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SA Mosaic ,或简称Mosaic ,是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获普遍使用和能够显示图片的网页浏览器。它是由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NCSA组织在1993年所发表 ,并于1997年1月7日正式终止开发和支持。在当时人气爆发大受欢迎。Mosaic的出现 ,算是点燃了后期互联网热潮的火种之一。
后来网景导航者浏览器的开发工作 ,聘用了许多原有的Mosaic浏览器工程师 ,但是没有采用Mosaic网页浏览器的任何代码。传承网景浏览器代码的后裔为Firefox浏览器。
1993年3月 ,第一个面向普通用户的 Mosaic 预览版发布 ,不过仅针对当时少数的Unix操作系统 ,它的最大特色就是具有方便易用的图形界面。
1993年11月 , Mosaic1.0 官方版发布。
1995年10月 , Mosaic2.0 正式版发布。
1997年1月 , Mosaic3.0 正式版发布。这个版本支持更多的平台 ,不过这也是 Mosaic 的最后一个版本 ,虽然 Mosaic 从此停住了前进的脚步 ,但是他对后来出现的浏览器影响深远。事实上 , Mosaic 并不是第一个具有图形界面的网页浏览器 ,但是 , Mosaic 是第一个被人普遍接受的浏览器 ,它让许多人了解了Internet 。
1993年1月 ,NCSA(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 ,美国国家超级电脑应用中心)完成革命性的创新 ,在Unix平台上开发出了第一个图形化的网页浏览器Mosaic(Alpha 版) ,同年九月发布的1.0正式版实现了在Apple Macintosh和Microsoft Windows平台上的运行 ,一时间Mosaic俨然成为Web浏览器的标准。随后NCSA将Mosaic的商业运营权转售给了Spyglass公司 ,该公司又向包括微软公司在内的多家公司技术授权 ,允许其在 Mosaic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产品。
1994年Mosaic研发的核心成员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和几何图形发生器的发明人吉姆·克拉克(Jim.H.Clark)共同创立了Mosaic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同年11月为了避免与NCSA的法律纠葛 ,公司更名为Netscape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即网景公司 ,并一直沿用。其中后者还先后创立了Silicon Graphics(视算)公司和Healtheon(永健)公司。
在二人领导下 ,公司合力进行超越以往浏览器的新一代浏览器的研发 ,试图打破Mosaic的垄断并取得业界的领导地位。所以对新浏览器名为 Netscape Navigator ,即“导航者”。对内其1.0版本的研发代号则为Mozilla!Mozilla一词是由“Mosaic Killa”(Mosaic杀手/终结者 ,Killa是俚语中Killer的拼法)和“Godzilla eat the Mosaic”(Godzilla ,即“哥斯拉” ,日本遭受核打击和“第五福龙丸”事件后创造的经典虚拟生物)合成而来。即Mosaic+ Godzilla+Killa=Mozilla!网景公司员工也常将其称作Moz或Mozzie。
1996年 ,微软从Spyglass手里拿到Spyglass Mosaic的源代码和授权 ,开始开发自己的浏览器IE。后来 ,微软以IE和Windows捆绑的模式不断向市场扩展份额 ,使IE成为市场的绝对主流。装了Windows系统的电脑基本无法卸载IE
网景浏览器(Netscape )是一个是由 Netscape 通信公司开发的网页浏览器。它虽是一个商业软件 ,但它也提供了可在Unix ,VMS ,Macs ,和 Microsoft Windows 等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免费版本
1994年12月 ,Netscape Navigator发布1.0版浏览器。这个版本支持所有的 HTML2 语言的元素和部分 HTML3语言的功能。
1995年4月 , Netscape 发布 1.1版。这个版本增加了对表格的支持。
1995年7月 , Netscape 发布 1.2版。这个版本升级到支持 Windows 95的用戶界面。
1996年3月 , Netscape 发布 2.0版。这个版本增加了一些 HTML 3 的新元素和框架 ,以及对 Java和 JavaScript 的处理能力。
1996年8月到 1997年10月 , Netscape 发布 3.0-3.04 版 , 这个版本增加了很多新的插件 ,以及对表格背景颜色 ,字体下划线以及框架边缘控制和字体样式的支持。
1997年6月到 1998年11月 , Netscape 发布了 4.0-4.08 版。其变化是增加了更多 CSS 的支持 ,另外 ,对象元素的支持也是在这系列的版本中出现的。
1998年1月 , Netscape 公司宣布 Netscape 免费 ,同时 ,开发爱好者可以通过 Internet 免费下载 Netscape 的源代码 ,从此命名为 Mozilla 的项目开始。
1998年10月至2002年8月 , Netscape4.5-4.8 发布。
1998年11月 , Netscape决定将自己的新翻译引擎 Gecko 集成至 Mozilla(6.0)中。不久后 , AOL 收购了 Netscape 。
2002年8月 , Netscape 7.0 发布 ,程序建立在 Mozilla1.01 源代码的基础之上。
2003年5月 ,微软和 Netscape的母公司达成一项协议 ,微软支付 AOL7.5 亿美元 , AOL 继续使用和推广 IE ,取代 Netscape的位置。
2006年5月 ,Netscape 8版本发布。一个令人争议的改变 ,是Netscape Browser只有Windows版本。而且使用“双排版引擎”——Internet Explorer核心(Trident)及Mozilla Firefox核心(Gecko)。
2007年1月23日 ,网景确定Netscape Browser 8系列将由第9版取代。新版本继续基于Mozilla Firefox 2.0 ,以及支持Firefox的add-on和插件。新版浏览器 ,回用网景系列最初名称:Netscape Navigator(网景导航者)。官方声称这决定是为了避免用户混淆网景其他的产品
Internet Explorer简称IE浏览器 ,是微软(Microsoft)所开发的图形用户界面网页浏览器
从1995年开始 ,内置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各个版本 ,是微软操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已停止支持)
Internet Explorer曾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浏览器 ,在2002~2003年使用值达到顶峰 ,微软以捆绑的方式 ,赢得了与Netscape的第一次浏览器大战
2008年 ,随着Firefox、Google chrome等浏览器的推出 ,IE浏览器的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
2022年5月16日 ,微软官方发布公告 ,称IE浏览器将于6月16日正式退役 ,此后其功能将由Edge浏览器接棒。
2022年12月 ,在微软系统推送的更新计划文档中明确表示 ,微软将于2023年2月14日关闭IE浏览器 ,取而代之的是Edge浏览器。
2023年2月14日 ,微软永久禁用IE。
IE开发计划开始于1994年夏天 ,微软为抵抗当时主流的网景浏览器(NetscapeNavigator) ,要在Windows中开发适合自己的浏览器。但微软并没有时间从零开始 ,因此微软和Spyglass合作 ,于是IE从早期一款商业性的专利网页浏览器Spyglass Mosaic派生出来 ,虽然Spyglass Mosaic与NCSA Mosaic(首款应用得最广泛的网页浏览器)甚为相似 ,但Spyglass Mosaic则相对地较不出名并使用了NCSA Mosaic少量的源代码
IE发行历史(主要版本)
IE1.0 1995年8月16日首次亮相 ,是一个由Spyglass Mosaic重新设计而出的版本(并在几个月后推出1.5版本)
IE2.0 1995年11月22日 ,专门为Windows 95、Windows NT 3.5、Windows NT 4.0设计
IE3.0 1996年8月13日发布 ,首个脱离Spyglass源代码发展的版本(但仍使用Spyglass的“技术”) ,是首个支持CSS技术的主流浏览器 ,并内置于Windows 95 OSR 2中 ,被认为是首个受欢迎的IE浏览器版本 ,但在发行后的数个月后亦被黑客发现数个安全性和隐私漏洞
IE4.0 1997年9月 ,用户亦可透过Active Desktop将网页浏览功能嵌入于窗口桌面上。这样的集成行为亦受到不少的批评 ,因此在后期移除
IE5.0 1999年3月18日 ,引进双向文字、旁注标记、XML、XSL及将网页存储成MHTML格式的功能
IE6.0 2001年8月27日 ,包含增强版DHTML、内部网页框架的内容限制和部分支持CSS level 1、DOM level 1和SMIL 2.0 ,能配合WindowsXP的Luna界面
IE7.0 2005年2月15日 ,微软主席比尔·盖茨于旧金山的RSA讨论会中 ,宣布新版本浏览器将会发布 ,2006年 ,支持Windows XP SP2以后的操作系统 ,新版本包括修复一些程序中的错误 ,加强对网页标准的支持 ,加入标签页浏览 ,还有一个支持各搜索引擎的搜索框 ,2008年 ,微软以“安全原因”通过Windows Update把所有Windows系统的浏览器强制升级到7.0版本 ,但由于Windows 2000并不支持7.0版本 ,所以没有强制升级
IE8.0 2009年3月19日 ,IE8正式版发布
IE9.0 2011年3月14日 ,Internet Explorer 9采用全新的JavaScript引擎“Chakra” ,界面十分简洁 ,界面主要有前进、后退按钮及地址栏 ,速度也有很大进步 ,而且IE9是IE中第一个带硬件加速的版本
IE10.0 2012年发布IE10.0 ,不支持Windows vista
IE11.0 2013年6月26日 ,在Build Windows 2013大会上 ,Microsoft发布全新Windows 8.1预览版 ,Windows 8.1内置Internet Explorer 11预览版 ,10月17日正式发布
2022年6月15日停止支持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最新可用版本IE 11 ,转而只提供其当前的浏览器Microsoft Edge
Opera浏览器 ,是一款挪威Opera Software ASA公司制作的支持多页面标签式浏览的网络浏览器 ,是跨平台浏览器可以在Windows、Mac和Linux三个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Opera浏览器创始于1995年4月。
1995年4月 , Opera1.0 正式版发布。
1996年7月 , Opera2.0 正式版发布。
1997年12月 , Opera3.0 正式版发布。这个版本增加了对 Javascript ,SSL 和插件的处理能力。
2000年6月 , Opera4.0 正式版发布 ,这个版本支持大部分的 CSS2 ,所有的 CSS1 , HTML4 , XML 和 WML语言。
2000年12月 , Opera5.0 正式版发布。
2001年11月 , Opera6.0 正式版发布 ,这个版本改善了图形界面 ,而且性能也有明显的提高。
2003年1月 , Opera7.0 正式版发布 ,这个版本除了图形界面的更新 ,并重写了翻译引擎 ,提高了程序执行的效率和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增加了对 DOM 技术的支持 ,并增加了一个新的邮件客戶端。
2005年4月 , Opera 8 版本发布。在Opera8中增强的安全性能针对钓⻥式欺诈攻击 ,它能够显示网站的安全证书-在可信赖的网站上显示⻩色挂锁图标 ,帮助用戶判断网站的可靠性。Opera8还能够显示弹出式窗口的“来源”。
2006年6月 , Opera9.0 正式版发布。
2008年12月 , Opera10α 发布。
2012年11月 , Opera12.10 正式版发布。
2013年2月宣布放弃Presto ,转为Webkit。 12.17版本之前采用 Presto内核
2013年7月 , Opera15 正式版发布。
2014年3月 , Opera20.0.1387.64 正式版发布。
2016年2月11日 ,挪威浏览器厂商 Opera发布公告 ,宣布了确定被 360 和昆仑万维收购的消息
2018年6月29日 ,Opera向SEC提交了上市申请 ,股票交易代码为OPRA。 [2]
2018年7月27日 ,Opera(OPRA)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Mozilla Firefox ,中文俗称"火狐"(正式缩写为Fx或fx ,非正式缩写为FF) ,是一个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网页浏览器 ,使用Gecko排版引擎 ,支持多种操作系统 ,自Firefox 29起 ,浏览器界面有很大程度改变。
该项目定名时几经波折。项目最初取名“Phoenix”(Phoenix首个版本0.1于2002年9月23日发布) ,但因为和凤凰科技(Phoenix Technologies)的名称冲突 ,于是于2003年4月14日改为“Firebird”。后来 ,这个新名称又与另一个开源的数据库系统Firebird发生了冲突 ,Firebird的开发社区要求以全称“Mozilla Firebird”来标识这个项目或重命名 ,避免混淆。
2004年2月9日 ,Mozilla Firebird决定改称Mozilla Firefox ,简称Firefox ,正式缩写为Fx或fx ,不过仍然常被称作FF(FireFox)。Firefox在英文俗语里指的是“红熊猫” ,但开发小组却采用将“Fire”和“fox”分开来直译蕴意 ,把吉祥物及官方图标都设计为火红的小狐狸。
Mozilla Firefox(火狐浏览器)发展历程源于Asa Dotzler的介绍。Asa Dotzler是Mozilla基金会的社区协调员 ,在组织FireFox开源浏览器社区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色。最开始他是Netscape的志愿者和雇员 ,之后又加入了Mozilla基金会。
1998年1月:Netscape Communications宣布发布浏览器源代码的计划 ,目的是“激发网上数以千计的开发人员的创新能力”。
1998年5月:Netscape在mozilla.org网站发布Communicator 5.0源代码以供下载。
1998年11月:AOL宣布收购Netscape(1999年5月完成)。
2000年11月:Netscape 6发布 ,但被发现存在许多bug。
2002年6月:Mozilla 1.0发布。这款Internet程序套装包含Web浏览器 ,Email和新闻组客戶端 ,IRC客戶端和HTML编辑器。
2002年9月:独立的Web浏览器Phoenix 0.1版本发布。
2003年4月:由于出现商标争议 ,Phoenix改名为Firebird。
2003年5月:AOL同意在未来七年内将微软Internet Explorer做为其在线服务订戶的默认浏览器。
2003年7月: AOL解雇其Netscape子公司中50名和Web浏览器开发相关雇员。Mozilla基金会开始运作 ,AOL出资200万美元 ,Lotus创始人MitchKapor出资30万美元。
2004年2月:Mozilla基金会再次被迫将Firebird改名为Firefox ,因为和另一个开源项目的商标名冲突。
2004年9月:Firefox 1.0 PR发布。大约在同一时间SpreadFirefox社区市场网站上线 ,帮助Mozilla基金会实现 10天 Firefox下载量突破100万的目标。
2004年10月:Mozilla基金会号召支持者捐款以在《纽约时代周刊》购买一张整⻚广告宣传11月的Firefox 1.0首发。短短10天的募捐活动共得到来自1万人的总数为25万美元的捐款。
2004年11月:Firefox 1.0发布。 Firefox 1.0中文正式版也于2004年11月24日发布。
2004年12月:《纽约时代周刊》打出相关广告。
2005年5月: IBM鼓励员工使用Firefox ,允许他们从公司内部服务器下载该软件 ,并且可以从公司的helpdesk部⻔得到技术支持。
2006年7月: Firefox 2_0 Beta1简体中文版发布。
2007年11月13日 ,百科编辑器升级 ,支持Firefox。此前 ,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 ,Firefox浏览器的用户无法在百科编辑器中正常插入标签(包括粗体、斜体、链接和标题)。通过技术升级 ,已经可以支持这一功能。
2007年12月6日 ,百度签约谋智网络 ,火狐内置百度搜索。
2012年10月4日 ,在新发布的Nightly 18版本中 ,针对Windows 8 ,Mozilla在Firefox中先行加入了Metro UI。
2013年9月 ,Windows 8版Firefox进入Aurora开发阶段。采用Modern/Metro界面的Firefox仍在开发中 ,并计划于2014年1月发布。
2017年10月 ,Mozilla宣布 ,火狐浏览器将会在2018年8月 (Firefox 52 ESR支持结束) 彻底终止对已经停止服务的Windows XP和Vista版的支持。
2017年11月 ,Mozilla向Windows、Mac、Linux、Android和iOS发布了Firefox 57 ,也就是火狐量子(Firefox Quantum)浏览器。该浏览器号称是2004年火狐1.0以来最大的更新 ,不仅大幅改进了性能 ,还改版了视觉效果。
2021年1月26日 ,Mozilla 正式发布火狐浏览器 Firefox 85 版本。此次大版本更新带来了超级 Cookie 保护功能、更易用的书签管理 ,以及一键删除密码功能。另外 ,此次更新也正式停止了对 Adobe Flash 的支持
2021年7月消息 ,Mozilla官方在官网发出通知称 ,(火狐浏览器轻量版)已经于2021年6月30日正式停止开发和支持。
2021年7月14日 ,火狐浏览器 Firefox 90 版本正式发布 ,包含桌面版和 Android 版。
2022年5月31日消息 ,Mozilla 发布了 Firefox 101 正式版更新。
2022年6月5日消息 ,Mozilla 为 Firefox 火狐浏览器推出了一个可以离线工作的翻译插件 Firefox Translations。
2023年1月17日 ,Mozilla推出了 Firefox 109 正式版。
2023年1月31日 ,火狐浏览器 Firefox 迎来 109.0.1 正式版更新 ,修复了 Windows 版字体渲染效果不佳问题。
2023年3月14日消息 ,火狐浏览器 Firefox 迎来 111.0 版本更新 ,为 Windows 用户带来了原生通知 ,体验更好。
Safari是苹果公司所开发的网页浏览器 ,并内建于MacOSX。MacOSX中的图形技术能确保系统中所有软件 ,从iPhoto到FInalCutPro输出的图片都绚丽无比。Safari是唯一采用高级色彩管理、以最准确的色彩显示网络图片的浏览器。
Safari在2003年1月7日首度发行测试版 ,并成为Mac OS X v10.3与之后的默认浏览器 ,也是iPhone与iPad和iPod touch的指定浏览器。Windows版本的首个测试版在2007年6月11日推出 ,支持Windows XP与Windows Vista ,在2008年3月18日推出正式版 ,现已支持windows 7。2012年7月26日 ,随着苹果的"山狮"系统发布 ,Windows平台的Safari已经放弃开发。
2012年12月3日 ,苹果Safari仍领跑全球移动浏览器市场 ,份额达到了61.5% ,谷歌的Chrome在整个移动市场的份额为1.14%。
在1997年以前 ,麦金塔电脑是预装Netscape Navigator浏览器的 ,之后微软以开发苹果版的Microsoft Office作为条件 ,要求苹果改用Internet Explorer for Mac。至2003年6月 ,苹果推出自家的Safari浏览器 ,微软也终止开发苹果版的IE浏览器。在Mac OS X 10.3版仍有保留IE ,至10.4版苹果仅预装Safari浏览器。 Safari使用苹果自家的WebKit来进行网页排版及执行JavaScript ,当中WebKit内含WebCore排版引擎及JavaScriptCore引擎 ,分别从KDE的KHTML及KJS引擎衍生而来。WebCore及JavaScriptCore与KHTML及KJS一样 ,同是自由软件 ,并以LGPL方式授权。苹果对KHTML的一些改进并入Konqueror计划。另外 ,苹果方面也推出了附加的源始码 ,以类似BSD执照般的开放源代码方式授权。
2005年6月 KHTML的开发人员曾批评苹果不去整理产品改动的记录 ,苹果方面遂把WebCore及JavaScriptCore的开发及错误回报交予opendarwin .org负责。WebKit本身也是以开放源始码方式发行 ,但浏览器自身的外观 ,如使用接口等 ,则维持专有。
2005年4月29日 Safari 2.0版推出 ,内置RSS及Atom阅读器 ,其他新功能计有隐秘浏览、收藏及电邮网页、搜寻网址书签等 ,其速度是1.2.4版本的1.8倍。
2005年4月Safari的开发人员之一Dave Htatt ,就他为Safari进行除错的进展方面提交文件 ,使之能通过Acid2测试。4月27日 ,Hyatt宣布其内部试验版本的Safari通过了Acid2。至10月31日 ,Safari 2.0.2版正式推出 ,成为首个通过Acid2测试的浏览器。
2007年6月11日 ,苹果公司推出了同时支持Mac和PC的Safari 3 Public Beta版 ,在推出的前三天 ,Beta版的下载量就突破了百万大关。同时iPhone的浏览器也是基于正式版的Safari 3。
2008年6月2日Safari 4推出 ,提高了java性能和速度。
2010年6月7日Safari 5推出 ,加入阅读器功能。
2012年6月11日Safari 6随OS X Mountain Lion推出 ,增加了分享列表等特性。
2013年6月10日Safari 7在苹果公司全球软体开发者年会上公布。新版本重新设计了阅读列表和Top Sites版面 ,又在侧边栏加入了“共享的链接” ,显示用户在社交网络上已关注的人所发布的链接。Safari 7亦采用了 Nitro Tiered JIT 和 Fast Start 技术 ,提高网站浏览速度。新版本的节能技术会将在背景运行的网站所使用的系统资源减低 ,提高电池续航力。Safari 7将会预载于OS X Mavericks上。
2013年8月18日IOS7正式版推出 iOS 7 中的 Safari 令浏览更强大、更出色、更美观。按钮和工具栏 ,如综合智能搜索栏 ,会隐藏起来 ,除非你通过滚动操作将其调出。因此 ,你会在屏幕上看到比以往更多的内容。只要轻扫一下 ,你就能向前或向后翻动页面。一切设计 ,都令你的浏览快速顺畅 ,全无障碍。
2014年9月17日IOS8正式版推出 iOS8 全新的高效率、安全性和设备管理功能让它比以往更加出色。
Google Chrome ,又称Google浏览器 ,是一个由Google(谷歌)公司开发的网页浏览器。该浏览器是基于其他开源软件所撰写 ,包括WebKit ,目标是提升稳定性、速度和安全性 ,并创造出简单且有效率的使用者界面。软件的名称是来自于称作Chrome的网络浏览器图形使用者界面(GUI)。
Google Chrome存在六个版本分支:
Stable Channel(稳定版/正式版):适合追求稳定的普通用户使用。
Beta Channel(测试版):适合喜欢较稳定又可尝鲜的朋友下载使用。该版本是新的正式版发布前的公开测试所用 ,版本上的新功能不会作太多修改 ,主要为安全上的测试 ,但可能会存在不稳定情况。
Dev Channel(开发版):适合开发人员使用。主要为功能上的测试 ,可能存在稳定性问题 ,通常更新速度为一周一次。
Canary Build(金丝雀版):仅适合开发人员或追求最新版本的用户使用。2010年7月加入 ,比开发版更新快但更不稳定 ,相对的也会加入更多测试性的新功能。Canary Build有一个特色是它可以独立安装 ,不会覆盖原本的“Google Chrome”版本 ,让系统中可以同时拥有两套安装版“Google Chrome”。
Chromium(开源版):开源版本 ,也可作为独立的浏览器 ,但终究还是Chrome的开源版本。
Chrome Lite(移动简化版):被运用于Android操作系统中。
Microsoft Edge(简称ME浏览器)是微软基于 Chromium 开源项目及其他开源软件开发的网页浏览器。
2015年4月30日 ,微软在旧金山举行的Build 2015开发者大会上宣布——Windows 10内置代号为“Project Spartan”的新浏览器被正式命名为“Microsoft Edge” ,其内置于Windows 10版本中。2018年3月 ,微软宣布Edge登陆iPad和Android平板。这意味着Edge浏览器已经覆盖了桌面平台和移动平台。用户被允许在Google Play和App Store上下载Edge
2022年5月16日 ,微软官方发布公告 ,称IE浏览器于2022年6月16日正式退役 ,此后其功能将由Edge浏览器接棒。
当地时间2023年2月7日 ,微软发布新版必应及Edge浏览器 ,正式引入ChatGPT技术。
2015年4月30日 ,微软在旧金山举行的Build 2015开发者大会上宣布——Windows 10内置代号为“Project Spartan”的新浏览器被正式命名为“Microsoft Edge” ,其内置于Windows 10版本中用户被允许在Google Play 和App Store上下载Edge。
2018年12月 ,微软正式确认 ,新的Edge浏览器将从EdgeHTML内核迁移为Chromium内核 ,同时还会登陆到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8.1、安卓、iOS和macOS平台 。基于Chromium开发的Microsoft Edge测试版分为Beta Channel、Dev Channel和Canary Channel ,其正式版已于2020年1月15日正式发布。
2020年8月 ,微软宣布在2021年3月9日结束对旧版 Microsoft Edge(EdgeHTML内核)桌面应用的支持 ,转而支持新的 Microsoft Edge(Chromium内核)。这意味着旧版桌面应用将不再接收安全更新。
2021年4月份 ,微软Edge浏览器在预览版上线了“发送网页”功能 ,可以一键将网页发送到用户的其他设备。6月 ,该功能在稳定版推出。
2021年5月19日 ,微软宣布IE浏览器将在次年退出市场 ,2022年6月15日 ,大多数版本的Windows 10系统不再支持IE浏览器 ,取而代之的是更新、更快、更安全的Edge浏览器。微软在浏览器方面主推Edge ,这款产品于2015年启用 ,与谷歌旗下的Chrome浏览器基础技术相同。微软建议仍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的用户在2022年夏天之前更换浏览器。
2022年3月消息 ,据 Neowin 报道 ,微软离向所有用户发布 Edge 浏览器 100 稳定版又近了一步。
2022年4月15日消息 ,Reddit 用户 @Leopeva64-2 发现了一个 Edge 浏览器的新功能 ,可以帮助用户自动保存密码。
2022年5月 ,微软在一项联合计划中宣布 ,将致力于在未来一年 ,在其控制的所有移动、桌面和浏览器平台上打造无密码登录系统。
2022年5月16日 ,微软官方发布公告 ,称IE浏览器将于6月16日正式退役 ,此后其功能将由Edge浏览器接棒。
2022年6月15日 ,IE浏览器被永久关闭。 [25] Microsoft Edge成为微软唯一正在运营的网页浏览器。
2022年8月 ,Edge浏览器“双击关闭标签页”功能正式上线。
2022年9月2日消息 ,微软 Windows 11 和 Windows 10 等平台的 Edge 浏览器 105 正式版已经面向稳定渠道用户推出 ,为 IE 模式的云站点列表管理体验带来了安全性改进和增强等。
2022年10月 ,微软Edge浏览器迎来了106稳定正式版。
2022年12月6日 ,Microsoft Edge浏览器推出108版本更新。在最新推出的 108.0.1462.41 版本更新中 ,微软共计修复了25处漏洞 ,其中就包括已经被黑客利用的 CVE-2022-4262 漏洞。
2022年12月8日 ,最新的微软 Edge Dev 开发版现在只面向 Windows 10 和 Windows 11 用户开放。
2023年2月7日 ,微软Edge浏览器官方再次发布提醒 ,告知用户将在本月14日正式停止对IE 11的支持。
2023年3月14日 ,微软发布Microsoft Edge浏览器v111.0稳定版 ,引入集成 AI 工具 Edge Copilot 的增强型侧边栏 ,提供了诸多新功能 ,可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便利性和用户体验。
2023年3月17日消息 ,微软再次为Edge 111 稳定版浏览器推送了小版本更新 ,Edge 浏览器版本号将从 111.0.1661.41 升级到了 111.0.1661.44。此次小更新主要是将 Adobe Acrobat PDF 引擎原生嵌入到 Microsoft Edge 内置 PDF 阅读器中 ,这项变化是分步推送的 ,大部分用户尚未获得。
Microsoft Edge早期代号为“Project Spartan” ,在微软Build 2015大会上 ,其被正式命名为“Microsoft Edge”。之所以命名为Edge ,官方给出的解释为“Refers to being on the edge of consuming and creating.”(指的是在消费的和创造的边缘)。表示新的浏览器既贴合消费者又具备创造性。
Edge浏览器将使用一个“e”字符图标 ,这与微软IE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自1996年以来一直使用图标有点类似。但微软操作系统业务主管乔·贝尔菲奥雷(Joe Belfiore)表示 ,当前所使用的“e”图标与过去所使用的图标完全不同 ,有着更好的寓意。
基于Chromium的新Edge使用了不同于基于EdgeHTML的Edge的新logo。
分别为Stable、Beta、Dev、Canary ,每个版本对应不同开发阶段 ,对应功能侧重点也大不相同
1. 正式版本(Stable稳定版)
Stable版本为Microsoft Edge的正式版本 ,也名为稳定版 ,是当前在市面上被广泛使用的版本
2. 测试版本(Beta)
针对用户开发的测试验证版本 ,是正式发布前的候选版本(每6周更新一次)
3. 开发版本(Dev)
Microsoft Edge的开发分支版本 ,能抢先体验最新特性 ,但与此同时也要在该版本中忍受各种问题 ,通常比Canary版本更为稳定 ,不建议普通用户使用(每1周更新一次)
4. 金丝雀版本(Canary)
该版本融入大量最新功能 ,包括最前沿并且有风险的内容 ,因此Canary版本一般情况下更新都较为频繁 ,并且该版本不稳定 ,不建议普通用户使用(每天更新)
EdgeHTML是由微软公司发布的网页浏览器Microsoft Edge所使用的网页排版引擎(以下简称内核)。由微软在原IE浏览器的Trident内核基础上 ,删除了过时的旧技术支持代码 ,增加了对现代浏览器技术的支持 ,是一个全新的内核。
2018年12月7日 ,微软宣布将放弃基于EdgeHTML的Microsoft Edge的开发。
2020年1月15日 ,微软正式发布了基于Chromium开源项目的Microsoft Edge。
EdgeHTML内核的版本更新
2015年7月29日 ,Windows 10正式版上市 ,EdgeHTML的正式版本号定格为12.10240。
2015年9月19日 ,Windows 10 10547预览版的发布 ,标志着EdgeHTML的版本首次升级到13(13.10547) ,并且移除了IE11对EdgeHTML的支持。
2015年11月 ,微软发布EdgeHTML13 ,随Windows 10 第一次重要更新(Build 10586)的推送。
2016年 8月 ,微软发布EdgeHTML 14 ,随Windows 10 年度更新(Build 14393)推送。
2017年 4月 ,微软发布EdgeHTML 15 ,随Windows 10 创意者更新(Build 15063)推送。
2017年10月 ,微软发布EdgeHTML 16 ,随Windows 10 秋季创意者更新(Build 16299)推送。
2018年 4月 ,微软发布EdgeHTML 17 ,随Windows 10 2018四月份更新(Build 17134)推送。
2018年10月 ,微软发布EdgeHTML 18 ,随Windows 10 2018十月份更新预览版(Build 17763)推送。
2018年12月7日 ,微软宣布将放弃基于EdgeHTML的Microsoft Edge的开发 ,转而投入开源项目Chromium ,并以Chromium为基础开发新的Microsoft Edge。
2020年1月15日 ,微软正式发布了基于Chromium开源项目的Microsoft Edge ,以后会通过Windows Update 进行推送。
微软认为 ,他们保留Edge浏览器这个品牌 ,但放弃EdgeHTML ,转而投入Chromium开源项目 ,是因为
加速发布版本更新的频率。
登陆 macOS 系统、安卓、iOS ,以及 Windows 7 和 Windows 8/ 8.1 系统。
提高兼容性和 Web 标准支持 , 并为Web开发人员减少Web的碎片化。
Netscape 和微软 IE 是第一次浏览器大战的主角
为了能主导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简称 W3C)的标准 ,微软和网景在自己的浏览器里加入了互不相容的 HTML 扩展代码 ,为的就是争得某项技术在行业标准里的控制权。
网景还率先将 JavaScript 作为草案 ,提交给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CMA) ,希望能将 JavaScript 做成行业的标准 ,而微软则仿造 JavaScript 搞出了一个 JScript。
1996 年 ,微软推出 IE 3.0 ,从这个版本开始 ,IE 市场占有率开始追赶 Netscape。
1998 年 ,微软将 IE 5.0 新版本与新发布的 Windows98 系统捆绑在一起销售 ,而且与系统深度集成无法卸载 ,卸载之后 ,系统的很多关联功能就无法使用了。Netscape 浏览器的市场占有率马上大幅下滑 ,不久后就被 IE 超过。网景退出历史舞台。
微软通过捆绑操作系统来推广 IE ,将当时占市场90%的网景 Netscape 浏览器彻底击败。这次大战微软留下三个隐患:
为对抗 Netscape 微软在 IE 里加入了很多非标准的专属标签 ,致使后来的的 IE 6 成为开发者的噩梦 ,破坏了开放标准;
捆绑销售 IE 的做法被指垄断 ,受到反垄断的压制;
网景为吸引开发者开放源代码创造了Mozilla ,虽未能挽回 Netscape 的市场占有率 ,但是它衍生出了Phoenix ,即现在的 Firefox 火狐浏览器。
1998 年 ,被微软打败的网景决定背水一战 ,向全世界公开了浏览器源代码 ,然后成立了 Mozilla 组织 ,让它来继续协调浏览器的开发。Mozilla 总结了之前失败的原因 ,决定彻底重新编写浏览器 ,经过了几年的沉淀 ,终于在 2004年11月9日 , Firefox 的浏览器登场。
与此同时 ,重返苹果的乔布斯对 Mac 操作系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了扭转 Mac 下没有原生浏览器的局面 ,苹果很早就接触了 KHTML 排版引擎。经过 5 年的研发 , 2003 年在旧金山 Macworld 大会上 ,乔布斯亲自发布了 Safari 浏览器。
浏览器越的选择来越多 ,就连老牌浏览器 Opera 也变成了免费软件 ,微软终于感受到了挑战。
2006 年 ,由 Mozilla、Apple 和 Opera 三家公司一起组成的“网页超文本应用技术工作小组(简称 WHATWG)”成立。它们试图跳开由微软把持的 W3C 联盟 ,然后推动新的 HTML 技术发展。
这次大战其实也可以不算一场大战 ,只是firefox挑战了IE的地位 ,但并未成功 , Firefox 在北美 ,欧洲等地区的占有率接近甚至超过了 20% ,微软全球范围内的份额也从 IE 6 高峰时的 96% 先是下降到 85% ,最后 07 年末的时候稳定在 60% 左右 ,IE不再是“唯一的浏览器”了。
2008 年 ,Chrome 浏览器正式上线。
Chrome 打败 Safari
2008年 ,谷歌发布了 Android 移动操作系统 ,进军移动互联网。
得知消息后 ,乔布斯极为震怒:“我们没有进军搜索业务 ,他们却进军了手机业务 ,别搞错了 ,他们想干掉iPhone”。一时间 ,谷歌和苹果进入了全面竞争状态 ,就连浏览器业务也未能幸免。
2013年4月 ,谷歌宣布 Chrome 将弃用 WebKit 而改用 Blink 排版引擎 ,原因是苹果在没有协商的情况下 ,单方面推出了 WebKit 2。
谷歌认为 WebKit 2 里有太多苹果专用的代码 ,不但对谷歌没有作用 ,而且还要花时间去处理兼容性的问题。而谷歌提交的很多修改 ,又最终很难获得苹果的同意 ,双方就 WebKit 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极大分歧。
最终 ,谷歌选择了另立山头 ,从 WebKit 中分支出来了 Blink 排版引擎。
没有了谷歌的共同研发 ,WebKit 就成为了苹果系统下的专属 ,自己玩自己的了。此后甚至还学起了微软 ,每一次 Safari 的更新都是随着 Mac 的更新而更新
Chrome 打败 Opera
苹果和谷歌分道扬镳之后 ,其他的开发者会选择到那一边呢?
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谷歌。相比之下 ,谷歌更像是一个积极开放的领袖 ,而苹果则像是一个保守封闭的领导。
2013 年 ,老牌浏览器 Opera 宣布放弃自己的 Presto 内核 ,转而使用谷歌的 Chromium 内核。
不少用户唏嘘不已 ,Opera 曾经给浏览器带来了诸多的特性 ,比如标签页浏览、快速拨号、鼠标手势都是 Opera 首创 ,而随着 Chrome 的强势崛起 ,Opera 就显得稀松平常起来。
最后在 2016 年 ,Opera 还因经营不善被 360 公司收购 ,上演了“落魄贵妇下嫁暴发户”的戏码
Chrome 打败 Firefox
Firefox 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它的快速和安全 ,当然更重要的还为它的扩展系统。
Firefox 扩展的功能非常强大 ,使用 XUL 语言编写的扩展 ,可以轻松地改变浏览器的功能和界面 ,这让 Firefox 有着无与伦比的定制能力 ,也成为了 Firefox 的杀手锏。
而随着 Chrome 也加入扩展系统 ,Firefox 的优势就不再那么明显了。而且 ,Chrome 从一开始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它将所有有关于浏览器本身修改的操作都锁死 ,而扩展也只能作用于网页。
这种设计就好比是“扁平化设计” ,目的是为了让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在网页内容上 ,而不是浏览器本身。
事情也证明了 Chrome 的设计更具前瞻性。
而 Firefox 由于浏览器架构的原因 ,扩展成为了浏览器的负担 ,浏览器变得臃肿起来 ,再加上 Flash 经常性出错导致浏览器崩溃 ,越来越多的 Firefox 用户开始转投 Chrome 浏览器。
时间来到了 2017 年。在“改革可能会死 ,但不改革必定会死”的情况下 ,Firefox 抛弃了原有的内核架构和扩展体系 , 启动了全新 Firefox Quantum(量子火狐)。
新版 Firefox 在速度上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因为就是模仿了 Chrome 的那一套体系 ,只不过换了个实现方法。
尽管当时有不少老用户痛心疾首 ,直言 Firefox 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 Firefox 了 ,但后来的发展证明当初的决定是对的。而 Firefox 接下来要做的 ,就是向 Chrome 靠拢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Chrome 打败 IE
打败其他浏览器之后 ,Chrome 的对手就剩下最后的王者 IE 浏览器了。
2009 年 ,微软在尝试 Windows Vista 失败之后推出 Windows 7 ,与此同时 IE8 也一同出现。不过 IE8 并没有太多改进 ,就连图标都还是一样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 ,IE8 仍然不支持 HTML5。
此时国内各大银行、学校以及政府机构的网站 ,仍然都只能用 IE 浏览器来访问。
于是国内各大软件厂商抓住这个需求 ,将 IE 和 Chromium 封装到一个浏览器里 ,推出了许许多多的双核浏览器。
在这种情形下 ,网站通常需要制作两个版本 ,一个是 HTML5 的通用版本 ,一个是 IE 的专门版本。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于是开始有人制作搞笑图片来嘲讽 IE 浏览器 ,人们对 IE 浏览器的不满情绪终于得到释放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了嘲讽的行列。
到了 2011年 ,在网友无尽的嘲笑中 ,微软放下了“高傲的头颅”。
而且一改以往“推出新操作系统时推出新浏览器”的做风 ,单独推出了新版 IE9 浏览器 ,新版本不但启用了新的图标 ,而且终于支持 HTML5 了。
可微软“将操作系统与浏览器绑在一起”的策略还是没变 ,微软宣布 IE9 将不会支持 Windows XP ,你想要用新的浏览器 ,那就要用新的操作系统。
而在那个盗版泛滥的时代 ,Windows XP 系统普遍都关闭了系统更新 ,这导致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被忽视 ,IE9 也因此丧失了很好的过渡期。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人们的上网习惯也逐渐从电脑转移到手机和平板上来。
微软在转型的考虑下 ,在 2012 年推出了 Windows 8 操作系统 ,与此同时 IE10 一同出现。当然不出意外 , IE10 也只能在 Windows 8 上运行。
而 Windows 8 的市场反应不佳 ,于是微软次年又推出了 Windows 8.1 系统 ,IE 浏览器也升级到了 IE11。
然而微软的转型希望再次落空 ,IE 浏览器在移动设备上毫无作为 ,最后只能留在了桌面电脑这座孤岛上。
2015年 ,微软痛定思痛 ,全新推出了 Windows 10。
不过这次浏览器迎来的不是 IE12 ,而是全新的品牌 Edge。因为 IE 给人的印象已经很难再有扭转局面的机会 ,微软想要翻盘 ,就必须要推倒重来。
可依旧还是那个老问题 ,Edge 浏览器只能在 Windows 10 上运行 ,Edge 浏览器再次成为“下载浏览器的浏览器”。
更加要命的是 ,Edge 浏览器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兼容问题 ,微软意识到自己当年对别人用过的伎俩 ,现在全报应在自己身上了 ,微软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2018 年 ,微软宣布放弃自家的内核 ,转而使用 Chromium 内核来开发 Edge 浏览器 ,微软也终于意识到要把浏览器与操作系统解绑。
只是微软还是很傲骄的说:“此举的目的是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 Web 兼容性 ,并为所有 Web 开发者减少 Web 碎片化 ,微软以后会成为 Chromium 项目的重要贡献者”。可大家都知道微软已经是彻底服输了 ,Chromium 版的 Edge 浏览器已经与之前的 IE 浏览器没有任何关系了。
2020 年 10月 ,Chromium 版 Edge 正式现身。
2021 年 1 月 ,Adobe 宣布 Flash 彻底退休 ,属于 Flash 的时代结束了 ,属于 IE 的时代也一同结束了。
结尾
Chrome 最终赢得了第三次浏览器大战的胜利 ,成为了新的王者。
IE 浏览器的失败 ,说到底是因为微软采用了操作系统与浏览器绑定在一起的策略。而互联网的浪潮变化极快 ,绑定策略只会让微软显得保守封闭 ,逆潮流而行。
显然 ,浏览器已经成为另一个赛道 ,这里的战争也不会结束 ,新的浏览器大战也正在发生
浏览器最重要的部分是浏览器的内核。浏览器内核是浏览器的核心 ,也称“渲染引擎” ,用来解释网页语法并渲染到网页上。浏览器内核决定了浏览器该如何显示网页内容以及页面的格式信息。不同的浏览器内核对网页的语法解释也不同 ,因此网页开发者需要在不同内核的浏览器中测试网页的渲染效果。
浏览器内核又可以分成两部分:渲染引擎(layout engineer 或者 Rendering Engine)和 JS 引擎。浏览器内核负责取得网页的内容(HTML、XML、图像等等)、整理讯息(例如加入 CSS 等) ,以及计算网页的显示方式 ,然后会输出至显示器或打印机。浏览器的内核的不同对于网页的语法解释会有不同 ,所以渲染的效果也不相同。所有网页浏览器、电子邮件客户端以及其它需要编辑、显示网络内容的应用程序都需要内核。
JS 引擎则是解析 Javascript 语言 ,执行 javascript 语言来实现网页的动态效果。火狐使用JS引擎有Rhino , SpiderMonkey , TraceMonkey , JägerMonkey ;谷歌使用JS引擎 V8; 微软使用Chakra(查克拉) , JScript; 欧朋使用 Carakan;Safari使用Nitro(原名SquirrelFish);
最开始渲染引擎和 JS 引擎并没有区分的很明确 ,后来 JS 引擎越来越独立 ,内核就倾向于只指渲染引擎。有一个网页标准计划小组制作了一个 ACID 来测试引擎的兼容性和性能。内核的种类很多 ,如加上没什么人使用的非商业的免费内核 ,可能会有 10 多种 ,但是常见的浏览器内核可以分这四种:Trident、Gecko、Blink、Webkit。
1.IE浏览器:
IE是微软公司旗下浏览器 ,是目国内用户量最多的浏览器。IE诞生于1994年 ,当时微软为了对抗市场份额占据将近百分之九十的网景Netscape Navigator ,于是在Windows中开发了自己的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自此也引发了第一次浏览器大战。结果可想而知 ,微软大获全胜 ,网景不得不将自己卖给AOL公司。但实际上事情并没有结束 ,网景后来开发了风靡一时的Firefox火狐 ,至今Firefox也成为世界五大浏览器之一。
1996年 ,微软从Spyglass手里拿到Spyglass Mosaic的源代码和授权 ,开始开发自己的浏览器IE。后来 ,微软以IE和Windows捆绑的模式不断向市场扩展份额 ,使IE成为市场的绝对主流。现在装了Windows系统的电脑基本无法卸载IE。
2.Opera浏览器:
Opera是挪威Opera Software ASA公司旗下的浏览器。1995年 ,opera公司发布第一版Opera浏览器 ,使用自己研发的Presto内核。当时opera公司的开发团队不断完善Presto内核 ,使Opera浏览器一度成为顶级浏览器。直到2016年奇虎360和昆仑万维收购了Oprea浏览器 ,从此也丢弃了强大的Presto内核 ,改用当时Google开源的webkit内核。后来Opera浏览器跟随Google将浏览器内核改为Blink内核。自此Presto内核也淡出了互联网市场。
3.Safari浏览器:
第二次浏览器大战是从苹果公司发布Safari浏览器开始的。2003年 ,苹果公司在苹果手机上开发Safari浏览器 ,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手机市场份额使Safari浏览器迅速成为世界主流浏览器。Safari是最早使用webkit内核的浏览器也是现在苹果默认的浏览器。
4.Firefox浏览器:
Firefox浏览器使Mozilla公司旗下浏览器 ,也是刚才提到的网景公司后来的浏览器。网景被收购后 ,网景人员创办了Mozilla基金会 ,这是一个非盈利组织 ,他们在2004年推出自己的浏览器Firefox。Firefox采用Gecko作为内核。Gecko是一个开源的项目 ,代码完全公开 ,因此受到很多人的青睐。Firefox的问世加快了第二次浏览器大战的开始。第二次浏览器大战与第一次二元鼎力的局面不同 ,这一次的特点就是百家争鸣 ,也自此打破了IE浏览器从98年网景被收购后独步浏览器市场的局面。
5.Chrome浏览器:
Chrome浏览器是google旗下的浏览器。Chrome浏览器至发布以来一直讲究简洁、快速、安全 ,所以Chrome浏览器到现在一直受人追捧。最开始Chrome采用webkit作为浏览器内核 ,因为苹果推出的 WebKit2 与 Chromium 的沙箱设计存在冲突 ,所以 Chromium 一直停留在 WebKit , 2013年 ,google宣布不再使用苹果的webkit内核 ,开始使用webkit的分支内核Blink(后由 谷歌 和 Opera Software 共同研发)。
四大内核分别是:Trident(也称IE内核)、webkit、Blink、Gecko。五大浏览器采用的都是单内核 ,而随着浏览器的发展现在也出现了双内核。像360浏览器、QQ浏览器都是采用双内核。
作为前端开发 ,熟悉四大内核是非常有必要的。四大内核的解析不同使网页渲染效果更具多样化。下面总结一下各常用浏览器所使用的内核。
1.IE浏览器内核:Trident内核 ,也是俗称的IE内核。 曾经几乎与 W3C 标准脱节(2005年) 且大量 Bug 等安全性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2.Chrome浏览器内核:统称为Chromium内核或Chrome内核 ,以前是Webkit内核 ,现在是Blink内核;2013年4月3日 ,谷歌称将与苹果的开源浏览器核心 Webkit 分道扬镳 ,在 Chromium 项目中研发 Blink 渲染引擎。
3.Firefox浏览器内核:Gecko内核 ,俗称Firefox内核; 因IE没有使用 W3C 的标准而崛起
4.Safari浏览器内核:Webkit内核;使用Webkit 的鼻祖其实是 Safari。2008年 , 谷歌发布了 chrome 浏览器使用的内核命名为 chromium(fork 自开源引擎 webkit)
5.Opera浏览器内核:最初是自己的Presto内核 ,opera自研的内核 , 2016年奇虎360和昆仑万维收购了Oprea浏览器 ,从此也丢弃了强大的Presto内核。后来是Webkit ,现在是Blink内核;
6.Edgehtml内核: Microsoft Edge早期使用的内核 , ,由微软在原IE浏览器的Trident内核基础上 ,删除了过时的旧技术支持代码 ,增加了对现代浏览器技术的支持 ,是一个全新的内核.后被放弃改为blink内核。
7.360浏览器、猎豹浏览器内核:IE+Chrome双内核;
8.搜狗、遨游、QQ浏览器内核:Trident(兼容模式)+Webkit(高速模式);
9.百度浏览器、世界之窗内核:IE内核;
10.2345浏览器内核:以前是IE内核 ,现在也是IE+Chrome双内核;
11.UC浏览器: U3 (据说独自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