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旅游就是到别人活腻的地方走一遭,这话大抵没错。我过去就想我们那边的旅游资源没什么意思,那么小,还有那么多人大包小包的来找革命激情,有点难以理解。后来我有点理解,其实这些人就是来旅游自己心的,让心驰神往变成眼见为实,也好了了他们的一个夙愿。当然这只是对某些人而言,看热闹的除外。
出去走走好,自己能学不少东西。无论是 北京 , 香港 ,或是许多人渴望的美利坚,老呆在一个地方,难免会变得狭隘,久而久之,成了井底之娃,滩涂之鱼而不自知。庄子在《秋水》中,那个河伯“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不辨牛马”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后来见到了 北海 若,“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又望洋兴叹,恐“长见笑 大方 之家”了。有意思。
写正文吧。扯得多了。
从北京坐长时间的火车到了兰州,到了 兰州 见了两年没见的研究生同学,聊了聊这两年来发生的事,还是很有意思。 兰州 的地形地貌与我家那边类似,也是线型城市布局,交通压力比较大。有一句话叫 中国 西部游,出发在 兰州 。这里可以辐射西部很多地方,长线客运非常发达,所以出发在 兰州 自然情理之中。 兰州 位于 黄河 上游, 黄河 穿城而过。这个和 重庆 类似。
傍晚,我和我的同学来到了 黄河 边,站在著名的 黄河 大桥上,于是我又见到了 黄河 。滔滔河水,东流不回。算算年头,是有些年头没见到这条滋润着华夏文明的河了。上次是哪次,是02年的壶口?不对,是06年的 佳县 白云山颠。虽然我们家离这条河是那么的近。
兰州 的 黄河 两畔有些不同,不是那种苍凉的山,雄壮的河。多了很多商业元素。满眼的霓虹,在河面上投下五光十色的倒影。这叫什么?“半江瑟瑟半江红”?不对,颜色比这个多,也不是一半一半。很多休闲的人流,河上还有小型游艇或是摩托艇供游人游玩。两岸有很多茶社,棋牌社。我们也坐在靠河的一桌,吹风,喝茶,听着 黄河 的涛声,望着桥上的霓虹。惬意。好久没这么惬意了。舟车劳顿半天,河边吹风一宿。Over。
昨天商量了下,放弃了 九寨沟 一线,放弃 张掖 丹霞一线,最终还是说先去 西宁 ,这些在日后被证明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说是去塔尔寺,塔尔寺,我是知道一点,也就一点,同学说好我说那就去吧,一大早6点多,7点起来,赶到 兰州 火车站,顺便就买了 西宁 的票,这里到 西宁 的票好买多了。一路上坐着双层火车,这火车有特点,还头回见这种双层的。车厢也很干净。两个多小时后,到了 西宁 。我们途径的地貌也从黄土高坡式的变成了青藏高原式的。山高了许多,山坡有了草甸,山头云雾缭绕,还有山间有了瀑布。
西宁 ,自然也是第一次来,来的时候好像刚刚下了点雨,空气格外清新,一到这里,很奇怪,好像山也高了,水也清了,天也亮了,人的心也高远起来,真是很奇怪,和在平原地区,帝都什么的完全不同。一下车,同学在那查地图,我到处问人怎么到塔尔寺。一哥们告诉我,说是有环湖赛市区可能戒严,让我们先去多巴转车。
终于找到了去多巴的车,在车站就晃了一个小时。我上车向师傅确认,原来以为西部方言比较接近,问过之后才知道完全不同,基本听不懂。多巴原来以为是市里面一站,后来才发现是一个小镇,离 西宁 尚有 1个多小时的车程。车上的人很多,我留意了一下,很多不是汉人,大多是回族,还有维族,撒拉族,离我很近的一个小伙,看着似乎有 欧洲 人的血统。第一次觉得我们走远了。果然走远了,远到下了车我们坐过了5站地。终点站有多巴高原训练基地。仰望了一下,在山顶。返到可以坐车去塔尔寺的地方,我和同学已经饿的不行了,就近有一个牛肉面馆,有点不太卫生。去吧,都饿成啥样了,再说这一条街都是牛肉面馆。我还没吃过地道的牛肉面呢,眼前这家不太寄予厚望。吃过之后才发现,这家没有什么装潢的,卫生评级为C的馆子做得牛肉面太赞了,完爆马兰拉面。面也筋道,牛肉也多,关键是有一种融入到面里的牛肉香味。这个我日后去的拉面馆也没吃出过。同学也说好,果然有口皆碑。价格嘛,8元。马兰拉面完爆之。
终于上了去塔尔寺的车,不容易啊,车上人还是不少,一路上景色优美,车上还在和同学讨论应该在哪下车的问题。旁边一小朋友非常有礼貌地问我们是不是要去塔尔寺,我们说是,然后非常清楚告诉我们下车的地方,小朋友看着不大,已经初一了,是 湟中 县的学生,放假去外婆家。下了车,小朋友与我互相挥手告别,一种温暖的感觉。一段上坡路后,终于到了传说中的塔尔寺,没来之前我想象塔尔寺应该不会很大,静静地躺在一个山坳处,享受着落日的余晖,到了之后才发现不太一样。塔尔寺在一个高地上,比较大,两侧有高山相拥,前来拜访的人不多也不少。想象总归是想象。
寺庙我去过不少, 天水 南国寺, 北京 大觉寺,红螺寺,万寿寺,香山碧云寺等等,由于不懂佛教,去了也无非是看看参天的古树,寺庙的沿革,祈一个愿。坦率地说,塔尔寺之行之前并没有很大期待,但是去了之后才发现如果不来这里也许此行将会留下不小的缺憾。塔尔寺和我之前去的寺庙有很大不同,我完完全全被震撼到了,我的同学也是这样,后来我们一直在回忆安卡说的每个细节,很激动。
安卡是我们跟的一个解说,他本身也是塔尔寺的。安卡不是名字,安卡是所有进入藏传佛教寺院尚在学习修行的人的统称。只有那些德行高尚修行 成功 的人才能称之为喇嘛。能成为喇嘛的高僧少之又少。因为光学习藏传的佛法,医学,历法等等就要三四十年,能够融会贯通者实在廖廖。
在塔尔寺我们见到了精美的壁画,壁画讲述的是臧传佛教的故事,绘制于三四百年前,但是看上去就像前几天绘制的一样,颜色是那样鲜艳,保存是那样完整。安卡告诉我们,壁画的绘制用的不是普通的颜料,用的是各种宝石碾碎调和的天然物质,这是壁画能保持几百年依然如新的原因。在僧人学习的地方,我们看到了工艺已经失传,世界仅有的几十幅藏式唐卡,是用一根根细线手工编织而成,工艺相当精湛,这种工艺好像称之为堆绣。每个大殿都美轮美奂,金碧辉煌,佛像造型端庄,神采飞扬、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金瓦殿,我和我的同学都被深深地震撼到了。辉煌的一个大殿还有一个让我们也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让我们震撼的同时也感觉到神奇或是不可思议
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黄金1300两, 白银 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套兽和铜铃。底层为硫璃砖墙壁,二层是边麻墙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宝镜,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内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为"梵教法幢"。进入大金瓦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 金塔 ,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宗喀巴是一代宗师。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宗喀巴16岁去 西藏 深造,改革 西藏 佛教,创立格鲁派,去藏6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 狮子 吼佛像1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 狮子 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于是后来就慢慢有了这座塔。这座塔以纯银作底座,黄金打造,并镶嵌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塔上有一龛,内塑有宗喀巴像,塔前陈放有各式酥油灯盏,银鼓号角,玉炉金幢。梁枋上布满了帷、幡、绣佛、围帐及布陈天花藻井,层层哈达,琳琅满目。整个建筑庄严 大方 ,雄伟壮丽,金光灿烂,光彩夺目。安卡告诉我,按现在的黄金价格,这座塔光黄金的用量就高达13亿还不算镶嵌的各色宝石。真是让我们惊叹。更奇妙的是,大金瓦殿光线昏暗, 金塔 开口较小,中空的部分几乎不能见光,宗喀巴大师大师滴脐带血的地方生长出来的那颗檀树仍然生机勃勃,安卡说登上二楼便可见到。这棵树是怎么光和作用的呢,我和我的同学都觉得不可思议。
塔尔寺有很多朝拜者,极端虔诚,在寺外,就有朝拜者用身体匍匐跪过每一寸土地;在寺内,有各地赶来的朝拜者,在屋檐下磕“十万 狮子 吼功”,匍匐跪地磕头十万次,朝拜者衣衫褴褛,身子下有一厚厚的木板,安卡告诉我们,朝拜者磕完十万 狮子 吼功要3到5年,风霜雨雪,身下的木板一年就要换一次,身子来回摩擦木板,一年后厚厚的木板就会磨穿。这就是虔诚的力量。当很多人在为工作,买房绞尽脑汁的时候,还有人为自己相信的,衣衫褴褛,食不果腹,风霜雨雪地匍匐。人和人的世界就是这么的不同。
从塔尔寺出来,下雨了,我和同学上了返 西宁 的车,忘着远去的塔尔寺,我挥一挥手,告别寺中的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