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能的提升
2.打包大小减少41%
3.初次渲染快55%, 更新渲染快133%
4.内存减少54%
…
2.源码的升级
1.使用Proxy代替defineProperty实现响应式
2.重写虚拟DOM的实现和Tree-Shaking
…
3.拥抱TypeScript
Vue3可以更好的支持TypeScript
4.新的特性
1.Composition API(组合API)
1.setup配置
2.ref与reactive
3.watch与watchEffect
4.provide与inject
5.…
2.新的内置组件
1.Fragment
2.Teleport
3.Suspense
3.其他改变
1.新的生命周期钩子
2.data 选项应始终被声明为一个函数
3.移除keyCode支持作为 v-on 的修饰符
4.…
## 查看@vue/cli版本,确保@vue/cli版本在4.5.0以上
vue --version
## 安装或者升级你的@vue/cli
npm install -g @vue/cli
## 创建
vue create vue_test
## 启动
cd vue_test
npm run serve
"@vue/cli-plugin-eslint": "~4.5.0",
"@vue/eslint-config-prettier": "^6.0.0",
"babel-eslint": "^10.1.0",
"eslint": "^6.8.0",
"eslint-plugin-prettier": "^3.3.1",
"eslint-plugin-vue": "^6.2.2"
官方文档:https://v3.cn.vuejs.org/guide/installation.html#vite
vite官网:https://vitejs.cn
什么是vite?—— 新一代前端构建工具。
优势如下:
开发环境中,无需打包操作,可快速的冷启动。
轻量快速的热重载(HMR)。
真正的按需编译,不再等待整个应用编译完成。
传统构建 与 vite构建对比图
(传统的webpack打包)
(vite新式)
## 创建工程
npm init vite-app <project-name>
## 进入工程目录
cd <project-name>
## 安装依赖
npm install
## 运行
npm run dev
(创建的初始界面)
//main.js
// 引入的不再是Vue构造函数了,引入的是一个名为createApp的工厂函数
import { createApp }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App.vue'
// 创建应用实例对象--app(类似于之前Vue2中的vm,但是app比vm更轻)
const app=createApp(App)
app.mount("#app")
//app.vue
1.理解:Vue3.0中一个新的配置项,值为一个函数。
2.setup是所有Composition API(组合API)“ 表演的舞台 ”。
3.组件中所用到的:数据、方法等等,均要配置在setup中。
4.setup函数的两种返回值:
4.1若返回一个对象,则对象中的属性、方法, 在模板中均可以直接使用。(重点关注!)
一个人的信息
姓名:{{name}}
年龄:{{age}}
(使用对象返回的页面)
//app.vue
一个人的信息
姓名:{{name}}
年龄:{{age}}
(返回渲染函数得到的页面)
4.2若返回一个渲染函数:则可以自定义渲染内容。(了解)
5.注意点:
2.1尽量不要与Vue2.x配置混用
2.2Vue2.x配置(data、methos、computed…)中可以访问到setup中的属性、方法。
2.3但在setup中不能访问到Vue2.x配置(data、methos、computed…)。
如果有重名, setup优先。
3.setup不能是一个async函数,因为返回值不再是return的对象, 而是promise, 模板看不到return对象中的属性。(后期也可以返回一个Promise实例,但需要Suspense和异步组件的配合)
作用: 定义一个响应式的数据
语法: const xxx = ref(initValue)
创建一个包含响应式数据的引用对象**(reference对象,简称ref对象)**。
JS中操作数据: xxx.value
模板中读取数据: 不需要.value,直接:
备注:
接收的数据可以是:基本类型、也可以是对象类型。
基本类型的数据:响应式依然是靠Object.defineProperty()的get与set完成的。
对象类型的数据:内部 “ 求助 ” 了Vue3.0中的一个新函数—— reactive函数。
在模板中,ref()和reactive()的数据直接引用即可;但是在setup中,ref()数据需要给其value赋值,并且使用时也需要refData.value,而reactive()的数据直接引用。
//app.vue
一个人的信息
姓名:{{name}}
年龄:{{age}}
{{job.type}}
{{job.salary}}
//app.vue
一个人的信息
姓名:{{person.name}}
年龄:{{person.age}}
工作种类{{person.job.type}}
工作薪水{{person.job.salary}}
爱好:{{person.hobby}}
测试的数据c:{{person.job.a.b.c}}
实现原理:
Object.defineProperty()
对属性的读取、修改进行拦截(数据劫持)。Object.defineProperty(data, 'count', {
get () {},
set () {}
})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1
this.$set(this.修改对象,'修改属性','属性值')
this.$delete(this.删除对象,'删除属性')
//解决方法2(需要借助vue)
Vue.delete(this.删除对象,'属性','属性值')
Vue.set(this.修改对象,'修改属性','修改值')
//解决方法1
this.$set(this.修改对象,数组名,下标,‘修改值’)
//解决方法2数组变更方法
this.修改对象.数组名.方法
实现原理:
通过Proxy(代理): 拦截对象中任意属性的变化, 包括:属性值的读写、属性的添加、属性的删除等。
通过Reflect(反射): 对源对象的属性进行操作。
MDN文档中描述的Proxy与Reflect:
Proxy: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Global_Objects/Proxy
Reflect: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Global_Objects/Reflect
<script>
let person={
name:'tom',
age:18
}
const p=new Proxy(person, {
// 有人读取p的某个属性时调用读取属性值
get (target, prop) {
console.log('有人读取了person的属性')
return Reflect.get(taget,prop)
},
// 修改p属性值或添加p新属性时调用
set (target, prop, value) {
console.log('有人修改了person的属性')
return Relect.set(target,prop,value)
},
// 删除p的某个属性时调用
deleteProperty (target, prop) {
console.log('有人删除了person的属性')
return Relect.deleteProperty(target,prop)
}
})
</script>
从定义数据角度对比:
reactive
转为代理对象。从原理角度对比:
ref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
的get
与set
来实现响应式(数据劫持)。
reactive通过使用Proxy来实现响应式(数据劫持), 并通过Reflect操作源对象内部的数据
从使用角度对比:
.value
,读取数据时模板中直接读取不需要.value
。.value
。setup执行的时机
setup的参数
props:值为对象,包含:组件外部传递过来,且组件内部声明接收了的属性。
context:上下文对象
attrs: 值为对象,包含:组件外部传递过来,但没有在props配置中声明的属性, 相当于 this.$attrs。
slots: 收到的插槽内容, 相当于 this.$slots。
emit: 分发自定义事件的函数, 相当于 this.$emit。
//app.vue
//demoTest.vue
一个人的信息
姓名:{{person.name}}
年龄:{{person.age}}
import {computed} from 'vue'
setup(){
...
//计算属性——简写
let fullName = computed(()=>{
return person.firstName + '-' + person.lastName
})
//计算属性——完整
let fullName = computed({
get(){
return person.firstName + '-' + person.lastName
},
set(value){
const nameArr = value.split('-')
person.firstName = nameArr[0]
person.lastName = nameArr[1]
}
})
}
//app.vue
//demo.vue
一个人的信息
姓:
名:
全名:{{person.fullName}}
全名:
//情况一:监视ref定义的响应式数据
watch(sum,(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sum变化了',newValue,oldValue)
},{immediate:true})
//情况二:监视多个ref定义的响应式数据
watch([sum,msg],(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sum或msg变化了',newValue,oldValue)
})
/* 情况三:监视reactive定义的响应式数据
若watch监视的是reactive定义的响应式数据,则无法正确获得oldValue!!
若watch监视的是reactive定义的响应式数据,则强制开启了深度监视
*/
watch(person,(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person变化了',newValue,oldValue)
},{immediate:true,deep:false}) //此处的deep配置不再奏效
//情况四:监视reactive定义的响应式数据中的某个属性
watch(()=>person.job,(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person的job变化了',newValue,oldValue)
},{immediate:true,deep:true})
//情况五:监视reactive定义的响应式数据中的某些属性
watch([()=>person.job,()=>person.name],(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person的job变化了',newValue,oldValue)
},{immediate:true,deep:true})
//特殊情况
watch(()=>person.job,(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person的job变化了',newValue,oldValue)
},{deep:true}) //此处由于监视的是reactive素定义的对象中的某个属性,所以deep配置有效
(监视数组,变化的value)
//demo.vue
当前求和为:{{sum}}
当前信息为{{msg}}
姓名:{{person.name}}
年龄:{{person.age}}
{{person.job.j1.salary}}K
watch时value的问题
let person=ref({
name:'tom',
age:18,
job:{
j1:{
salary:20
}
}
})
针对ref定义的对象数据要实现监视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监视对象.value
watch(person.value,(newValue,oldVlaue)=>{
console.log('sum的值变化')
})
(监视原理)
//方法二
watch(person,(newValue,oldValue)=>{
console.log('person的值变化了')
},{deep:true})
(监视原理)
watch的套路是:既要指明监视的属性,也要指明监视的回调。
watchEffect的套路是:不用指明监视哪个属性,监视的回调中用到哪个属性,那就监视哪个属性。
watchEffect有点像computed:
但computed注重的计算出来的值(回调函数的返回值),所以必须要写返回值。
而watchEffect更注重的是过程(回调函数的函数体),所以不用写返回值。
//初始化执行一次后,watchEffect所指定的回调中用到的数据只要发生变化,则直接重新执行回调。
watchEffect(()=>{
const x1=sum.value
const x2=person.job.j1.salary
console.log('watchEffect配置的回调执行了',x1,x2)
})
Vue3.0也提供了 Composition API 形式的生命周期钩子,与Vue2.x中钩子对应关系如下:
//app.vue
//demo.vue
当前求和为:{{sum}}
(挂载先后流程)
//demoTest.vue
当前求和为:{{sum}}
当前点击时鼠标的坐标为:x:{{point.x}},y:{{point.y}}
//hooks文件夹下的usepiont.js
import { reactive,onMounted,onBeforeUnmount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let point=reactive({
x:0,
y:0
})
function savePoint(event){
point.x=event.pageX
point.y=event.pageY
console.log(event.pageX,event.pageY)
}
onMounted(()=>{
window.addEventListener('click',savePoint)
})
onBeforeUnmount(()=>{
window.removeEventListener('click',savePoint)
})
return point
}
(在组件存在时监视鼠标点击位置,不存在时撤销)
作用:创建一个 ref 对象,其value值指向另一个对象中的某个属性。
语法:const name = toRef(对象,‘属性’)
应用: 要将响应式对象中的某个属性单独提供给外部使用时。
扩展:toRefs与toRef功能一致,但可以批量创建多个 ref 对象,语法:toRefs(person)
注意:使用…toRefs(对象名)时只能展开第一层的键值对,假如有多层嵌套的对象无法展开(如下面的job就无法展开),这时候就需要外部手动加上对象名({{job.j1.salary}})
(toRef原理图)
//Showtime.vue
{{timemsg}}
//shallow.vue
shallowRef测试
当前x.y值是:{{x.y}}
shallowReactive测试
当前a.b.c的值是:{{a.b.c}}
当前a.d的值是:{{a.d}}
//demo.vue
当前求和为:{{sum}}
当前信息为{{msg}}
姓名:{{person.name}}
年龄:{{person.age}}
{{person.job.j1.salary}}K
当前求和为:{{sum}}
当前信息为{{msg}}
姓名:{{person.name}}
年龄:{{person.age}}
汽车信息:{{person.car}}
薪水:{{person.job.j1.salary}}K
(测试markRaw和toRaw)
{{keyWord}}
(防抖演示)
作用:实现祖与后代组件间通信
套路:祖组件有一个 provide 选项来提供数据,后代组件有一个 inject 选项来开始使用这些数据
祖-父-孙中父当然也可以使用inject获得数据,但是子组件推荐使用props传递数据
具体写法:
祖组件中:
setup(){
......
let car = reactive({name:'奔驰',price:'40万'})
provide('car',car)
......
}
后代组件中:
setup(props,context){
......
const car = inject('car')
return {car}
......
}
//祖组件
我是App组件(祖组件)车:{{name}}--{{price}}
//父组件
我是son组件(子组件)
//孙组件(后代组件)
我是grandson组件(孙组件){{car.name}}--{{car.price}}
(祖孙组件传递数据)
isRef: 检查一个值是否为一个 ref 对象
isReactive: 检查一个对象是否是由 reactive 创建的响应式代理
isReadonly: 检查一个对象是否是由 readonly 创建的只读代理
isProxy: 检查一个对象是否是由 reactive 或者 readonly 方法创建的代理
使用传统OptionsAPI中,新增或者修改一个需求,就需要分别在data,methods,computed里修改 。
我们可以更加优雅的组织我们的代码,函数。让相关功能的代码更加有序的组织在一起。
Teleport
是一种能够将我们的组件html结构移动到指定位置的技术。<teleport to="移动位置">
html结构
teleport>
//app.vue
我是App组件(祖组件)
//son.vue
我是son组件(子组件)
//child.vue
我是grandson组件(孙组件)
//dialog.vue
我是一个弹窗
一些内容
一些内容
一些内容
import {defineAsyncComponent} from 'vue' const Child = defineAsyncComponent(()=>import('./components/Child.vue'))
<template>
<div class="app">
<h3>我是App组件h3>
<Suspense>
<template v-slot:default>
<Child/>
template>
<template v-slot:fallback>
<h3>加载中.....h3>
template>
Suspense>
div>
template>
//app.vue
我是App组件(祖组件)
稍等,加载中....
//son.vue
我是son组件(子组件)
(在慢3G下网络条件下,实现出现等待提示)
//app.vue
我是App组件(祖组件)
稍等,加载中....
//son.vue
我是son组件(子组件)
{{msg}}
(在无网速限制的情况下,使用异步延迟展示页面)
Vue 2.x 有许多全局 API 和配置。
例如:注册全局组件、注册全局指令等。
//注册全局组件
Vue.component('MyButton', {
data: () => ({
count: 0
}),
template: ''
})
//注册全局指令
Vue.directive('focus', {
inserted: el => el.focus()
}
Vue3.0中对这些API做出了调整:
将全局的API,即:Vue.xxx调整到应用实例(app)
2.x 全局 API(Vue ) |
3.x 实例 API (app ) |
---|---|
Vue.config.xxxx | app.config.xxxx |
Vue.config.productionTip | 移除 |
Vue.component | app.component |
Vue.directive | app.directive |
Vue.mixin | app.mixin |
Vue.use | app.use |
Vue.prototype | app.config.globalProperties |
data选项应始终被声明为一个函数。
过渡类名的更改:
Vue2.x写法
.v-enter,
.v-leave-to {
opacity: 0;
}
.v-leave,
.v-enter-to {
opacity: 1;
}
Vue3.x写法
.v-enter-from,
.v-leave-to {
opacity: 0;
}
.v-leave-from,
.v-enter-to {
opacity: 1;
}
移除keyCode作为 v-on 的修饰符,同时也不再支持config.keyCodes
移除v-on.native修饰符
父组件中绑定事件
子组件中声明自定义事件
<script>
export default {
emits: ['close']
}
</script>
移除过滤器(filter)
过滤器虽然这看起来很方便,但它需要一个自定义语法,打破大括号内表达式是 “只是 JavaScript” 的假设,这不仅有学习成本,而且有实现成本!建议用方法调用或计算属性去替换过滤器。
},3000)
})
return await msgShow
}
}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ZrOcQPCg-1662463752479)]
(在无网速限制的情况下,使用异步延迟展示页面)
# 七、其他
## 1.全局API的转移
Vue 2.x 有许多全局 API 和配置。
例如:注册全局组件、注册全局指令等。
```js
//注册全局组件
Vue.component('MyButton', {
data: () => ({
count: 0
}),
template: ''
})
//注册全局指令
Vue.directive('focus', {
inserted: el => el.focus()
}
Vue3.0中对这些API做出了调整:
将全局的API,即:Vue.xxx调整到应用实例(app)
2.x 全局 API(Vue ) |
3.x 实例 API (app ) |
---|---|
Vue.config.xxxx | app.config.xxxx |
Vue.config.productionTip | 移除 |
Vue.component | app.component |
Vue.directive | app.directive |
Vue.mixin | app.mixin |
Vue.use | app.use |
Vue.prototype | app.config.globalProperties |
data选项应始终被声明为一个函数。
过渡类名的更改:
Vue2.x写法
.v-enter,
.v-leave-to {
opacity: 0;
}
.v-leave,
.v-enter-to {
opacity: 1;
}
Vue3.x写法
.v-enter-from,
.v-leave-to {
opacity: 0;
}
.v-leave-from,
.v-enter-to {
opacity: 1;
}
移除keyCode作为 v-on 的修饰符,同时也不再支持config.keyCodes
移除v-on.native修饰符
父组件中绑定事件
子组件中声明自定义事件
<script>
export default {
emits: ['close']
}
</script>
移除过滤器(filter)
过滤器虽然这看起来很方便,但它需要一个自定义语法,打破大括号内表达式是 “只是 JavaScript” 的假设,这不仅有学习成本,而且有实现成本!建议用方法调用或计算属性去替换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