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从上大学接触汉语言文学专业起,经过近两年的系统学习和职业认识,我对语文这门学科渐渐有了新的认识和体悟,对语文教师这一职业也开始萌生热爱和憧憬之情。

当我还是幼儿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咿咿呀呀地学着发音吐字,用语言来丈量这个偌大而陌生的世界,开始知道什么是“桌子”、什么是“文具”,后来开始提笔写字,歪歪扭扭地在白纸上写下不规范的一笔一划,是语文老师手把手教我怎么把汉字写得横平竖直。在识字发音方面能够脱离对老师的依赖后,便开始了文本阅读之旅,从小学至中学,从教材至读物,在老师带领下接触和分析了数不尽的好课文、好故事,慢慢地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最开始拿到一篇文章,理不出层次,更析不出内涵,但我接触过的历任语文教师都极具耐心和毅力,带领我和同学们一起细细研读文章,我们开始慢慢明白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读懂读深其主旨和思想,或许正是长久浸润在文学海洋中,被古今圣贤留存的佳作熏染着,我对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升华才渐渐构筑和充盈。很多时候,我觉得语文老师才更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以历久弥新的文学力量重塑着我的精神世界,用卓识和睿智拨解我的思想阴霾,是他们伴随我成长,教会我“先做人、志成才”的人生哲理。

或许一颗爱文学的种子就是在儿时接触“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的方块字时悄悄埋下的,经过老师十七年的悉心栽培慢慢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一棵能独挡风雨的树木。我现在所拥有的遣词造句、连缀成篇的能力都是中小学语文教师无私馈赠给我的财富。没有他们日复一日教我读诗识文,我是读不懂那些世界级文学巨匠的经典著作的,更不会感受到写作带给我无穷的魅力与快乐。现在,在构思文作、谋篇布局方面我之所以能够轻车熟路,一切都基于多年的阅读训练和语感培养,包括设计文案、编写策划等等,均离不开长期训练的语文能力。

文学亦是人学,重在培养人,因此当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成为学生思想和道德的正确引导者,这就涉及到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素质修养。语言虽是交际工具,但教师在教授语言时,不能只重视工具性的理论灌输,而忽略其人文性的属性,要给学生营造逼真的语境,让他们在自由氛围中自主探究学习、感知语言的魅力;阅读文本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预设唯一答案,而应带领学生多角度阐释文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语文学活,挖掘文字背后深层次的主题意蕴。

其实,老师的身份是多重的,不仅限于传道解惑层面,更多的应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培养和思想的熏染,过去的传统观念是“严师出高徒”,师生是角色对立的双方,而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了新的变化,“教学相长”理念渗透其间,师生从另一层面讲又成为了朋友。现代教育离不开多媒体设备的辅助,而00后、10后学生恰是与网络同步成长的,他们对媒体设备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力,因此很多时候他们的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我作为一名正在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师范生,理应摆正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尤其要对基础教育加以重视和深究,语文学科比其他任何学科都更注重“人”的培养,不光是为了培养成材,为社会做贡献,而更多的是从学生自身发展出发,在文学的浸润和塑造之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完完整整的人,一个有着阳光心态、健全思维和理智行为的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不光要有学科教学能力,更要兼具热情的课堂情感投入和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只有把“热爱”与职业相结合,才能献给每一个待成才的孩子一份完满的教育。

成为优秀的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我正在努力积蓄能量中,期待未来的某一天能够站在“三尺讲台”上发光散热,用我的声音感染新一批“后浪”!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