现在。

陈老师是位年长的男老师,在文化馆工作,自幼学二胡,算是童子功。他带了一些二胡学生,业内口碑一直很好,因为专业、严格又亲切。

儿子对陈老师是又爱又恨。每次他都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曲子,不管学校作业多少,都能坚持每天练习,但时间长短不一。他说,如果不好好拉,会被陈老师打的(事实上是害怕陈老师严肃认真的态度)。记得有一次课前,他知道自己曲子完成不好,上课出发前便与我玩笑,说:妈妈,一小时后,如果我还没给你打电话,请务必直接打电话给120,然后和救护车一起来接我。哈哈…

5年来,儿子拉《八月桂花遍地开》《良宵》《赛马》《喜送公粮》等乐曲,从拉锯到拉曲,从疙疙瘩瘩的一个个音到流畅动听的一首首曲,从很喜欢到想放弃到要坚持,期间点滴都历历在目…

学二胡,难在哪?

有一句民间俗语,即“百日笛子,千日二胡”。意思是二胡入门学习至少得3年。要想学好二胡,在二胡上摆弄出好听动人的音符,而不是那种粗而响或尖锐侧耳的声音,必须要经过大量的训练。

你看,那两根弦。

首先这两根弦上没有独立的音符。它不像钢琴,有固定的音号,独立的音符。演奏二胡时,只有把手指准确的放在弦的适当位置,才能拉出期望的音符。如果你的手指偏离标记哪怕1毫米的距离,那音符要么就低了,要么就高了,结果和期望的声音就产生天壤之别。

所以,学二胡的孩子最好对音乐,尤其是音高比较敏感。能比较好的辨别自己拉出来每个音符的音高。当然,也可以通过乐理知识(听音练习)训练孩子对音乐的感觉。

另外,也因为是两根弦,要演奏出那么多不同丰富的乐曲,演奏者的手指必将要在两根弦的上下4个把位和两根弦之间来回滚动和移动。这得要求演奏者对弦上的位置胸有成竹。这得需要无数小时的刻意训练。

还有,更不容易的是要正确使用那把看似容易的弓。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挑战。为什么这么说呢?弓的马尾抓着琴弦在两根弦之间来回滑动,在一拉一推中要滚过多少音符,或者说,这弓在数秒内要经过数百次的循环往复。这还没完。如果右手没控制好弦的压力,二胡声音会立即开裂,出现可怕的尖叫声,或破音等等。

确实,二胡的这些技能并不是一两年的练习就能练好的。

二胡,在路上…

记得我自己是在13岁开始学钢琴的,准确的说是风琴,用脚踩的那种。到16岁,家里买了一架钢琴。老爸常说,那时这架钢琴是家里最贵的家具。也正是因为买了这架最贵的家具,我开始走上每天重复、枯燥的练琴之路……

笑来老师说:所谓的坚持不懈的本质是时间的投入,因为人们在做一件事,为了成功坚持不懈的时候,最终会发现大多的努力其实不过是简单又貌似枯燥的重复。

不管怎么样,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感谢那段枯燥日子的,因为这种刻意重复枯燥的坚持练习,让自己深深地掌握了一项技能,而且某些曲子似乎已经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即形成肌肉记忆,永远不会忘记。

如今儿子也步入这条看似枯燥无味的重复练习之路,不过,看得出来,他喜欢音乐,虽然有时会抱怨,也常常偷懒,但在练习过程中,更多的是享受,享受音乐……

做个琴童父母也不易,逼迫孩子练习二胡的路上,我曾经也这样默默鼓励自己…

虽然我的孩子100%不可能成为一名钢琴家或二胡演奏家,但为什么还是要坚持让孩子学习乐器呢?

第一个礼物是自律。学乐器总是需要长期的自律练习才能得到成就感。这是童年最难获得的体验,也是受益一生的体验。

第二个礼物是敏感度。在练习乐器上,可以培养孩子对于声音的那种细微差别的敏感。

这种敏感可以扩展到很多领域,比如,对于味道、材质、色彩、情感的细微区别的鉴别力。

是啊,在未来世界里,这是做成一切事业的基础能力,也是在私人生活中获得幸福的能力。

多年前的某一天,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我觉得拉二胡也挺好的,等我以后老了没什么事,或者心情不好什么的,就可以拉拉二胡…


孩子,记住:“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你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胡,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